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舞杂技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陵墓雕塑 > 樂舞雜技俑 樂舞雜技俑 yuèwǔzájìyǒng 西漢彩繪陶俑群。公元1969年山東濟南無影山西漢墓出土。計二十二個(一奏樂俑出土時已失),置於長六七厘米、寬四七·五厘米的陶盤之内。俑分三部分,舞蹈、雜技表演者居中,後爲伴奏樂隊,兩側站立者爲觀衆。中間表演者七人,二舞女著紅、白兩色長袖花衣,繫赭色衣帶,揮動長袖,翩翩起舞;四青年男子正表演雜技,頭戴赭色尖頂小帽,身穿緊身齊膝短衣,腰束白帶,其中兩人舉足倒立,作“拿大頂狀”,另兩人表演柔術,一人仰身後彎,一人以胸著地,兩腿後翻於頭之兩側。二舞者之前立一人,穿長袖紅衣,束腰,雙臂張開,疑爲“指揮”或“報幕”之類角色。樂隊以吹笙、鼓瑟、擊鼓、敲鐘等七人組成。觀者七人相向而立,均廣衣博帶,袖手觀賞,右三人戴冕形冠,褐袍朱緣,似達官貴族,左側四人戴環形髻狀冠,地位略低。佈局井然有序,人物主次分明,造型獨特,生動傳神,倒立者矯健穩重,起舞者姿態優美,觀賞者聚精會神,於動静對比中體現出漢代雕塑家豐富的形像組合能力及表現手法。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