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乡 秦代县以下的乡制也很完备。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这些都是地方上亲民的小官。三老是掌理教育的,秩与啬夫同是管理狱讼赋税的,其名称所以不同,大率在乡区较大人口较多的则设有秩,反之则设啬夫。游徼是禁捕奸盗的。故在《汉书》第十九卷载有:“县令长皆奉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自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贼盗”。以上是秦代乡组织制度的概况。 乡 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的记载,说明我国乡制的设置起源很早。 西周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后便用“乡党”泛指乡里,如《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春秋战国时,虽诸侯并起,但乡的建制却保留下来了。 秦汉时期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有亭长,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微等乡官,协助县令治理乡事。到唐代,因为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置里正,乡设耆老,一乡管辖人户500左右。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均沿袭效仿,保留乡的设置,只是在辖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多寡上微有变化。 在封建社会里,“乡”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检招户口,收授田地,征敛赋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保留了“乡”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 乡 乡xiāng❶地方。《鄘风·桑中》一章:“爰采唐矣,沬之乡矣。”爰,句首语助词,无实义。毛《传》: “唐,蒙,菜名。沬,卫邑。”《尔雅·释草》: “唐、蒙,女萝。女萝,兔丝。”《小雅·采芑》二章:“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芑,苦菜,可食。新田,二岁田。毛 《传》:“乡,所也。”郑《笺》:“中乡,美地名。” ☚ 孑遗 乡晨 ☛ 乡读音x·iang(ˋ),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亮切,去,漾韵。 上一条: 澒 下一条: 鄉 乡读音x·iang(ˇ),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亮切,去,漾韵。 上一条: 響 下一条: 鄉 乡读音x·iang(-),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许良切,平,阳韵。 上一条: 緗 下一条: 鄉 乡〔xiang〕 xangd. 乡鄉《广韵》許良·陽;hniū hnioō〈漳州〉‖xiāng见下。 ![]() ![]() 乡xiāng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据《周礼·大司徒》“五州为乡”的记载,说明我国乡制的设置起源很早。 乡〈隐〉旧时江苏东台粮食业指数目五。参“舟、关、市、镇、乡、街、桥、井、店”。 乡鄉xiāng❶县或区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乡鄉❶乡村:~镇︱~间︱~下︱~亲︱~绅︱~曲︱~僻︱~长︱四~︱下~︱游~︱穷~僻壤︱鱼米之~。 乡xiāng❶ 县或区以下、村以上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划单位:乡长︱乡镇。 乡xiàng方向。比喻辈类。《礼记·缁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郑玄注:“乡、方,喻辈类也。”孔颖达疏:“言君子所亲朋友及所恶之人皆有辈类,言君子善者则为朋友也。” 乡xiang乡兵 乡愁 乡村 乡党 乡干 乡歌 乡贡 乡官 乡贯乡国 乡豪 乡间(jian) 乡荐 乡井 乡里 乡僻 乡亲 乡情 乡曲 乡人 乡社 乡射 乡绅 乡试 乡思 乡谈 乡土 乡下 乡乡乡学 乡谊 乡音 乡勇 乡邮 乡橼(yuan) 乡约 乡长 乡镇 本乡 故乡 还乡 家乡 老乡 落乡 梦乡 山乡 水乡 睡乡 思乡四乡 他乡 同乡 外乡 下乡 异乡 游乡 醉乡1 乡巴佬儿 乡邮员 乡政府 乡壁虚造 乡规民约 乡土风味 乡土教材 乡社合一乡土文学 乡镇企业 穷乡僻壤 入乡随俗 背井离乡 衣锦还乡 鱼米之乡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乡xiang❶乡村(跟“城市”相对):送货下~|要进一步加强城~之间的交流。 乡xiāng❶指出生的地方: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某姓人氏,按法处治。(四·86)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一·6) 乡xiāng乡xiāng农村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领导。1939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窗牖部 > 泛稱 > 向1 > 鄉 鄉 xiàng 同“向1”。 乡xiāng旧时北京古书店华荣堂货价暗码,谓数目七。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条。 乡城;乡○城chéng(名)城市:~区|~镇|~防|~郊|京~|省~|山~|边~|卫星~|攻~掠地|满~风雨|缩小~乡差别。 ●乡xiāng(名)乡村:~间|~下|山~|水~|入~随俗|下~检查工作|回~探亲。 乡←→城xiāng ← → chéng乡:乡村。 乡xiāng〖名词〗 乡xiàng〖副词〗 乡xiàng〖介词〗 乡xiàng〖动词〗 乡鄉xiàng❶ 面对着,向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自刭。” 乡鄉xiāng❶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周制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汉代十亭(一千户为一亭)为一乡。《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 乡*鄉CFE7 家乡 家乡乡(乡井;乡土;乡曲;乡邑;乡里;乡国;乡关;乡闾;乡枌;乡邦;乡山;乡梓;乡县;乡俗;乡党;乡家;乡壤;乡地;钓乡) 里(遗里;州里) 方土 本土(本乡本土) 家门 家林 家园坟井 另见:乡村 家庭 村庄 自己 ☚ 家乡 故乡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地区 地区地 境 国(南~) 路(外~)壤(僻~;疆~) 方(~言;~外) 邦 地域 阃阈 另见:城市 机构 地方 各地 ☚ 地区 区域 ☛ 乡村 乡村乡(乡聚;乡落;乡坝;乡僻;乡墅;村乡) 区里 野里 村闾 村疃 约地 樵村渔浦 另见:农民 小地方 家乡 村庄 ☚ 各种村庄 山 ☛ 地方 地方地(地处) 方 所 处(处所;方处;玩~;吃~) 境(身临其~)乡(乡土) 闾部 另见:地区 平坦 广阔 ☚ 地方 旁边 ☛ 乡鄉xiāng;xiàng(一)许良切,平阳。 