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代县以下的乡制也很完备。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这些都是地方上亲民的小官。三老是掌理教育的,秩与啬夫同是管理狱讼赋税的,其名称所以不同,大率在乡区较大人口较多的则设有秩,反之则设啬夫。游徼是禁捕奸盗的。故在《汉书》第十九卷载有:“县令长皆奉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自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以上是秦代乡组织制度的概况。

“乡”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的记载,说明我国乡制的设置起源很早。

西周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后便用“乡党”泛指乡里,如《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春秋战国时,虽诸侯并起,但乡的建制却保留下来了。

秦汉时期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有亭长,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乡官,协助县令治理乡事。到唐代,因为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置里正,乡设耆老,一乡管辖人户500左右。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均沿袭效仿,保留乡的设置,只是在辖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多寡上微有变化。

在封建社会里,“乡”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检招户口,收授田地,征敛赋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保留了“乡”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

乡xiāng

❶地方。《鄘风·桑中》一章:“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句首语助词,无实义。毛《传》: “唐,蒙,菜名。沬,卫邑。”《尔雅·释草》: “唐、蒙,女萝。女萝,兔丝。”《小雅·采芑》二章:“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芑,苦菜,可食。新田,二岁田。毛 《传》:“乡,所也。”郑《笺》:“中乡,美地名。”
❷通“向”,近,接近。《小雅·庭燎》三章: “夜如何其?夜乡晨。”郑《笺》:“晨,明也。”

☚ 孑遗   乡晨 ☛

读音x·iang(ˋ),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亮切,去,漾韵。
❶与“向”通,方向。
❷面向;朝着。如:乡师而哭。
❸窗户。
❹从前;过去。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iang(ˇ),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亮切,去,漾韵。
❶与“响”通,回声。
❷与“飨”通,与“亨”通。用酒食款待人。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x·iang(-),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良切,平,阳韵。
❶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乡村。
❷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
❸出生地,家乡。

上一条: 下一条:

〔xiang〕 xangd.
乡村 〔xiang cun〕 wus cheid.
乡间 〔xiang jian〕 jib xangd .
乡下 〔xiang·xia〕 jib xangd.

乡鄉《广韵》許良·陽;hniū hnioō〈漳州〉‖xiāng

见下。

ㄒㄧㄤxiāng0491那;那儿。吴语。浙江。清茹敦和《越言释》:「今越人所言『乡里』,乃作『彼』字用。有问其人或其物之所在者,则曰『在乡里』,犹曰『在彼』尔。或删其『里』而曰『在~』。」

乡xiāng

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的记载,说明我国乡制的设置起源很早。
西周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后便用“乡党”泛指乡里,如《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春秋战国时,虽诸侯并起,但乡的建制却保留下来了。
秦汉时期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有亭长,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乡官,协助县令治理乡事。到唐代,因为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置里正,乡设耆老,一乡管辖人户500左右。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均沿袭效仿,保留乡的设置,只是在辖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多寡上微有变化。
在封建社会里,“乡”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检招户口,收授田地,征敛赋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保留了“乡”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

〈隐〉旧时江苏东台粮食业指数目五。参“舟、关、市、镇、乡、街、桥、井、店”。

乡鄉xiāng

❶县或区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❷农村
 △ 城~差别。
❸家乡
 △ 故~|~音。
❹姓。

乡鄉

❶乡村:~镇︱~间︱~下︱~亲︱~绅︱~曲︱~僻︱~长︱四~︱下~︱游~︱穷~僻壤︱鱼米之~。
❷生长居住的地方或祖籍:~里︱~井︱~闾(lu)丨~音︱~谈︱~思︱~愁︱~愿︱~谊︱家~︱故~︱离~︱回~︱还~︱思~︱同~︱外~︱他~︱异~︱本~本土︱背井离~︱衣锦还~。
❸本地的:~土。
❹处所;地方:水~︱随~入~。
❺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
○睡~(睡眠)︱梦~(指熟睡时)︱醉~(喝醉酒以后昏沉、迷糊)。

