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府雅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词总集。南宋曾慥辑。五卷。其中正集三卷,拾遗二卷。正集收录宋词人三十四家作品七百十三首,拾遗收无名氏作品一百七十一首。《四部丛刊》曾据涵芬楼所藏旧抄本影印刊行。 ☚ 尊前集 草堂诗余 ☛ 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南宋曾慥编。《自序》署“绍兴丙寅”,可知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乐府雅词》三卷、《拾遗》二卷。”是书按词人排列,选录欧阳修等三十四家,《拾遗》十六家,共五十家,均为宋人,不录唐五代词。卷上分《转踏》、《大曲》、《雅词》三类。开头录内廷传出的《转踏》,其中《九张机》为别处所未见。《大曲》录董颖的《薄媚》。书中《转踏》、《大曲》都是研究唐宋歌舞曲的重要资料。此书为宋人编选宋词而流传至今的最早一部词总集。《自序》称:“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编,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南宋以来主张典雅的词人,反对柳永、周邦彦词的“软媚”。是书亦以此为选录标准,故不选柳永、晏殊、晏幾道、秦观等人词,而对欧阳修的某些艳词,也看成“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自序》)。然书中不选苏轼词并非苏轼词不合“雅词”标准,因作者同时另编有《东坡词》、《东坡词拾遗》。此书宋本已佚,《文献通考》卷七三误作“十二卷和《拾遗》二卷”。明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沿讹为“十四卷”。清初朱彝尊《乐府雅词》跋语谓此编“十二卷,《拾遗》二卷。予从藏书家遍访之,未获也”。朱氏亦未察“十二卷”之误。是书有清赵辑宁的星凤阁抄本,后有秦恩复《词学丛书》和《粤雅堂丛书》本。《四部丛刊》涵芬楼影印鲍廷博抄本。诸本虽有未善,然皆可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引《乐府雅词》按语谓“惟《四库全书》本于原书空缺处,随意填补,最不可信”。 ☚ 谪仙集 草堂诗馀 ☛ 乐府雅词词总集。南宋人曾慥编。三卷,拾遗二卷。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晋江(今属福建)人。博学能诗,曾为尚书郎。集百家小说凡六百二十种,成类说,又编《高斋漫录》等。此编系曾氏据其家藏编成,前有绍兴十六年(1146)自序,成书当在此际。正集辑宋词三十四家,作品七百十三首,拾遗收词一百七十一首。苏轼为北宋重要词家,而曾氏另刻有《东坡词》二卷,拾遗一卷,故不再收入此编。选词重在“雅”,故凡涉谐谑者皆不入选。其目次,首为“转踏”,次为“大曲”,然后均为雅词。“转踏”中的《调笑》《九张机》,“大曲”中的《道宫薄眉》等曲,为研究唐宋歌舞、词体、词乐保存了重要资料。近人王国维作《宋大曲考》,多取材于此。《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十二卷,拾遗二卷”,《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作三卷,补遗一卷。有《四部丛刊》据涵芬楼抄本影印本。另有《粤雅堂丛书二编》、《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六卷,拾遗二卷”。 乐府雅词三卷。补遗一卷 宋曾慥(?—1164)编。本书选收宋人之词。卷首有朱彝尊题词,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曾端伯《乐府雅词》十二卷,拾遗二卷,此本抄自上元焦氏,只存三卷及拾遗,恐非足本。然朱彝尊《曝书亭集》又载此书跋说,绎其自序,称有三十四家,合三卷,为足本无疑。由此观之,此卷首所载为朱彝尊初稿,《曝书亭集》所载方为详定之本。曾慥在本书自序中称,有涉谐谑则去之。当时艳曲谬托欧公者悉删除不取,则命曰“雅词”,具有风旨,非靡靡之音可比。至于道宫、薄媚、西子词,排遍之后有入破、虚催、衮遍、催拍、歇拍、煞衮诸名,都是他本所罕见者,犹可见宋人旧法。故本书足资词家考证之用。本书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