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举棋不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举棋不定;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人一事当前,总是思前想后,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杨孔柱《思与行》) 异 举棋不定 举着棋子,不知走哪一步好。比喻临事踌躇。比喻性成语,较鲜明形象。 例 对局了,小胡有些举棋不定,发现一步棋走错了,想拿起来重走。(罗达成《“十连霸”的悔恨·回忆》)阁老大人,大敌当前,难道还可以举棋不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迟疑不决。两端:两头。谓踌躇不决,摇摆不定。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直陈性成语,色彩典雅。 例 隗嚣终怀狐疑,首鼠两端,马援走后,在大将王元的煽动下,于建武六年联合公孙述正式发动叛乱。(刘易修《马援的苦酒是怎样酿成的》)项英变得犹疑不决,首鼠两端,失去了固有的自信———他想象不出“南进”这局棋中,真正的危险藏在什么地方。(黎汝清《皖南事变》第四章) 犹豫不决 迟疑,拿不定主意。多用于在具体问题处理上缺乏主意,一般不指人性格。直陈性成语,较直截明快。 例 朱志明听她犹豫不决,又不好断然决定,怕伤了涛他娘的心。(梁斌《红旗谱》三十一)对于“南进”,项英虽是梦寐以求,却缺乏足够信心,犹豫不决。(黎汝清《皖南事变》第四章) 同 都有不能当机立断的意思。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有时还作宾语、补语。
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ɡ┃━┃┃ 比喻作事犹豫不决。宋·魏了翁《满江红》词:“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 蚁斗蜗争 说短论长 ☛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g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g下棋时举着棋子不知道落在哪里好。比喻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成〉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不果断:时间紧迫,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举棋不定弈棋下子犹豫不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后用以喻临事不果断。-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承乾既废,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谏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耦,同弈的对方。后用“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大唐新语·酷忍》:“长孙元忌谏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举棋不定(同)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举着棋子不知该往哪里下。形容做事犹豫不决。春秋时,卫国大夫甯殖和孙林父等人将卫献公驱逐出卫国,改立献公的弟弟殇公为国君。后来,献公企图复位,派人与甯殖的儿子甯喜商量,甯喜答应了。大叔文子知道后不满地说:“下棋时举棋不定是难以取胜的,更何况拥立国君这样的大事呢?你一会儿立这个,一会儿立那个,迟早是要招致祸患的。”卫献公回国做了国君后,果然把甯喜杀掉了。(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举棋不定 婉指处事难以决断。就像下棋不知道怎样落棋子。喻指。 字数:29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疑神疑鬼 踌躇不决 ☛ 下棋 下棋杀(~一盘) 着棋 玩棋 走棋 行棋 抨棋 奕棋 弈棋 斗棋 心阵 烂柯 弈碁 斗棊 斗旗 角弈 戏弈 对弈 对枰 角艺 局戏 临局 对局 楸局 数棋 烂斧柯 另见:棋具 棋艺 ☚ 游水 武术 ☛ 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躇蹰 踌躇(踌躇不决;踌躇不定;踌躇未定;踌躇未决) 踊移 游移 留决 由豫 犹疑 猗违 首鼠(首鼠两端;进退首鼠) 首施 首摄 前摄 倚违 狐祥 持两端 三心二意 二二乎乎 委决不下 持疑不决 持疑不定 持疑未决 当断不断 当断未断 当断失断 迟疑未决 迟疑不决 迟疑不定 迟疑不断 犹豫未决 犹豫不定 狐疑犹豫 犹豫狐疑 迟疑狐疑 沉吟不决 沉吟未决 沉疑不决 狐疑不决 狐疑未决 狐疑未定 狐疑不断 搔头摸耳 二意思思 多怀顾望 优柔不断 犹柔无断 迟徊不决 徘徊歧路 蹀躞不下 另见:神情 果断 徘徊 决定 ☚ 犹豫 留恋 ☛ 棋具 棋具棋(~格;军~;跳~) 骐 另见:下棋 ☚ 棋具、赌具 赌具、占卜具 ☛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来,不知道怎么下好。比喻临事犹豫不决。军事上形容用兵不果断。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of a chess-player] lift his man without a definite object; be unable to make up one’s mind; have two minds; hesitate about (/over) what move to make; indecisive; irresolute;shilly shally;vacillate; waver 举棋不定hesitate;waver;vacillate;be irresolute;be unable to make up one’s mind; hesitant;indecisive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举起棋子不知走哪一步好。比喻拿不定主意。be unable to make up one’s mind, hesitant, have two minds, indecisive, shilly-shally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解义】下棋时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举起棋子,犹豫不决。比喻作事主意不定。《左传·襄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偶。”注:“弈,围棋也。” 举棋不定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举起棋子不知如何走。比喻临事犹豫不决。《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释义】比喻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拿起棋子不知走哪一步好。比喻遇事犹豫不决。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阁老大人,大敌当前,难道还可以~?”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举起棋子不知如何走。比喻临事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耦:通“偶”,对手。下棋时,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就战胜不了对手。后以“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下不了决心。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拿着棋子犹豫着,不知该怎么下才好。比喻临事缺乏决断。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解义】 下棋时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ɡ定: 固定在棋盘格子上。拿起棋子不知放在哪里(走哪一步)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姚雪垠《李自成》:“阁老大人,大敌当前,难道还可以~?” 举棋不定ju qi bu ding拿着棋子,不知走哪一步为好。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不胜其耦。”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jǔ qí bù dìng;yōu róu guǎ duàn优柔:柔弱;寡:少;断:决断。指人遇事犹豫不决,没有主意,缺少决断。《辽宁广播电视报》1992年8月6日:“如果相似良苦、割舍不下就要当机立断,从此以后好好待他。否则就友好地说声再见。切不可~。” 半信半疑 举棋不定bànxìnbàn yí;jǔ qí bù dìng形容既相信,又怀疑,心里拿不定主意。段少舫《朱元璋演义》(演出本)第五十一回:“有人说您徒弟表面上跟你对着干,心里对您还不错,您还有点~,所以要算一卦,问问我,您这个徒弟跟您究竟是真是假。” 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sān xīn èr yì;jiàn yì sī qiān异:新;迁:改变。形容意志不坚定,感情多变而喜新厌旧。多指爱情而言。李鸿彬《母亲,不再沉默》:“两个姐姐对这位未来的妹夫并不很满意,主要是担心当演员的可能会~。” 缩手缩脚 举棋不定suō shǒu suō jiǎo;jǔ qí bù dìng指人做事胆量小,顾虑多,拿不定主意,不敢放手去做。贾平凹《弈人》:“一旦遇着强手,那便‘心理压力太大’,~,方寸大乱,失了水准。”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g下棋时,举着棋子,不知走哪一步好。比喻犹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4M1B【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好。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举棋不定jǔqí-bùdìng〔述补〕 下棋落子时犹豫不决。比喻处事没主见,不够果断。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高阳《粉墨春秋》:“又想嫁美国人、又想嫁中国人,~,蹉跎了佳期。” 举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即拿起棋子不知走哪步才好。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