乡xiāng

❶ 县或区以下、村以上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单位:乡长︱乡镇。
❷ 城市以外的农村、乡村:乡下︱城乡差异。
❸ 故乡:回乡︱乡音。
❹ 姓。

乡xiàng

方向。比喻辈类。《礼记·缁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郑玄注:“乡、方,喻辈类也。”孔颖达疏:“言君子所亲朋友及所恶之人皆有辈类,言君子善者则为朋友也。”

乡xiang

乡兵 乡愁 乡村 乡党 乡干 乡歌 乡贡 乡官 乡贯乡国 乡豪 乡间(jian) 乡荐 乡井 乡里 乡僻 乡亲 乡情 乡曲 乡人 乡社 乡射 乡绅 乡试 乡思 乡谈 乡土 乡下 乡乡乡学 乡谊 乡音 乡勇 乡邮 乡橼(yuan) 乡约 乡长 乡镇 本乡 故乡 还乡 家乡 老乡 落乡 梦乡 山乡 水乡 睡乡 思乡四乡 他乡 同乡 外乡 下乡 异乡 游乡 醉乡1 乡巴佬儿 乡邮员 乡政府 乡壁虚造 乡规民约 乡土风味 乡土教材 乡社合一乡土文学 乡镇企业 穷乡僻壤 入乡随俗 背井离乡 衣锦还乡 鱼米之乡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乡xiang

❶乡村(跟“城市”相对):送货下~|要进一步加强城~之间的交流。
❷家乡:告老还~|离~背井|服役期满后,他打算回~务农。
❸我国区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农村人民公社成立后被取消,现已重新恢复:我们~一共有六个村儿|今年冬季每个 ~要抽五个人去修水库。

乡xiāng

❶指出生的地方: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某姓人氏,按法处治。(四·86)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一·6)
❷表示所处环境: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七六·1877)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去安身乐业。(一·5)


乡xiāng

乡xiāng

农村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领导。193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窗牖部 > 泛稱 > 向1 > 鄉
鄉  xiàng

同“向1”。

乡xiāng

旧时北京古书店华荣堂货价暗码,谓数目七。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条。

城;乡

○城chéng

(名)城市:~区|~镇|~防|~郊|京~|省~|山~|边~|卫星~|攻~掠地|满~风雨|缩小~乡差别。

●乡xiāng

(名)乡村:~间|~下|山~|水~|入~随俗|下~检查工作|回~探亲。

乡←→城xiāng ← → chéng

乡:乡村。
城:城市。
【例】 基本精神是照顾四面八方,就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

乡xiāng

〖名词〗
一、所在,处所,地方(2)。《祭公谏征犬戎》: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他们]明白利害的所在,用礼乐典章制度去教育他们。《滕王阁序》:尽是他乡之客。——尽是别的地方的人。
二、乡下,乡村(1)。《种树郭橐驼传》: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可是我住在乡下,看见当官的喜欢烦琐地发布政令。
三、家乡(13)。《晁错论贵粟疏》:不地著则离乡轻家。——[百姓]不能定居,就会轻易地离开家乡。《送杨少尹序》: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一天因年满七十,也禀告丞相离开朝廷回到他的家乡。《瘗旅文》:古者重去其乡。——古代人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
四、指乡试。科举时代,各省所组织的考试,中者为举人(1)。《送杨少尹序》: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杨侯刚刚成年,在乡试中考中。
五、古代民户编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后亦指县以下的农村行政区域单位(3)。《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蛮横的公差到我们乡里来。《相州昼锦堂记》: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何止在一个时期内夸耀,在一个乡里光荣呢?


