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府杂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笔记。唐段安节撰。一卷。此书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条,次列乐器十三条,次列乐曲十二条,终以《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佚)。参见“音乐舞蹈”类“乐府杂录”条。 ☚ 酉阳杂俎 因话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见“音乐”类。 ☚ 教坊记 东京梦华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笔记。唐代段安节著。一卷。著者临淄(今属山东)人。父段成式曾任太常少卿,善音律,本人曾任国子司业, “善乐律,能自度曲”。书成于唐末。载有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歌唱家和琵琶演奏家的故事,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图已佚,仅存说明文字)。对研究唐代艺术有很高参考价值。后世晁伯宇《续谈助钞》称此书为《琵琶录》。现存有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 教坊记 琴史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戏曲乐舞杂著。唐段安节著。一卷。阐述唐代乐部的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各种乐曲、舞蹈、乐器的源流和内容,间及名艺人小传,是研究古代音乐、舞蹈、戏剧的重要史料。本书是为弥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据撰者“耳目所接”而写成。书中提到广明之变“僖宗幸蜀”及“梨园弟子,半已奔亡,乐府歌章,咸皆丧坠”等情节,可知成书当在唐末。书前有乾宁元年(894)自序。书末附有《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说明(图已佚),为后来燕乐研究留传极重要资料。由于作者熟谙音律,故记载精详可信。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段安节《琵琶故事》一卷,晁伯宇《续谈助钞》作《琵琶录》,实即此书。此书传本甚多,而以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为最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集所收本即以此本为底本而校以他本。 ☚ 教坊记 琵琶录 ☛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唐代段安节撰写的音乐史料著作。段安节是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词人温庭筠之婿,善音律,能自度曲,故此书记载唐代的音乐史实非常详悉。据书中所记禧宗幸蜀事,可知它成于唐末。书中首列乐部(雅乐部、云韶乐、清乐部等等),次述歌、舞、俳优、乐器(琵琶、筝、箜篌等等),嗣后记载了几种重要乐曲(《安公子)、《雨霖铭》、《文叙子》、《道调子》等等),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本书对研究中晚唐音乐,即曲子流行于民间的阶段的音乐,有重要价值。 ☚ 教坊记 琵琶录 ☛ 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笔记。一卷。唐段安节撰。安节临淄邹平(今山东淄博)人。生卒及字号不详。段成式子,温庭筠之婿。乾宁中为国子司业,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通晓音律,能自度曲(《新唐书·段成式传)》。为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而作是书。约成于唐末。录有乐部九则,歌舞、俳优三则,乐器十三则,乐曲十一则,傀儡戏一则。举凡唐代乐部管理制度、宫廷与民间乐曲、舞蹈、乐器之源流及艺伎小传均有记载。末附《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今图已亡,但对唐代燕乐研究,弥足珍贵。有《有山阁丛书》钱熙祚校本,《说郛》本,《古今说海》本等。今被收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音乐史料。又名《琵琶录》、《琵琶故事》。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邹平(今属山东)人。唐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文学家温庭筠之婿。昭宗乾宁中为国子司业,朝议大夫,官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能自度曲。书中称僖宗幸蜀,自序又说“洎从离乱”云云,可知此书成于唐末。 ☚ 羯鼓录 乐书 ☛ 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段安节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属山东)人。宰相段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段成式之子,著名诗人温庭筠之婿。官至朝议大夫,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其事迹附见于《唐书·段成式传》末。此书成于乾宁元年(894)后。杂记开元以后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等,并记著名歌人、琵琶艺人之事。书中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条,再次列乐器十三条,又乐曲十二条,最后是《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但有说无图,是其旧本佚失。《崇文总目》曾讥其“芜驳不伦”,而考其中“乐部”诸条,与 《大唐开元礼》、杜佑 《通典》、《唐书·礼乐志》相互出入,可知其非无稽之谈。叙述亦颇有伦次,绝非芜驳无伦。徐充的《暖姝由笔》中说“琴有㪇声”。嵇康 《琴赋》说: 闲辽故音痹,弦长故徽鸣。所谓“㪇”者,即后世㪇声。“㪇”字不见于《辞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读为鲜音,出于唐代南卓的 《羯鼓录》。书中乐曲诸名不及郭茂倩《乐府诗集》之完备,与王灼《碧鸡漫志》则互有异同。此书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戏曲等的重要资料。此书版本有《古今逸史》本、《学海类编》本、《古今说海》本、《墨海金壶》本、《格致丛书》本、《续百川学海》本等。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音乐著录。1卷。唐段安节撰。撰者临淄人,父段成式“善音律”,曾任太常少卿。本人自幼即“好音律”,能“自度曲”。此书是为弥补崔令钦《教坊记》之不足,据撰者“耳目所接”写成的。书中提到广明之变“僖宗幸蜀”及“梨园弟子、半已奔亡,乐府歌章,咸皆丧坠”等情,可知成书当在唐末。书中首列乐部,次列歌舞、俳优、乐器、乐曲及“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图已佚)。对研究唐代开元、天宝以后,特别是晚唐的音乐,有较高参考价值。宋代陈振孙《真斋书录解题》有段安节《琵琶故事》1卷,晁伯宇《续谈助钞》作《琵琶录》,实即此书。现存本以清代钱熙祚校《守山阁丛书》本为最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收入此书,并经校勘。 ☚ 乐论 乐舞百戏 ☛ 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记载了唐朝自开国以来的雅郑之乐,以及各自事件的首尾始末。今已佚。《新唐书·艺文志一》、《宋史·艺文志一》“经部·乐类”有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有著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