字词 | 乡约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乡约制度清初在西北回、东乡等族地区利用伊斯兰教寺坊组织和教内关系推行的一种统治制度。乡是一种社会行政单位, 乡约则为一乡首脑。雍正时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所属各地设置, 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下令在其它地区皆设。分“寺约”和“回约”两种。凡建有清真寺的地方,“由官府择立该教公正之人充当寺约,责令约束回教”;无寺地方,“按乡里人数择老成者为回约”,各给印剳。分段管理,互相箴规约束,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乡约制度 乡约制度清朝政府在西北伊斯兰教寺坊组织和教内关系中推行的一种统治制度。乡是一种社会行政单位,乡约则为一乡首脑。雍正时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所属各地设置,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下令在其他地区皆设。分“寺约”和“回约”两种,凡建有清真寺的地方,由官府择立该教公正之人充当寺约,责令约束回教;无寺地方,按乡里人数择老成为回约,各给印劄;并分段管理,互相筐规约束,以加强对回族人民的统治。 ☚ 三道掌教制度 以儒诠经 ☛ 乡约制度清政府加强统治回民的一种制度。乡是社会基层行政单位,乡约为一乡首领。雍正年间(1723—1735)始行于河州(今甘肃临夏)各地。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在各地普遍实行,以加强对回族的统治。分“寺约”和“回约”两种,有清真寺的地方设“寺约”;无清真寺的地方设“回约”。寺约、回约亦称乡约,回民内部称“学董”,由政府给予印札。分段管理,互相约束。参见※学董制(1536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