乡xiàng

〖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发生、出现。可译为“从前”、“过去”(1)。《秦楚之际月表》: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从前秦朝的禁令,恰好足以帮助贤者去扫清创业的危难罢了。


乡xiàng

〖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方向。可译为“向”(1)。《贾谊治安策一》: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亲哥哥的儿子也向西袭击朝廷。


乡xiàng

〖动词〗
用同“向”。趋向(1)。《贾谊治安策一》:细民乡善,大臣致顺。——老百姓都趋向善良,大臣表示归顺。

乡鄉xiàng

❶ 面对着,向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自刭。”
❷ 趋向。《墨子·耕柱》:“夫倍义而~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荀子·大略》:“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善矣。”
❸ 接近,临近。《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晨。”
❹ 从前,原先。《鱼我所欲也》:“~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❺ 连词。表假设,译为“当初如果”。《汉书·五行志下》:“~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亡:通“无”。)
另见728页xiāng。


乡鄉xiāng

❶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周制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汉代十亭(一千户为一亭)为一乡。《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
❷ 处所,地方。《诗经·商颂·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荀子·正名》:“远方异俗之~,则因之而为通。”
❸ 家乡。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音无改鬓毛衰。”
另见731页xiàng。

*

CFE7
(一)xiang❶乡村:城~/~镇/~绅。
❷家乡:背井离~/~土/~愁/~思/思~之情。
❸我国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在县之下。
(二)xiang〈文〉与“向”同。

家乡

家乡

乡(乡井;乡土;乡曲;乡邑;乡里;乡国;乡关;乡闾;乡枌;乡邦;乡山;乡梓;乡县;乡俗;乡党;乡家;乡壤;乡地;钓乡) 里(遗里;州里) 方土 本土(本乡本土) 家门 家林 家园坟井
对家乡的美称:灵丘
对他人故里的美称:珂里 仙里 仙乡
尊称别人家乡:府上 尊府
谦称自己家乡:敝乡
原来的生长地:本土
乡里,家乡:乡村 乡面
乡里,家园:桑井
归隐者的家园:三径 三迳
(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家乡)

另见:乡村 家庭 村庄 自己

☚ 家乡   故乡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

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地区

地区

地 境 国(南~) 路(外~)壤(僻~;疆~) 方(~言;~外) 邦 地域 阃阈
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基地
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地方(~工业)
地区内部:内地
地区中间:中(滇~;吴~;汉~)
按历史、地理、语言等划分的大地区:地域 阃阈
统治地区:鸿罗
皇帝的统治地区:龙舆
海内外广大地区:薄海
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
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片(分~)
具有某种性质或范围的一片地区:带(地带;热~;黄河~;冻土~)
中心地带:心脏
多山的地带:山地 山陆
靠近中心的地区:腹地 腹里 奥区 奥壤
京师附近的地区:畿服
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东南半壁 半壁东南
多山的地区:山区 山乡
偏僻的山区:山圪塔 山旮旯子
多山的国家或地区:山国
偏远的山区:山窝(山窝窝)
荒凉的边远山区:魅乡
多雪的地区:雪乡
农村地区:
四方边境地区:四境 四边
四极,四境:四旁
北方边境地区:北垂 北陲 北鄙
北方边塞地区:雁碛
极远的边塞地区:绝塞
疆域,境内的地区:境域 境壤 区宇 界域
所居的界域:宅道
道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隘形
两边高峻的狭窄地区:
发生地震的地区:震区
不接受上级领导的地区、单位或组织:独立王国 一统天下
地域相接:邻(邻境) 连圻
(较大范围的地方:地区)

另见:城市 机构 地方 各地

☚ 地区   区域 ☛

乡村

乡村

乡(乡聚;乡落;乡坝;乡僻;乡墅;村乡) 区里 野里 村闾 村疃 约地 樵村渔浦
村庄,乡村:村墅
有篱落的村墅:
乡村和城镇:乡城
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农村 田间田园 田舍 田庄 田野 田亩
乡下,农村:
农村地区:乡都
乡村里:乡间 乡下 乡里 乡巴 乡伍 乡邑 村区
郊野,乡间:乡鄙
乡村,乡下:村落
乡村偏僻处:乡隅
城市乡村:城乡 田井
城镇四周的乡村:四乡
山区里的乡村:山乡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江乡
僻远的乡村:穷村
偏远的乡村:远乡
(主要从事农业、人口较城镇分散的居住区:乡村)

