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乐山大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汉族宗教传说。流传于四川乐山一带。相传唐初,乐山凌云山凌云寺有个老和尚叫海通。他看到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就请了石虚、石诚两个石匠在岩石上刻石造佛,镇压三江水怪。二人商定,石虚刻千佛,石诚刻大佛。后来,石虚的千佛像刻成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还没有刻完。这时老和尚又请来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与石诚一起雕刻大佛,附近的老百姓也前来帮忙。水怪涌起千丈巨浪,想把石工们卷到水中淹死,结果反被石工们用石块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雏型,也慢慢在岩石上显露出来。后来老和尚死了,徒弟领着大伙继续干;石诚死了,他的徒弟们继续在岩上凿石刻佛。就这样,经过90年,终于刻成了高20多丈、宽7丈多的石刻弥勒大佛。

☚ 金竹寺   锁香炉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唐代石雕。中国巨型佛像石雕作品。石佛凿塑于四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佛高71米,头长14.7米,宽10米,耳长7米,脚背宽8.5米,是世界上最大石佛之一。唐玄宗开元初年开凿,完成于贞元十九年。佛体雍容,神态自若,整体气势雄伟。

☚ 甪直保圣寺罗汉塑像   晋祠宋塑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宗教雕塑 > 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  lèshāndàfó

亦稱“凌雲大佛”、“嘉定大佛”。唐代摩崖造像。通高七一米,肩寬二八米,眉長三·七米,眼長三·三米,鼻長五·六米,嘴長三·三米。佛像坐東面西,正對峨嵋,足踏三江(青衣江、岷江、大渡河),背負九頂,莊嚴肅穆,氣魄宏偉。頭頂雕髮髻一○二一個,髻髻相連,與沿肩壁而下的衣紋巧妙構爲排水渠道。據《嘉州凌雲寺大佛像》記載:大佛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於貞觀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九十年,由凌雲寺和尚海通創建,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完成。上覆十三層重樓,名大佛閣,宋易名,明末毀。大佛左肩對面尚刻有“彌勒大像”四字。整體比例適當,坐式穩健,以極高之藝術感染力載譽中外。爲世界最大之石刻坐佛,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形態之大由此可見。在今四川省樂山市東凌雲山西壁。

乐山大佛

佛教雕刻,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又称凌云大佛、凌云寺摩崖造像。在乐山市凌云山西壁。唐开元初年 (713年) 贵州僧海通募巨款始凿,剑南道节度使章仇兼琼续凿,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贞元十九年 (803年) 凿成,前后历经90年。大佛为一尊弥勒坐像,依岩凿成,头与山齐,脚踏大江,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颈长3米,肩宽24米,眼长3.3米,鼻长5.6米,嘴宽3.3米,耳长7米,头上有发髻1021个。佛身原饰以丹彩玺宝,上覆13层重楼,名大像阁,宋改称天宁阁,宋元之际毁于战火,色彩也损落几尽。佛像左侧有凌云岩九曲栈道,左右岩壁雕有10余座佛龛,其中有2龛唐代造像保存得较完整。右侧临江绝壁摩崖镌刻有韦皋撰写的 《嘉州凌云寺大像记》 碑。1982年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乐山大佛风景区新发现巨大隐形睡佛,从江中或乐山城隔江举目望去,隐约可见仰睡于岷江上巨佛的魁梧身躯: 佛头是乌尤山,佛身是凌云山,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乐山大佛不偏不倚地处于睡佛肩部的深坳处,正应唐代雕刻佛像者 “心中有佛”、“心即是佛” 之意和古代民间 “圣人出世于腋下” 之说。这种佛中有佛的奇特景观世界上还十分罕见。

乐山大佛

中国佛教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处。1300年前,青衣江畔凌云山上寺中的海通和尚,为祈求行船平安,募款在凌云山崖壁上开凿大佛。大佛造型庄严雄伟,依崖端坐,俯视三江。弥勒坐像高71m,肩宽28m,头高14.7m、头宽10m,耳长7m,眼长3.3m,颈高3m,脚背宽8.5m,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单就佛脚背上可坐100多人。线条清晰、匀称,并在佛像表面雕凿了自流排水系统,使凹处不留积水。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继续凿就,前后历时90年。石佛原覆以面宽60m、7层13檐楼阁,元末遭大火楼阁焚毁,自上而下栈道旁有数百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境内,依江、岷江、大渡河汇流处,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713年(唐开元初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
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弘,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佛座南北的两壁上,还有唐代石刻造像90余龛,其中不乏佳作。
大佛依凌云山栖鸾峰断崖凿成,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指长8.3米,耳朵中间可站立两人,头顶上可置一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头与山齐,脚踏大江,为世界第一大佛,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刻成以后,曾建有13层(一说7层)的大佛阁,并彩画全身,宋时尚存,明末毁于战火。国务院于1982年2月将大佛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地址:乐山市蓖子街 邮编:614003
电话:86-833-2302296 传真:86-833-2302029

