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罭

魚網的一種,帶有囊袋。九,言其細密。張衡《西京賦》:“布九罭,設罣䍡。”

九罭

九罭

《诗经·豳风》篇名。《毛诗序》释旨与《伐柯》同:“《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以为是东人挽留周公西归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承朱说:“此东人欲留周公不得,心悲而作是诗以送之也。”要之,诗为周公东征胜利,以上公冕服西归,东人惜别挽留之作。今人多从此说。因本诗首章末二句“我觏之子,衮衣绣裳”,与上篇《伐柯》最末二句“我觏之子,笾豆有践”的诗意、文字似皆相衔接,故后人或谓此诗与《伐柯》本为一篇,此系后半篇(见吴闿生《诗义会通》)。诗四章,章三句。前三章以“鳟鲂(美味鱼)”、“鸿飞”起兴,兴中有比,喻西归者之伟大尊贵;末章为赋体,直抒对西归者之留恋深情。诗中以“衮衣绣裳”隐喻贵客,创用衣冠指代人物的表现手法,后世诗文多有运用。

☚ 伐柯   狼跋 ☛

九罭

 〔原文〕
 九罭之鱼,
 鳟、鲂。
 我觏之子,
 衮衣绣裳。(韩衮作綩。)
 (鱼、裳,阳部。)
 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
 於女信处。
 (渚、所、处,鱼部。)
 鸿飞遵陆,
 公归不复,
 於女信宿。
 (陆、复、宿,幽部。)
 是以有衮衣兮,
 无以我公归兮,
 无使我心悲兮。
 (衣、归、悲,微部。)
 〔译文〕
 鱼网网着鳟与鲂。我的贵客不平常,画龙的上衣和五彩裳。
 大雁顺着沙洲飞,贵客归去不再回来,不住两夜不让走。
 大雁顺着陆地飞,贵客归去不再回来,请住两夜别推诿。
 藏起绣龙衣,别让贵客西归,莫让我心悲!
 〔评介〕
 《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诗序》说是周大夫赞美周公之作,一说系东都之人送周公西归 (还朝辅佐天子) 之诗。又有人认为是贵族阶级的宴饮留客诗。因此诗在《诗经》中紧接于《伐柯》之后,《诗序》对二诗题旨的解释相同。均谓:“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又《伐柯》最末两句为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此诗首章末两句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意、文字,似皆相衔接,故后人或认为此与 《伐柯》本为一篇,此系后半篇,其后误分为二(详见《伐柯》篇)。近代学者多不从此说,多数认为此诗似乎是一首恋歌。诗中大意是说,一个真挚多情的女子,正热恋着一个情人,难舍难分,愿意与之同住。可是对方想离她而去,故使她心中悲伤。
 本诗句式变化较多,很有特色。读之激荡顿挫,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强化了诗的思想内容。孙云:“此诗寓意深妙,……若喜若欢,姿态煞是横溢,然大体却自浑融。”姚际恒云:“忽入急调,攀留情状如见。”