另见:农民 小地方 家乡 村庄

☚ 各种村庄   山 ☛

地方

地方

地(地处) 方 所 处(处所;方处;玩~;吃~) 境(身临其~)乡(乡土) 闾部
不知什么地方:何处 何地 何方 何许那廂
不定什么地方:随地 随处 随在
到处,随处:门阶户席
那边:那首 那畔 那壁(那壁廂) 那廂
所指向的地方:所向
上面说过的地方:该地 该处
这些地方:许处
另外的地方:别处 余处
他乡,别处:异土
两个地方:两头(~照顾)
各个地方:诸方
去的地方:去处
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四面受敌的地方:四战之地 四冲之地
靠近的地方:附近
极深之处:穷奥
最深处:极沉
地方狭小:弹丸之地
地方或居室狭小:容膝之地
地方极小:立锥

另见:地区 平坦 广阔

☚ 地方   旁边 ☛

乡鄉xiāng;xiàng

(一)许良切,平阳。
❶居民组织单位,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使之相宾。”
❷家乡,故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二) 许亮切,去漾。
❶方向,趋向。《荀子·赋》:“天地易位,四时易~。”
❷从前,过去。《孟子·告子》:“~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
❸介词。面向,面对。《韩非子·饰邪》:“数年东~攻尽陶卫,数年西~以失其国。”

中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西周时乡下设州、党、族、闾、比、家,即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有万余户。秦汉时,县下设乡,乡下有亭、里之分,乡官负责治安、税赋、力役等事务的管理,历代相沿。1939年9月国民党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正式确立乡为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设乡民代表会和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规定县领导下的乡为基层行政区域,设乡人民代表会议或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设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人民公社。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恢复乡的建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国普遍正式开始建乡工作,到1985年2月已全部结束。截至1988年底,全国共建乡45,195个。

行政区划名。西周时为直属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秦汉以后为县下设置的行政区。林尹注《周礼·地官司徒》: “按5州为1乡。12500家为乡,2500家为州也。”《国语·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 ‘5家为轨,轨为之长; 10轨为里,里有司; 4里为连,连为之长;10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汉书·百官公卿表》: “大率10里1亭,亭有长。10亭1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jiao)。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资治通鉴·唐纪六》: “100户为里,5里为乡,4家为邻,4邻为保。”

☚ 献州   乡郡 ☛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由县领导。1959年后曾被人民公社代替。1982年后恢复乡的建制。

乡鄉xiāng

❶乡村。如:乡镇企业,乡里人。
❷家乡。如:乡音难改,背井离乡。
❸由县或县以下的区所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划单位。

我国的乡始于周代。是地方自治组织。秦代在县下设乡,乡下设亭、里,置官管理治安、租赋、力役等。隋唐以4户为邻,5户为保,5保为里,5里为乡,置耆老,1乡共500户。清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 《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厢以外的市镇村庄屯集等,人口满5万以上为镇,不满5万的为乡。民国28年 (1939年)9月, 国民党政府公布《各级组织纲要》,正式确定乡、镇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 设立法机关——乡民代表会议和执行机关——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为基层行政组织,设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实行政社合一制度,撤销乡, 乡政权由人民公社行使。1978年以后, 根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的新情况, 决定政社分开,恢复乡级政权组织。截止1998年底,甘肃全省共有乡1 343个, 其中民族乡40个。

☚ 区公所   镇 ☛

古代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春秋时齐国在国、鄙都有不同设置。《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

