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主要审计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主要审计制度

主要审计制度

行政事业审计 行政事业审计是对行政事业财务收支和专项经费的审计。1985年3月,安徽省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制度。此后,违纪金额逐步下降。1989年,已审计的5704个行政事业单位中,未发现违纪的单位有2246个,约占40%。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专项经费审计。1984—1986年、1989年,分别在全省开展了教育经费审计,在纠正违纪问题的同时,着重剖析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漏洞与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引起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先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名义向全省转发审计综合报告,责成教育部门落实审计意见。1987年,对民政部门社会救灾资金开展审计。1988年,对罚没收入和规费的审计。1989年,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科技专项经费审计、卫生和防疫经费审计。1991—1992年,全省展开了对救灾款物的审计,促进了各级行政部门、单位救灾款物的分配落实,提高了救灾款物分配使用的信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基本建设审计 基本建设审计主要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的审计。1986年,安徽省推行了自筹资金来源审计制度。自当年3月起,凡要求列入年度自筹基建计划的项目,其使用资金必须事先经审计机关审计,待审定其资金落实、来源正当后,再由计划部门列入计划。1986—1988年底,共审计自筹基建项目2725个,制止乱拉资金1.62亿元。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企业自筹资金上建设项目不再实行事先审计资金来源的制度,改为对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开工建设项目实行开工前审计资金来源的制度。1989年,对全省590个基本建设缓建、停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还组织部分地、市审计机关对基建项目竣工决算进行了审计。1990—1992年,安徽省审计局先后进行了平圩电厂一期工程、淮南铁路复线等大型建设项目审计,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改进意见。
厂长(经理)任期终结审计和企业承包经营审计 厂长(经理)任期终结审计,主要是对厂长(经理)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审计。淮南等地的审计机关1985年起试行对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先审计后调动”的任期终结审计。其后在全省逐步推广,并于1987年拟定《安徽省国营企业厂长(经理)任期终结审计暂行规定》,由省政府作为地方行政法规发布施行。承包经营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承包经营活动的责任与效益的审计。1987年初,合肥等地率先试行。1988年在全省推行。1989年4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第六号令发布《安徽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审计暂行办法》,使该项审计制度化。1989年度,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事务所共对1847个工业、商业等承包经营企业进行了年度兑现的中期审计。其中,审计机关审计了805个企业。通过审计,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一是承包合同不够完善和规范;二是承包基数偏高或偏低;三是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四是企业留利分配向消费基金倾斜,职工收入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五是企业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违纪现象较为普遍。该项审计综合报告得到省政府的重视。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主要是对农业、林业发展和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其效益的审计。1986年10月至1987年,安徽省审计机关对45个县育林基金的征收、上缴、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老区建设资金进行审计,审计综合报告经省办公厅转发全省。1987年,在全省范围内对水产经费进行了审计。1988年,对65个县及431个工程单位的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该项审计综合报告也被转发全省。1989年,全省开展了支农专项资金审计,省政府和省老区及贫困地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批转了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审计和扶贫资金审计两项综合报告。1991年,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使用中存在问题的材料,与其他省的有关材料一起经审计署整理上报后,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1992年,开展了对58个县(市)水毁工程及江河治理专项资金(以工代赈)、17个重点贫困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34个县(市)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3个县(市)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各地在处理违纪问题的同时,向有关县(市)政府及部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 这是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一项必审制度。自1984年起,安徽省审计机关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进行了审计。先后审计的项目有农业、教育、金融、工业、公路等,重点是审计贷款和配套资金有无挪用和弄虚作假等问题,促进贷款资金的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华北平原农业项目安徽分项目和淠史杭一巢湖农业开发项目的审计综合报告,经省政府同意以省农业引进外资领导小组名义转发有关市(地)、县人民政府。
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一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和财政决算,以及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与效益的审计。1984年,安徽省审计局对淮北市1983年度财政决算和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1986年,各地、市审计机关审计了12个县、市1985年度财政决算。从1989年起,安徽省各级审计机关每年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都突出财政审计这个重点。1989年,全省审计了23个市、县1988年度财政决算,审计面达到24%,发现了在财政赤字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查出的违纪金额分别作出了处理和纠正。1990年,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全省审计机关对36个赤字市、县的财政审计,通过核减赤字,摘掉了8个县当年“赤字县”帽子,其余市、县的赤字额也有所减少,审计综合报告分析了赤字成因,所提加强财税管理、减少财政赤字的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并在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受到好评。该年,全省共审计了59个市、县1989年度财政决算,审计面达50%。1991年,加强了对市(地)一级财政的审计,审计了16个市(地)中的14个市(地)财政,以及27个县级财税部门。淮南市、阜阳县的审计机关分别按照市、县人大的决定,对本级财政进行了审计和审计签证。
金融审计 金融审计主要是对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和金融保险机构的财务收支的审计。1985年,省和部分市(地)、县审计机关对省农业银行系统55个单位的1984年度财务决算进行抽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1987年,进行了省工商银行系统83个县以上单位的1986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对查出的违纪资金进行了处理。
审计专户制度 为强化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保证审计查出的应缴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安徽省审计局在总结淮南市、嘉山县等地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1月会同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同级工商银行设立“审计专户(待解户)”统一收缴审计查出的应缴违纪款项,再解缴财政。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又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应按审计结论和决定要求的期限上缴,拒绝上缴和逾期不缴的,由审计机关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开户银行扣缴,银行应予办理。这个办法在全省推行后,应缴财政的违纪金额入库率明显上升,既有效地维护了审计结论和决定的严肃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审计制度的基本情况   审计体制和审计工作体系 ☛
000023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