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乐府杂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笔记。唐段安节撰。一卷。此书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条,次列乐器十三条,次列乐曲十二条,终以《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佚)。参见“音乐舞蹈”类“乐府杂录”条。

☚ 酉阳杂俎   因话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见“音乐”类。

☚ 教坊记   东京梦华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笔记。唐代段安节著。一卷。著者临淄(今属山东)人。父段成式曾任太常少卿,善音律,本人曾任国子司业, “善乐律,能自度曲”。书成于唐末。载有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歌唱家和琵琶演奏家的故事,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图已佚,仅存说明文字)。对研究唐代艺术有很高参考价值。后世晁伯宇《续谈助钞》称此书为《琵琶录》。现存有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 教坊记   琴史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戏曲乐舞杂著。唐段安节著。一卷。阐述唐代乐部的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各种乐曲、舞蹈、乐器的源流和内容,间及名艺人小传,是研究古代音乐、舞蹈、戏剧的重要史料。本书是为弥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据撰者“耳目所接”而写成。书中提到广明之变“僖宗幸蜀”及“梨园弟子,半已奔亡,乐府歌章,咸皆丧坠”等情节,可知成书当在唐末。书前有乾宁元年(894)自序。书末附有《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说明(图已佚),为后来燕乐研究留传极重要资料。由于作者熟谙音律,故记载精详可信。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段安节《琵琶故事》一卷,晁伯宇《续谈助钞》作《琵琶录》,实即此书。此书传本甚多,而以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为最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集所收本即以此本为底本而校以他本。

☚ 教坊记   琵琶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唐代段安节撰写的音乐史料著作。段安节是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词人温庭筠之婿,善音律,能自度曲,故此书记载唐代的音乐史实非常详悉。据书中所记禧宗幸蜀事,可知它成于唐末。书中首列乐部(雅乐部、云韶乐、清乐部等等),次述歌、舞、俳优、乐器(琵琶、筝、箜篌等等),嗣后记载了几种重要乐曲(《安公子)、《雨霖铭》、《文叙子》、《道调子》等等),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本书对研究中晚唐音乐,即曲子流行于民间的阶段的音乐,有重要价值。

☚ 教坊记   琵琶录 ☛

乐府杂录

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音乐史料。又名《琵琶录》、《琵琶故事》。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邹平(今属山东)人。唐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文学家温庭筠之婿。昭宗乾宁中为国子司业,朝议大夫,官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能自度曲。书中称僖宗幸蜀,自序又说“洎从离乱”云云,可知此书成于唐末。
《乐府杂录》自序云:“尝见《教坊记》亦未周详,以耳目所接,编成《乐府杂录》一卷。”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条、乐器十四条、乐曲十三条,最后是《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但有说无图,可能旧本已佚。此书在音乐史料方面的价值有如下几点:一、关于唐代乐制的记载。对唐代乐部叙述颇为具体,如记雅乐部之制度云:“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凡奏曲,登歌先引,诸乐逐之,其乐工皆戴平帻,衣绯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八佾舞则六十四人,文武各半,皆著画帻,俱在乐悬之北。文舞居东,手执翟状如凤毛;武舞居西,手执戚。文衣长大,武衣短小。其钟师及磬师登歌八佾舞,并诸色舞,通谓之立部伎。”记清乐部云:“乐即有琴、瑟,云和筝其头像云,笙、竽、筝、箫、方响、篪、跋膝、拍板,戏即有弄贾大猎儿也。”其他对俗乐等的记载也颇珍贵,后来《唐书》、《文献通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多取其说。二、关于词调起源的记载,对探究词体演进不无助益。此书记述了《安公子》、《黄骢叠》、《离别难》、《夜半乐》、《雨霖铃》、《还京乐》、《康老子》、《得宝子》、《文叙子》、《望江南》、《杨柳枝》、《倾杯乐》、《道调子》这十三个曲调的撰曲本始,较崔令钦《教坊记》稍为周详,其中有几个后来演为词调。如载《离别难》云:“天后朝,有士人陷冤狱,籍没家族,其妻配入掖庭,本初善吹觱篥,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大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既畏人知,遂三易其名,亦名《悲切子》,终号《怨回鹘》。”又载《望江南》云:“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三、此书兼及歌、舞与俳优,留下了唐代历朝著名歌者和乐器演奏手的事迹,及舞蹈、技艺、百戏的有关史料。如记载唐时舞蹈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之别,健舞曲有《稜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软舞曲有《凉州》、《绿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其注又云:“字舞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花舞著绿衣,偃身合成花字也。马舞者,栊马人著彩衣执鞭于床上舞蹀躞,蹄皆应节奏也。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可见当时各种舞蹈之大略。此书成于《教坊记》之后,可补其记载之不足。但书中也有芜驳不伦之处。
有《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本等。但旧本讹脱较多,正文与注文互相淆混,有一事分为二事者,他条误入此条者。清道光十七年(1837),钱熙祚广搜《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曾慥《类说》等书中引文,正误补脱,刊于《守山阁丛书》中,为较善之本。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据此本标点,与南卓《羯鼓录》、王灼《碧鸡漫志》合刊印行。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新一版重印。又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

☚ 羯鼓录   乐书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元年(894)后。杂记开元以后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等,并记著名歌人、琵琶艺人之事。书中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条,再次列乐器十三条,又乐曲十二条,最后是《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但有说无图,是其旧本佚失。《崇文总目》曾讥其“芜驳不伦”,而考其中“乐部”诸条,与 《大唐开元礼》、杜佑 《通典》、《唐书·礼乐志》相互出入,可知其非无稽之谈。叙述亦颇有伦次,绝非芜驳无伦。徐充的《暖姝由笔》中说“琴有㪇声”。嵇康 《琴赋》说: 闲辽故音痹,弦长故徽鸣。所谓“㪇”者,即后世㪇声。“㪇”字不见于《辞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读为鲜音,出于唐代南卓的 《羯鼓录》。书中乐曲诸名不及郭茂倩《乐府诗集》之完备,与王灼《碧鸡漫志》则互有异同。此书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等的重要资料。此书版本有《古今逸史》本、《学海类编》本、《古今说海》本、《墨海金壶》本、《格致丛书》本、《续百川学海》本等。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

音乐著录。1卷。唐段安节撰。撰者临淄人,父段成式“善音律”,曾任太常少卿。本人自幼即“好音律”,能“自度曲”。此书是为弥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据撰者“耳目所接”写成的。书中提到广明之变“僖宗幸蜀”及“梨园弟子、半已奔亡,乐府歌章,咸皆丧坠”等情,可知成书当在唐末。书中首列乐部,次列歌舞、俳优、乐器、乐曲及“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图已佚)。对研究唐代开元、天宝以后,特别是晚唐的音乐,有较高参考价值。宋代陈振孙《真斋书录解题》有段安节《琵琶故事》1卷,晁伯宇《续谈助钞》作《琵琶录》,实即此书。现存本以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为最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收入此书,并经校勘。

☚ 乐论   乐舞百戏 ☛

乐府杂录

一卷,唐段安节撰。记载了唐朝自开国以来的雅郑之乐,以及各自事件的首尾始末。今已佚。《新唐书·艺文志一》、《宋史·艺文志一》“经部·乐类”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