《诗经》-《九罭》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九罭

 九罭之鱼, 鳟鲂。 我觏之子, 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此诗标题《九罭》。“罭”,音域。“九罭”,毛传释云:“九罭,罭罟,小鱼之网也”,指网眼细密的鱼网,这种网乃是用来捕捞小鱼细虾的,现在网中出现的却是鳟鱼、鲂鱼。“鳟”,音尊,鲤科,鳞细腹白眼赤。“鲂”,音房,音科,体形似鳊。朱熹《诗集传》: 鳟鲂“皆鱼之美者”。作诗者用此起兴,构成一种反差气氛,以此流露他对篇中所指的“之子”的同情和留恋。这里出现的“之子”,一般认为即指周公。
 何以故? 因为从下承的“我觏之子,衮衣绣裳”的描述,写出了他的身分。“衮衣”,是衣上绣有卷衮之服。《诗集传》云:“衮衣裳九章: ……皆绣子裳。天子之龙,一升一降; 上公但有降龙。以龙首卷然,故谓之衮也”。穿这种亚于天子的上公之服的贵人,盖即周公。
 周公当时在东都,未居朝中。东都之人面瞻周公威仪,引以为喜,但又为其未得身处朝堂而惋惜。首章的兴喻和描述,表达了这种心情。
 然而听说周成王要迎周公归朝了。本诗分四章,首章四句,余三章三句。作诗的东都之人,在下面两章中,流露了他们对周公的眷恋。
 大雁的飞翔有河中的小洲可以遵循,周公的归去自然并非无所,但还愿您在我们这里再住一住。大雁的飞翔有高出的平陆可以遵循,周公的归去看来不再重归,但还愿您在我们这里再宿一宿。这就是作诗者对周公的挽留和祈求。篇中的“女”,音汝,“东人自相女也”。“信”,再宿之意。作诗者在此采用两个叠章,烘托其殷殷劝挽之情。两叠章的章法基本相同,字句小异,而以第二句变化较显。“公归无所”,主要从对方的处境方面着笔,表已之慰藉;“公归不复”,主要从作者的感触方面着笔,露己之愁怀。同中略变,引导作意逐层深入,弥增韵味。
 作诗者至末章用热情而急切的呼唤,发出了自己的祈请,从而使全诗表述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高潮。篇中的“有”,闻一多《风诗类钞》释云:“有,藏之也”。东都之人的希望是: 让衮衣在这里藏起来,周公请不要归回,我们的心庶不伤悲。这是本篇的主旨。
 吟味此诗,它表达了人们对深洽人心的领导人的留恋和慰挽。有的将此篇解释为饮宴留客之作,视篇中的主人公为一般的公卿贵客,或有将此诗解释为女子依恋离去情人之诗,将篇中描述的衮衣看作一般的绣花衣服。这些看法与全篇情调是否铢两悉称,可供研究。
 本诗句式变化较多,很有特色。它也许与当时演唱的需要有关,但其字句的安排挥洒,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首章在第二句忽为二字句,突显顿挫,增强了其所表述了反差感。掩卷思之,如果它不这样写,而是采用通常的四字句法,比如说,“爰有鳟鲂”,情韵就显得纡缓一些了。下三章,各用三句,然字数不同。两章面致慰留,雅意勤勤,皆用四字句。末章转为呼吁,情怀激荡,放笔而为六字句。此皆与所宣叙的思想情绪密合而一致,使读诗闻乐之人,随词句之收展,感心潮之起伏,益觉亲切。这种长短相间,舒卷自如的写作方法,对以后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对词曲的滥觞,带来了不少启迪作用。

《九罭》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九罭》

 九罭之鱼①,捕鱼要用细眼网,


鳟鲂。捕的尽是鳟和鲂。


我觏之子,我的贵客不寻常,


衮衣绣裳。身穿龙衣和绣裳。



鸿飞遵渚,鸿雁沿着水洲飞,


公归无所? 贵客岂是无处归?


於女信处。暂借你处住一回。



鸿飞遵陆,鸿雁沿着高原飞,


公归不复,贵客西归不再回,


於女信宿。暂住两宿莫推诿。



是以有衮衣兮,藏起绣龙礼服啊,


无以我公归兮,莫让贵客西归啊,


无使我心悲兮! 莫使我心伤悲啊!



[注释] ①九罭(yu):捕捉小鱼的细眼网。九,虚数,言其多。②鳟、鲂:鳟,鳞细,眼赤之鱼;鲂,鳞银灰色,尾赤之鱼。鳟、鲂,“皆鱼之美者也”(《诗集传》)。诗中以鱼喻客人之尊贵。③衮(gun)衣:绘龙之上衣,古代王和公侯的礼服。④鸿:大雁。渚(zhu):水中小沙洲。⑤无所:闻一多《风诗类钞·乙》:“无所,无定处。” ⑥女:通“汝”。信:《毛传》:“再宿曰信。” ⑦复:再来。⑧有:《风诗类钞·乙》:“有,藏之也。” ⑨以:使。



[赏析] 公元前1115年,周公东征,至公元前1113年,平定了殷朝统治者残余势力的武装叛乱,并实行了安民措施。因此,周公深为东人爱戴。周公西归,东人热情挽留。《豳风·九罭》一诗,就是东人赞美周公,挽留周公的诗篇。清人方玉润说:“此东人欲留周公不得,心悲而作是诗以送之也。”(《诗经原始》)


