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灵山房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九灵山房集 九灵山房集诗文别集。三十卷,补编二卷,遗稿四卷,其中诗十六卷(遗稿部分诗文混编,不计在内)。元戴良撰。戴集为其子戴礼(叔仪)、从孙戴侗(伯初)同编于明初,前有写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揭汯序、王祎序、桂彦良序以及写于明太祖洪武(1368—1398)间宋濂之题辞,刊于洪武间。王祎序、宋濂题辞皆以手书上版。此本存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良曾孙戴统在洪武本基础上修订。此二本无“补编”、“遗稿”,皆三十卷,一至七卷为《山居稿》,八至十四卷为《吴游稿》,十五至二十三卷为《鄞游稿》,二十四至三十卷为《越游稿》,此稿第三十卷为象赞及诸人题诗。正统本后有戴统跋,已收入商务印书馆所编之《四部丛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有傅旭元刊本。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戴良十四世从孙戴殿江以鲍氏抄本为底本,并参校多种抄本,编成三十卷并补编二卷本,前有杭世骏、鲍廷博二序。《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胡丹凤刻《金华丛书》,收录戴集,增“遗稿”四卷。胡丹凤为此遗稿作序,言遗稿所收“诗二百十八首,虽残膏剩馥,正集之所未载”。实际上所补四卷诗绝大多数见于正集。卷一见正集二十卷(次序全同),卷二、卷三见于正集二十一、二十二卷,卷四亦只有个别篇章不见于正集。由此可见胡氏编此书之草率。 ☚ 滦京杂咏 梧溪集 ☛ 九灵山房集诗文集。元戴良(1317—1383)撰。三十卷,补编二卷。良字叔能,浦江(今属浙江)人。世居金华九灵山下, 自号九灵山人。至正中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知士诚不足与谋,遂挈家浮海至胶州。明洪武六年(1373)变姓名南还隐四明山。最初有其子所编《山居》、《吴游》、《鄞游》、《越游》四稿。正统十年(1445),其从曾孙统汇四稿刻印行世。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四世孙殿江复增补编重刻。计诗五百四十余首,文二百六十余篇。诗多飘泊游历之作。低沉凄惋,或描写战乱,慨叹人生短暂,或向往隐居田园,渴望天下太平。《四库提要》称其诗“慷慨激烈,发为吟咏,多磊落抑塞之音。”文多酬答之作。有乾隆间戴氏刻本。又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金华丛书》诸本。 九灵山房集三十卷。元戴良(1317—1383)撰。良字叔能,自号九灵山人。浦江 (今属浙江)人。从柳贯、黄溍、吴莱学文,从余阙学诗。至正二十一年(1361),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明初隐居四明山,不仕明。此集为其子礼所偏,共诗十卷,文二十卷。《高士传》(卷十一)载乌马几由商而官至甘肃行省左丞事,可补史传之阙。《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良诗风骨高秀,迥出一时。眷怀宗国,慷慨激烈,发为吟咏,多磊落抑塞之音。”有明正统十年 (1445)戴统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九灵山房集》jiu ling shan fang jiA Collection of Jiuling Retreat→戴良 (Dai Li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