☚ 马新贻被刺案   乡长 ☛

乡(鄉)xiānɡ

 ❶ (乡村) country; countryside; village; rural area: 城 ~ 差别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下 ~ go to the countryside
❷ (家乡) native place; home village; hometown: 回 ~ return to one's native place; 丝绸之 ~ the home of silk; 背井离 ~ leave one's native place
❸ (行政区划单位) township (a rural administrative unit under the county): ~ 长 township head
❹ (以产某种物品著名的地方) land or place famous for producing sth.: 鱼米之 ~ the land of fish and rice; 浙江是我国茶 ~。 Zhejiang is known as the land of tea of our country.
❺ (姓氏) a surname: ~ 明 Xiang Ming
◆乡巴佬 [贬] bumpkin; yokel; rustic; countryman; country bumpkin; [古] villain; 乡[向]壁虚造 create [fabricate] out of nothing; 乡愁 homesickness; nostalgia; 乡村 village; countryside; rural area; country; 乡间 village; country; [美口] the sticks; province in the countryside; rustic; 乡里 home village or town;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乡里乡气 foolish and clumsy; rustic; 乡僻 far from town; out-of-the-way; 乡亲 a 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 or town; fellow villager or townsman; local people; villagers; folks; 乡曲 [书] a place far from town; an out-of-the-way place; 乡曲之士 a village schoolmaster; a man of narrow culture; 乡绅 country gentleman; squire; 乡试 [旧] triennial examination held in each province for the title of juren ; country examination; 乡思 homesickness; nostalgia; 乡思缠绵 be tormented by nostalgia; 乡谈 local dialect; 乡土 native soil; home village; local; of one's native land; 乡土观念 provincialism; 乡土文学 native literature; 乡味 home grown product; 乡下 [口] village; country; countryside; 乡音 accent of one's native place; local accent; 乡邮 rural postal service; 乡愿 [书] hypocrite; 乡镇 villages and towns; small towns; 乡镇经济 villages and towns economy; 乡镇企业 township enterprise; rural and township enterprise; 乡镇企业集团 township enterprise group

乡 (xiāng)读向 (xiàng)