全诗分为四章,前三章均以《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开头。《诗经》中的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与诗中所表现的主题虽不 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有的往往兴中含比,触类而通,言有尽而意无穷。《九罭》诗中的起兴的诗句就有比况之意。首章以“九罭之鱼,鳟鲂”起兴,并以鳟鲂之类大鱼来比喻来客之尊贵。次章和第三章分别以“鸿飞遵渚”、“鸿飞遵陆”起兴,并用鸿雁或沿水洲远飞或沿高地翱翔,以喻贵客西归。诗的末章用的是赋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可以是叙事,描绘,可以是设问,对话,也可以是抒情,或者发议论。”(程俊英《诗经译注·前言》)《九罭》最后一章就是用赋的表现形式来抒发诗中主人公留恋贵客之深情。他请贵客藏起身穿的衮衣,竭力挽留贵客莫离去,匆匆离去将使自己万分忧伤。心中的愿望,以直吐为快。


诗中还以衮衣绣裳代指人物,用以隐喻贵客的尊贵的身份。这样用衣冠以代指人物的表现手法,能收到寓繁于简,以少总多,避免重复,启迪联想的艺术效果。它为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许多诗从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人们可以从太守的穿戴,想见他狩猎时豪情满怀的风貌。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人们也可以从诗人当时插戴的饰物,想见她在南渡前豪华的生涯。


《九罭》一诗的篇章结构,基本上采用《诗经》中常用的反复咏叹的形式,诗中第二、第三章大体上是重复的,只换了少量字,句法结构几乎相同。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反复抒发感情,使诗中所表达的留恋贵客之情具有韵味回荡之美。

诗词《九罭》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注释】 ①九罭(yu域):捕小鱼细虾的密眼网。鳟鲂(zunfang谆房):两种较大的鱼。②衮衣:绣龙的上衣。绣裳:施彩绘的下衣,即裳、裙之类。之子:这个人。在《诗经》中多为男女用以称其对方。③遵渚:遵,沿着;渚,洲渚,水中的小岛。信:两宿。④陆:高地。
 
 【译文】 捕小鱼小虾的密网,竟然奇迹般地网住了大鱼鳟和鲂。我要会见的这个人,他也不寻常,竟然穿着龙衣绣裳。大雁可以沿着水中的小岛飞,您却有家不能回。唉,您再住两晚吧! 大雁可以沿着岸边的高地飞,您离去以后不再回。唉,您再住两宿吧! 眼前突现穿龙衣的人。莫让我的人儿离开呦,别使我的心儿伤悲呦。
 
 【集评】 《毛诗序》:“《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八)
 明·孙鑛:“此诗寓意深妙,实是冀朝廷迎周公,而不明说出。若喜若欢,姿态煞是横溢,然大体却自浑融。”(《孙月峰先生批评经》)
 清·沈守正:“此诗作于(周公)将归之时。首章叙得见之喜,下三章切愿留之情。”(《诗经传说汇纂》)
 清·姚际恒:“忽入急调,攀留情状如见。”(《诗经通论》卷八)
 近·闻一多:“鱼本是象征廋词,在情歌中用以称其对方。”(《风类诗钞》)
 
 【总案】 这是一首挽留惜别的诗。有人认为东都人送周公西归而表示留恋的诗,也有人以为是写鲁昭公失国之诗。近人多定为贵族宴饮留宾之作。但细玩诗意,语多狎昵,正宜为爱情的表达。全诗以表情见长。女主人公的大胆直率、对爱情的追求及强烈的占有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首章写与“之子”意外的邂逅,喜出望外而又情不自禁。二、三章写执意挽留的急切之情。情深意浓,缱绻悱恻。“公归无所”,这是情意缠绵的絮语;“公归不复”,这是体贴入微的叮咛。再三慰留,雅意殷勤。末章转为呼吁,情怀激荡,放笔而为六字句。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份量、情感的份量,以便引起对方的重视。只有爱得深沉、爱得热烈,才能如此坦率、奔放、毫无顾忌。诗中“衮衣绣裳”是点明意中人奕奕风采,也道破了其令人爱慕并为之倾倒的原因所在。汉儒说诗,仅据“衮衣”一词,辄定挽留对象非王公贵族莫属,实乃忽略了诗歌的艺术特性。
九罭