☚ 都江堰   黄龙 ☛
乐山大佛

212 乐山大佛

石刻佛像。在四川乐山市东,背依凌云山,面临三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在此汇合。相传唐名僧海通发起修建,开凿于开元元年(713),历时90年才完成。大佛为就栖鸾峰断崖而凿的弥勒坐像,高71米,宽28米,为世界最大石刻佛像。佛像的结构合理,工艺独到,像体所筑排水系统科学而巧妙,既不露痕迹,又避免像体遭风化侵蚀,有利于长期保持雄伟的外观。

☚ 都江堰   大足石刻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中国最高大的古代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面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激流交汇处,在栖鸾峰下,依凌云山山崖开凿而成。大佛坐东朝西,面江而坐。倚坐势,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脚至膝高28米,脚背宽8.5米。远眺峨嵋,近瞰乐山,俗谚云:“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双目欲睁似闭,面目慈祥肃穆。据《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至德宗贞元元年(803年)完工,历时90年。初完工时的大弥勒坐像,彩绘全身,并复以面宽为60米的七层十三檐楼阁。唐称大佛像阁,宋称天宁阁,元末毁于兵火。

☚ 安岳石窟   王建墓石刻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Leshan dafo

位于四川乐山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传为唐开元年间始刻,贞元十九年竣工,前后历时90年之久。高71米,肩宽28米,双手抚膝,赤足端坐,面容温和沉静,身体各部分均匀协调。为了避免表层受雨水侵蚀,统体还安排了排水系统。这座巨佛借用自然山石高耸巨大的体量感,配以三江合流的雄伟奔腾景观,渲染和衬托出主佛的威严、崇高,也体现了唐代四川雕刻工匠宏伟精确的构思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昭陵六骏   大足雕刻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的乐山大佛景区北部,乐山市东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为我国最大的弥勒坐像。因依凌云山西壁栖鸾峰断崖凿成,故亦称凌云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贞元十九年(803)竣工,历时90年。佛像通体比例匀称,衣饰线条流畅,雍容大度,法像庄严。像通高70.7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眉长3.7米,耳长7米,鼻长5.6米,嘴长3.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足背可围坐百余人,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像。大佛头与山齐,面临三江,背依凌云,身坐栖鸾,足踏江流,构成“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与佛合一的景象。原建有七层十三重檐大像阁,佛身亦丹彩玺宝,宋时更名天宁阁,尚完好,陆游《谒凌云大像》云:“不辞疾步登高阁,却欲今生识伟人。”元末以后楼阁残破,明末圮毁。开凿佛像时曾于大佛右侧崖壁上凿一险峻栈道,盘旋九曲,称九曲栈道。唐人薛能《凌云寺》云:“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今栈道仍在,行于其上,身临危崖深涧,令人心悸。栈道崖壁亦凿有很多小佛,宋人范成大《凌云九顶》序云:“即大石佛处,初登山时岩壁上悉为小佛,不知其数。”诗中有“万龛迎我到峰头”之句。今尚存两龛唐代造像,其一为西方极乐图,雕刻甚精工。凌云山顶有海师洞,传为募建大佛之海通和尚居处,今存其坐像一尊,高约2米,手捧托盘中有眼珠一只,传说是当时为坚拒郡吏勒索营造经费而剜下者,其致诚忘身精神至为感人。海通死后,大佛尚未完工,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续竟其志。

☚ 洪椿坪   凌云山 ☛

乐山大佛

位于四川乐山县城东南凌云山前,面临岷江与大渡河、青衣江汇流处。为一座依凌云山栖鸾峰山岩凿成的弥勒佛像,始建于713年,完成于803年。据测绘专家于1986年2月精确测量,大佛从头顶到脚板底高58.7米,头高11.7米,脸宽7.8米,鼻长3.5米,耳长6.43米,脚背宽8.5米,可容百人。过去传说佛高71米,包括大佛脚下的莲花座在内,但莲花座现已不复存在。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这座大佛高71米,依岩端坐,俯视三江,非常壮观。据记载是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剑南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历时近90年。头长14.7米,宽10米,有螺型发髻1021个,佛脚板光滑平坦,脚背宽8.5米,可以站100个人。佛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