【乡】方向。
例1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 (当作诡)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其处所乃败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写之。(《灵枢·刺节真邪》)
译文 凡痈毒邪气旺盛未成脓时,不要对着旺盛的邪气针刺患处,要像移风易俗改变人的性格一样,不要贪求速效。如果不能成脓,应改变治疗方法,可用药物除去毒气转移的方向; 如果痈毒不能局限在原处,则毒气可能循血流扩散到全身,导致病人死亡。各阴经阳经患痈毒已成脓的,可取相应的经脉腧穴,用泻法针刺。
例2 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赤,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日。(《灵枢·五色》)
译文 体表有五种病色,即青黄红白黑,一般正常肤色比较丰润,病色则分别各有其始发部位和各自移行的方向,各自移行的方向呈红色的,则始发部位的颜色也是红的,大小像榆树的果实一样,如果移行至鼻准部则其病程为时不久。
例3 因视其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 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风,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灵枢·九宫八风》)
译文 因而观察风势所从来的方向可占测吉凶,风从北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的是充满活力的风,主生长滋养万物; 风从北斗柄所指的方向相反对的远方来的是使人致虚的风邪,能伤害人体,主毁灭和残害万物。人们应谨慎地观测使人致虚的风邪,并及时回避,所以明智的人天天回避使人致虚的风邪,好像回避箭镞石头击人那样,从而使风邪不能害人,就是这个道理。
例4 定其血气, 各守其乡, 血实宜决之, 气虚宜𤙲引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 治疗疾病应判定病症是在血分还是在气分,使用各种治疗方法使气血各安其循行方向。如果血脉壅实,应用针刺放血、药物逐瘀等方法决开壅滞; 如果是气虚的,可用气功导引及药物理气的方法疏导气血。
【乡】朝向。
例1 复置水一升其中,为东乡造,炊以苇薪若桑。(汉《武威医简》)
译文 再加水一升放在锅中,做一个灶口向东的灶,用芦苇或桑枝当柴火煮药。
例2 次季冬小寒之节,初五日,雁北乡; 次五日,鹊始巢; 后五日,雉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
译文 按季节次序,每年十二月小寒节 (为期15天) 时,头5天,大雁向北飞,第二个5天,喜鹊开始筑巢,后5天,野鸡叫。
【乡】 向导。
例1 钱小鲁,奕秋之徒也,兼善饮,每奕必饮,饮必醉,岁无虚日。辛巳秋,浩饮晚归,呕吐寒热兼作,骨节烦疼。医以时行感冒表散药治之不愈。更医,知为酒毒,於寒凉药中用热药为乡导,治之亦不愈。(陈实功《外科正宗》)
译文 钱小鲁是个会下棋的人,又善饮酒,每次下棋必饮酒,饮酒必醉,一年到头没有间断的日子。明神宗万历九年 (公元1581年) 秋天,他大量饮酒,至晚上才回家,到家时,呕吐寒热兼作,骨节烦疼。医生用时行感冒表散药治疗,没有疗效。又换了一个医生,诊断为乙醇中毒,他在寒凉药中用热药为向导,也没有治愈。
例2 治龙雷之火全以收藏为主,以秋冬龙潜雷伏也。用收藏药不效,略用燥热为乡导,以示同气相求之义则可,已收藏,宁敢用燥烈乎? (喻嘉言《寓意革》)
译文 治疗右肾命门相火,完全应用有收藏功效的药为主,因为秋冬是龙潜雷伏的时候。如果用有收藏功效的药不效,可稍用燥热药为向导,以显示同气相求的意思是可以的。如果相火已收敛,岂敢单用燥烈药呢?
乡的繁体字是鄉。向,古作乡 (鄉)。《山海经·海内西经》: “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 《逸周书·时训》乡作向。《礼记·曲礼上》: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 阮元说:“《考文》 引古本乡作向。《通典》六十八作向。按乡、向古今字。向,俗乡字。” (《礼记注疏卷二校勘记》) 《仪礼·士丧礼》: “君升自阼阶西乡。”《白虎通·崩薨》引乡作向,《左传·昭公十八年》: “乃毁於而乡。” 《释文》: “乡,本又作向。” 阮元说:“案:向,俗乡字。乡,古向字。” (《春秋左传卷四十八校勘记》) 《国语·周语上》: “明利害之乡。”《韩诗外传》二:“乡寡人曰: ‘善!东野华之御也。”《新序·杂事》乡作向。《论语·阳货》: “乡原,德之贼也。”何晏《集解》: “一曰: 乡,向也。” 《管子·形势》:“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房玄龄注:“乡,方也。”《庄子·应帝王》: “乡吾示之以地文。” 《释文》: “乡, 许亮反。 崔 ()云: 向也。”《荀子·王霸》: “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夫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经死》: “南乡。” 《史记·淮阴侯列传》: “西乡为百姓请命。” 《正义》: “乡音向。” 《贾谊新书·卷一·数宁》: “皆乡风慕义。”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东乡坐,西乡对。”颜师古注:“乡皆读曰向。” 《淮南子·缪称》: “而民乡方矣。”《文子·符言》乡作向。《说文·水部》“溯”字下段玉裁注:“汉人书向背字,皆作乡,不作向。”
秦汉以前古籍出现的向字为后人所改。《诗·豳风·七月》:“塞向墐户。”《仪礼·士虞礼》贾公彦疏引向作乡。 《榖梁传·僖公元年》: “是向之师也。” 《释文》向作乡。《榖梁传·僖公八年》: “以向之逃归乞之也。” 《释文》 向作乡。《楚辞·远遊》:“晨向风而舒情。”《考异》: “向,一作乡。” 《史记·夏侯婴传》:“弩皆持满外向。”《汉书·夏侯婴传》向作乡。
乡, 甲骨文作 “”。 古乡字是由三字合为一字的结果。 《说文·部》: “乡, 国离邑, 民所封乡也。”马叙伦疏:“罗振玉曰: ‘此字卜辞从, 即人相向之向, 从, 像飨食时宾主相向之状, 即飨字也。’ 伦按甲文作者, 乃八篇之卿,为飨之初文, 从即食字, 从, 即相向之向本字, 会意, 而声得於, 语原然也。” (《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二) 蒋礼鸿说:“乡字金文作, 中间是食器, 两旁有人相向而食, 所以引申有面向的意思, 当作乡邑的乡, 篆文作, 从两邑相对, (音乡)声,是个和 ‘东乡坐’ 的 ‘乡’ 结构不同的字,而楷书误合为一了。”(《古汉语通论·附录》) 钟叔元、许伟建等编 《上古汉语词典》 114页载:“在甲文、金文中,凡是需用 ‘乡’、‘飨’ 两字的地方都用乡字代替。据此可知,飨食之飨,公卿之卿,乡党之乡,俱为一字。甲骨文、金文 ‘卿’ 字均像两人相向就食之形。”杨宽 《古史新探》: “ ‘乡’ 和 ‘飨’ 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人相向对食共食一簋的情况,其本义应是向人共食。” “乡邑的乡”、“是用来指自己那些共同饮食的氏族部落的。” “在金文中‘乡’ 和 ‘卿’ 的写法无区别,本是一字。”“‘卿’ 原是共同饮食的氏族聚落中 ‘乡老’ 的称谓,因代表一乡而得名。”
其实,朝向的 “向”,古本作“卯”,上文马叙伦先生已谈到这个问题。 《说文·第九篇·卯部》: “, 事之制也。”周秉钧说:“罗振玉曰:‘此为向背之向字,字从两人相向,犹背从两人相背。许君认为事之制者,非也。’ 杨树达先生曰: ‘许君云阙,阙其音也。大徐据卿字作音,非是。’ 今得罗说,此字之义固跃然而音亦明矣。” (《古汉语纲要》 38页) “”字, 现存古籍罕作“向”义用,古籍多用 “乡”表朝向的向义,而 “向”字的本义是北向的窗子。 《说文·宀部》: “向, 北出牗也。” 引申才有方向、朝向义。
古音乡、向皆属晓母阳部。