九罭

〔原文〕
九罭之鱼,
鳟、鲂。
我觏之子,
衮衣绣裳。(韩衮作綩。)
(鱼、裳,阳部。)
鸿飞遵渚,
公归无所,
於女信处。
(渚、所、处,鱼部。)
鸿飞遵陆,
公归不复,
於女信宿。
(陆、复、宿,幽部。)
是以有衮衣兮,
无以我公归兮,
无使我心悲兮。
(衣、归、悲,微部。)
〔译文〕
鱼网网着鳟与鲂。我的贵客不平常,画龙的上衣和五彩裳。
大雁顺着沙洲飞,贵客归去不再回来,不住两夜不让走。
大雁顺着陆地飞,贵客归去不再回来,请住两夜别推诿。
藏起绣龙衣,别让贵客西归,莫让我心悲!
〔评介〕
《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诗序》说是周大夫赞美周公之作,一说系东都之人送周公西归 (还朝辅佐天子) 之诗。又有人认为是贵族阶级的宴饮留客诗。因此诗在《诗经》中紧接于《伐柯》之后,《诗序》对二诗题旨的解释相同。均谓:“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又《伐柯》最末两句为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此诗首章末两句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诗意、文字,似皆相衔接,故后人或认为此与 《伐柯》本为一篇,此系后半篇,其后误分为二(详见《伐柯》篇)。近代学者多不从此说,多数认为此诗似乎是一首恋歌。诗中大意是说,一个真挚多情的女子,正热恋着一个情人,难舍难分,愿意与之同住。可是对方想离她而去,故使她心中悲伤。
本诗句式变化较多,很有特色。读之激荡顿挫,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强化了诗的思想内容。孙云:“此诗寓意深妙,……若喜若欢,姿态煞是横溢,然大体却自浑融。”姚际恒云:“忽入急调,攀留情状如见。”

☚ 伐柯   狼跋 ☛

九罭

九罭

百囊网,捕小鱼用的密眼网。罭,yù。《尔雅·释器》:“緵罟谓之九罭。鱼网也。”郭璞注:“緵,今之百囊网也。” 《豳风·九罭》一章:“九罭之鱼,鳟、鲂。”毛《传》:“九罭,緵罟,小鱼之网也。”陈奂《传疏》:“緵罟即数(cù)罟。故《传》又申之云: 小鱼之网也。《鱼丽》传:庶人不数罟。罟必四寸,然后入泽梁。四寸之目,网至小者也。”《韩诗》: “九罭,取虾笓也。”

☚ 匕   刀 ☛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漁具部 > 網罟 > 九罭
九罭  jiǔyù

省稱“罭”,亦稱“緵罟”、“緵”、“䍟”、“𦌵”、“百囊罟”、“百囊網”。帶有很多囊袋以捕小魚之細眼網。《詩·豳風·九罭》:“九罭之魚,鱒魴。”《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九罭,魚罔也。”晉·郭璞注:“今之百囊罟是,亦謂之𦌵,今江東呼爲緵。”漢·張衡《西京賦》:“搜川瀆,布九罭。”《經典釋文》:“今江南呼緵爲百囊網也。”唐·李德裕《觀釣賦》:“且夫一竿之説,所貴不綱;九罭未具,難希鱒魴。”《集韻·去送》:緵,“或作䍟”。明·何景明《中林之棘》:“彼魚之罭,在彼河梁。”清·趙翼《蛛網》詩:“聊復私一毛,寧須羡九罭。”

九罭fishing net with small bags,bagged fishing net

又称緵罟、百囊罟。网眼细密且带有囊袋的鱼网。《尔雅·释器》:“緵罟谓之九罭。九罭,鱼罔也。”《诗经·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鳟鲂。”《毛诗故训传》:“九罭緵罟,小鱼之网也。”作业时,拖曳前进,用以捕捉小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