☚ 九寨沟   峨眉山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城东凌云山西壁栖鸾峰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中国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相传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涛声如雷,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天贞元十九年完成,前后历时90年。像前原建有13层楼,名大佛阁或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或凌云阁,明末毁于兵燹,现大佛摩崖龛壁尚存有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方圆形榫孔及九曲栈道遗迹。
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螺状发纹,面貌端庄,身躯比例适度,衣饰流畅,两手覆膝,双足下垂,踏莲花上。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眉长3.7米,鼻长5.6米,嘴长3.3米,耳长7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大佛两侧岩壁上有部分石龛造像,保存较好的有2龛,其中一龛 “西方极乐图” 雕刻精细,造型生动。
大佛依山临江,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尊山。”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乐山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自建成以后,历代均有修整。据记载: 1914年有过较大的维修,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曾以大佛为炮靶,面部等处受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加大了大佛的保护工作,1963年对面部及右膝以下作过维修,1974年设立了乐山文物管理所。负责日常保护。为维修整治大佛,1984年以来,政府多次拨款,组织有关单位对乐山大佛及周围岩体进行地形、工程地质测绘以及水下地形、岸坡形态、地震、水文、气象、大气污染等全面调查。1989年国家科委下达 “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 课题,对大佛佛身进行了考古、物理、地质、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检测。
目前,每天来此观赏的游人很多,地方政府不但要抓经济效益,而且也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

☚ 杜甫草堂   泰山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城东南凌云山西壁栖鸾峰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中国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相传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涛声如雷,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天贞元十九年完成,前后历时90年。像前原建有13层楼,名大佛阁或大像阁,宋易名天宁阁或凌云阁,明末毁于兵燹,现大佛摩崖龛壁尚存有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方圆形榫孔及九曲栈道遗迹。
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螺状发纹,面貌端庄,身躯比例适度,衣饰流畅,两手覆膝,双足下垂,踏莲花上。身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眉长3.7米,鼻长5.6米,嘴长3.3米,耳长7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大佛两侧岩壁上有部分石龛造像,保存较好的有2龛,其中一龛 “西方极乐图”雕刻精细,造型生动。
大佛依山临江,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上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尊山”。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乐山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自建成以后,历代均有修整。据记载: 1914年有过较大的维修,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曾以大佛为炮靶,面部等处受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加大了大佛的保护工作,1963年对面部及右膝以下作过维修,1974年设立了乐山文物管理所。负责日常保护。为维修整治大佛,1984年以来,政府多次拨款,组织有关单位对乐山大佛及周围岩体进行地形、工程地质测绘以及水下地形、岸坡形态、地震、水文、气象、大气污染等全面调查。1989年国家科委下达 “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课题,对大佛佛身进行了考古、物理、地质、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检测。
目前,每天来此观赏的游人很多,地方政府不但要抓经济效益,而且也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

☚ 杜甫草堂   泰山 ☛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亦称凌云大佛。在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西壁,泯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合之处。大佛依山而凿,面临三江,通高70.7米,肩宽24米,结构比例匀称,雕刻技艺高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历时90年完工。此佛由海通和尚创建,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继续开凿完成。原在佛上建有跨度约60米七层十三重檐大像阁,惜元末时被毁。佛像右侧,自上而下凿有一险峻栈道,蜿蜒九曲而下,可达江上。行走其道,身临危崖险涧,令人惊心动魄。栈道顶端有近河亭,岩壁上尚存有两龛唐代造像,雕刻精细。凌云山顶还存有海师洞,传为海通和尚居住之处,现洞内塑有海通像,高2米,盘膝而坐,面容刚毅,表现当年开凿大佛的决心和气度,耐人寻味。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龛摩崖造像   怡亭铭摩崖石刻 ☛

乐山大佛le shan da fo

Giant Stone Buddha in Lesh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

乐山大佛

Large Leshan Buddha

乐山大佛

我国及世界上最大的石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系弥勒坐像,依峭壁凿成。佛高70米,肩宽25米,头长14米多,气势雄伟壮观。始凿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3),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历时达九十年之久。(参考图3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