☚ 亡   著 ☛

township
~统筹,村提留fees paid by farmers for overall township planning and village reserve/~长township head

基层行政区划名称。相传西周时已置,以12 500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五州为乡。”郑氏注“万二千五百家。”《国语·齐语》则说:“十卒为乡”或“十里为乡”。所说与《周礼》不同。楚国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乡一级行政区划。《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至秦汉时,乡成为县以下一级基层行政区域单位。

政区名。(1)西周和春秋时期设于国中的四郊,为自由民居住地区。(2)秦汉以后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其下或为里、村,或为保甲。

行政单位名。乡之上为县,乡之下为里。《宋会要·职官》48之82:“婺州东阳县添置县尉一员。……东阳一十四乡,合分为两扇,两尉共管九乡,巡检管五乡。”

乡xiāng

贯不通|

❷ 怀之情|近情怯|抛离井|偏僻壤|穷僻壤|入随俗|随入俗

❸ 鱼肉

❹ 背井离|告老还|锦衣还|衣锦还

乡鄉xiāng

(3画)

*乡(鄉)xiāng

3画 乛部 
(1) 城市以外的地区: ~村|山~|水~|城~交流。
(2) 祖籍;出生地: ~愁|故~|家~|还~|背井离~。
(3) 我国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隶属县或区。

乡鄉xiāng

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象两人跪坐(古代坐就是跪着,因没有椅凳,席地而坐)在食器(常是皀(xiāng)字。皀(不是皂)是饭器豆上有食物,即食字去掉上边)两旁。两人形即正反两卩(《说文》中读jié)字。因象一些人吃饭,甲骨文用为飨(饗xiāng的简化字)字,表示飨(通享字)祀先祖。又引申为飨宴义。又从形音转义为向(嚮的简化字)背的向,表示两人向对着吃饭。后商代和西周金文用为卿(qīng)大夫的卿,卿也是因王能宴飨他,是官职较高的官吏。卿与乡古音也相通。约到小篆时才有乡字,把两旁的人写作正反两邑字(邑字象城旁有人)。隶楷作鄉,作为基层行政区划名,现在仍有,属县或区领导。古代引申指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如:故乡|同乡。约中古时才引申指城市外的区域。组词如:乡村。

乡鄉★繁◎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二人相向而坐、对着炊器进食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鄉”。本义读xiānɡ,表示相聚饮酒,是“飨(饗)”的本字,引申为居民聚居的村落、家乡、行政区划单位等;又读xiànɡ,引申为趋向、朝向等,后作“嚮(向)”,假借为从前、方才,后作“曏(向)”。《简化字表》简作“乡”,选取原字部件。
【辨析】
❶以“乡”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xiɑnɡ,但声调不同。xiānɡ:芗∣xiǎnɡ:飨。
❷“乡(鄉)”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芗(薌)、飨(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