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义勇军进行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赏析】 新中国诞生时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是充分注意和肯定了这首歌曲的历史和现实的重大意义的。自1931年“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但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而且不断向山海关内增兵,至30年代中期,竟公开宣称要作中国的保护者,强行占领重要交通线和军事要地,策动成立伪组织,华北相继陷落。然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妥协、投降政策,与敌人订立“何梅协定”,从华北撤军,出卖主权和国土。此时正在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红军,在国家面临危亡的严重时刻,向国民党当局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停止内战,组成抗日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救亡图存的呼吁。由此,全国人心沸腾,上海等城市群众集会,游行,请愿,成立了各种抗日组织,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掀起了高潮,《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成了鼓舞人们的战斗号角。人们唱着它去工作,去生产,去上前线,去和日本侵略者作英勇斗争。在长期的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的岁月中,《义勇军进行曲》已深入人心,它不但是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歌曲,而且也是继续号召人民投入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新的大进军的好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战斗鼓舞作用,无疑和歌词本身有关。它与一般的诗歌的语言不同,它的语言具有明显的警醒性,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有极强的刺激性和穿透力,能够对歌者或读者起到一触即发的作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是此诗的另一特点。它避免了抽象的议论或说教,而是以不平常的形象语言——奴隶、血肉、长城、吼声、炮火等,给人以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勾起你心中所郁积的民族的仇恨。当自己的亲人、同胞被侵略者蹂躏、奸淫、烧杀的时候,作为一个尚有血性的中国人,怎能不以这七尺之躯跟灭绝人性的敌人拚个死活,以拯救人民和国家呢?! 所以,这里所选用的一些词语,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比喻、象征和夸张的修辞范围,它们是时代内容形象的概括。诗的语言是积聚了巨大能量的语言,它不代表某个诗人自己的风格,而迸发的是亿万人心底的声音。因此尽管它显得有些简截,甚至带有口号意味,但它却是最有鼓舞力的号角,一字万钧,具有惊天动地,摧毁一切,战胜一切的伟力。歌者或读者只要一上口,便觉浑身是胆,力量倍增,顿然间如汇入那亿万人群怒吼的进军行列之中。 《义勇军进行曲》富有雄壮的音乐美。它除了像一般进行曲有着急促、有力的行进步伐般的节奏外,还得益于押韵的讲究,如对于中国人民遭受灾难的诉说,用en、eng韵,表现了沉痛庄重的感情色彩。而用于唤醒、召唤的语言,则用ai韵,表现了醒悟、奋起的感情色彩。至于鞭策、鼓动之处,则用in韵,表现了坚定、自信的感情色彩。在整体韵律层次的结构上,更支持和强化了诗的中心主题。起首只以一个“起来”作为基础音高。中间连用三个“起来”,以递增的方式把音量推向新的高度。由此再将两个“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叠加起来,提高和扩展音域,造成最强音。然后再连续出现两个“前进”,并以单个“进”字收尾,终于形成在高音区不断向前推进的强大气势。如此,全诗语言的思想性与音乐性达到了完美统一,使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争取最后胜利的壮阔无比的英雄乐章。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歌曲。田汉词,聂耳作曲,作于1935年4月,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1935年5月11日初刊于《中华日报》,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第1期刊出影写谱,后灌制唱片,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体会议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定为国歌。由6个乐句组成。 义勇军进行曲 076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35年5月 《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它的影写谱,后又录制成唱片 (百代34848)。义勇军是中国人民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自愿组织起来的军队。“九一八”事变以后,先在东北,后在华北长城一带,都曾有这样的抗日武装。歌曲以雄壮激昂的旋律,坚定果敢的行进节奏,塑造出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义勇军形象。影片上映后,便迅速流传全国。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这首战歌激发着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成为影响最大的群众歌曲之一。这首歌曲曾由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 ☚ 黄河大合唱 牧童短笛 ☛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作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电影表现了处于民族灾难中的知识分子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这首歌曲出现于影片的开始和结束。田汉在写完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这首歌词是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箔衬纸上的。聂耳主动拿去谱了曲,在他去日本前完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正义吼声!著名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唱使它载誉全世界。6小节的前奏以分解主和弦为主要骨干,雄壮、昂扬、激动人心,引出了后半拍开始的首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一弱起的动机,4度上行由属音进至主音,蕴藏着深厚的力量,既和歌词感情结合,又和战斗性的不朽名作《国际歌》有着血肉联系。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间突然停顿,形成一种紧迫感,使后面“最危险的时候”更为明显突出;“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一句,曲调不断上行至跳荡,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决心;3次“起来”的呼喊,一浪高一浪,紧接着又是前奏中号角式的音调,象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而结尾时重复的“前进”,表现了英勇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坚定步伐。《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 毕业歌 五月的鲜花 ☛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曲,田汉词。作于1935年。原为抗日救亡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曾一度改用集体填词。1982年12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词,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这部由田汉作故事,夏衍写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30年代知识分子,从高墙深院中出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后来以“陈瑜作词”化名发表。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了巨大影响。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它的影印谱,后又灌制了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的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载誉世界。聂耳在谱写这首歌曲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14个字,聂耳创造性的把它谱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昂扬振奋,激情满怀。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把此曲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毕业歌 大刀进行曲 ☛ 义勇军进行曲齐唱歌曲。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于1935年在日本创作完成。歌词号召不屈的人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前进。歌曲于1935年5月16日在《电通画报》发表,随即传遍全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伯逊的精彩演唱,又使其享誉世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歌词修改方案;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式将原歌词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 《风云儿女》 的主题歌。这部由田汉作故事,夏衍写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 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 《万里长城》 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歌曲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1935年5月16日 《电通画报》 第一期刊出它的影写谱,后又灌制了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的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载誉世界。聂耳在谱写这首歌曲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 大刀进行曲 码头工人歌 ☛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由田汉作故事,夏衍写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歌曲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1935年5月16日 《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它的影写谱,后又灌制了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的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载誉世界。聂耳在谱写这首歌曲时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 大刀进行曲 码头工人歌 ☛ 义勇军进行曲yi yong jun jin xing quMarch of the Volunteers (national anthem of China) 义勇军进行曲March of the Volunteers 《义勇军进行曲》March of the Volunteers (national anthem of Chin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