乡中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西周时乡下设州、党、族、闾、比、家,即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有万余户。秦汉时,县下设乡,乡下有亭、里之分,乡官负责治安、税赋、力役等事务的管理,历代相沿。1939年9月国民党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正式确立乡为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设乡民代表会和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规定县领导下的乡为基层行政区域,设乡人民代表会议或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乡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设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人民公社。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恢复乡的建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国普遍正式开始建乡工作,到1985年2月已全部结束。截至1988年底,全国共建乡45,195个。 乡 乡行政区划名。西周时为直属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秦汉以后为县下设置的行政区。林尹注《周礼·地官司徒》: “按5州为1乡。12500家为乡,2500家为州也。”《国语·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 ‘5家为轨,轨为之长; 10轨为里,里有司; 4里为连,连为之长;10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汉书·百官公卿表》: “大率10里1亭,亭有长。10亭1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jiao)。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资治通鉴·唐纪六》: “100户为里,5里为乡,4家为邻,4邻为保。” ☚ 献州 乡郡 ☛ 乡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由县领导。1959年后曾被人民公社代替。1982年后恢复乡的建制。 乡鄉xiāng❶乡村。如:乡镇企业,乡里人。 乡 乡我国的乡始于周代。是地方自治组织。秦代在县下设乡,乡下设亭、里,置官管理治安、租赋、力役等。隋唐以4户为邻,5户为保,5保为里,5里为乡,置耆老,1乡共500户。清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 《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城厢以外的市镇村庄屯集等,人口满5万以上为镇,不满5万的为乡。民国28年 (1939年)9月, 国民党政府公布《各级组织纲要》,正式确定乡、镇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 设立法机关——乡民代表会议和执行机关——乡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乡为基层行政组织,设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实行政社合一制度,撤销乡, 乡政权由人民公社行使。1978年以后, 根据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的新情况, 决定政社分开,恢复乡级政权组织。截止1998年底,甘肃全省共有乡1 343个, 其中民族乡40个。 ☚ 区公所 镇 ☛ 乡 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春秋时齐国在国、鄙都有不同设置。《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 ☚ 马新贻被刺案 乡长 ☛ 乡(鄉)xiānɡ ❶ (乡村) country; countryside; village; rural area: 城 ~ 差别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下 ~ go to the countryside 乡 乡 (xiāng)读向 (xiàng)【乡】方向。 ☚ 亡 著 ☛ 乡township 乡基层行政区划名称。相传西周时已置,以12 500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五州为乡。”郑氏注“万二千五百家。”《国语·齐语》则说:“十卒为乡”或“十里为乡”。所说与《周礼》不同。楚国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乡一级行政区划。《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至秦汉时,乡成为县以下一级基层行政区域单位。 乡政区名。(1)西周和春秋时期设于国中的四郊,为自由民居住地区。(2)秦汉以后为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其下或为里、村,或为保甲。 乡行政单位名。乡之上为县,乡之下为里。《宋会要·职官》48之82:“婺州东阳县添置县尉一员。……东阳一十四乡,合分为两扇,两尉共管九乡,巡检管五乡。” 乡xiāng❶ 乡鄉xiāng(3画) *乡(鄉)xiāng3画 乛部 乡鄉xiāng甲骨文和西周金文象两人跪坐(古代坐就是跪着,因没有椅凳,席地而坐)在食器(常是皀(xiāng)字。皀(不是皂)是饭器豆上有食物,即食字去掉上边)两旁。两人形即正反两卩(《说文》中读jié)字。因象一些人吃饭,甲骨文用为飨(饗xiāng的简化字)字,表示飨(通享字)祀先祖。又引申为飨宴义。又从形音转义为向(嚮的简化字)背的向,表示两人向对着吃饭。后商代和西周金文用为卿(qīng)大夫的卿,卿也是因王能宴飨他,是官职较高的官吏。卿与乡古音也相通。约到小篆时才有乡字,把两旁的人写作正反两邑字(邑字象城旁有人)。隶楷作鄉,作为基层行政区划名,现在仍有,属县或区领导。古代引申指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如:故乡|同乡。约中古时才引申指城市外的区域。组词如:乡村。 乡鄉★繁◎常★常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二人相向而坐、对着炊器进食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鄉”。本义读xiānɡ,表示相聚饮酒,是“飨(饗)”的本字,引申为居民聚居的村落、家乡、行政区划单位等;又读xiànɡ,引申为趋向、朝向等,后作“嚮(向)”,假借为从前、方才,后作“曏(向)”。《简化字表》简作“乡”,选取原字部件。 【辨析】 ❶以“乡”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xiɑnɡ,但声调不同。xiānɡ:芗∣xiǎnɡ:飨。 ❷“乡(鄉)”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芗(薌)、飨(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