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阳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丹阳集 丹阳集唐诗总集。一卷。唐殷璠编。此书录同郡人包融、储光羲、丁仙芝、蔡隐丘、蔡希周、蔡希寂、张彦雄、张潮、张晕、周瑀、談戭、殷遥、樊光、沈如筠、孙处玄、徐延寿、马挺、申堂构十八家诗,“前各有评”,其体例与殷璠编纂的另一总集《河岳英灵集》略同。《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此集于《包融诗》附注中,并详载十八人姓名、籍贯、职官。《崇文总目》、《通志》、《遂初堂书目》均著录,高棅《唐诗品汇》还引用过此集。《吟窗杂录》尚存十六则评语与集序之佚文。今人卞孝萱有《殷璠〈丹阳集〉辑校》(载《唐代文史论丛》),陈尚君有《殷璠〈丹阳集〉辑考》(载《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辑)。 ☚ 河岳英灵集 箧中集 ☛ 丹阳集 丹阳集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宋葛胜仲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丹阳集》四十二卷,《后集》四十二卷。根据南北宋之交文人惯例,正集(或称前集)一般收录北宋时期诗文,后集收录“中兴以后”(即南宋时期)诗文。葛氏之正集与后集,大约亦如此区分。《宋史·艺文志》著录《葛胜仲集》八十卷,可能是通计其数。据胜仲之婿章倧所作行状称,“有文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初刊版于真州,兵燹残阙,隆兴甲寅(疑为甲申,即1164年),知州事宋晓修补之,自跋其后”,“淳熙丙午(1186年)知州事姚恪又为重锓,中书舍人王信为之跋”。可知葛集在宋时有数种不同之版本。因此,关于葛集记载多歧异。宋以后胜仲之集遂无见于书录记载。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文,分类编辑,厘为二十四卷,包括文十五卷、诗七卷、词一卷、所附行状、谥议等为一卷。然宋刻并未完全沉灭。近人傅增湘曾在北京书肆访得《丹阳后集》残页二张,据其考订,当为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间浙江刻本。二十四卷本,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所刻《常州先哲遗书》本。 ☚ 横塘集 洪龟父集 ☛ 丹阳集 渭州延陵有包融、储光羲,曲阿有丁仙芝、缑氏主簿蔡隐丘、监察御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处士张彦雄、张朝、校书郎张翚,吏部常选周瑀、长州尉谈戭,句容有殷遥,硖石主簿潘光,横阳主簿沈如筠,江宁有右拾遗孙处立,徐延寿,丹徒有江都主簿马侹,武进尉申堂构,十八人皆有诗名,殷璠次为《丹阳集》。 一方人士诗有 《丹阳集》。开元中,丹阳进士殷璠汇次润州包融、储光羲、丁仙生、蔡隐丘、蔡希周、蔡希寂、张彦雄、张潮、张翚、周瑀、谈戭,殷遥、樊光、沈如筠、孙处玄、徐延寿、马侹、申堂构十八人诗,前各有评,一卷。 丹阳集❶诗文别集。宋葛胜仲(1072—1144)撰。二十四卷。胜仲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进士,官至华文阁待制,知湖州。卒谥文康。另有《丹阳词》一卷。胜仲原有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明以后传本散佚。今本为清乾隆间四库绾臣据《永乐大典》所录遗文而辑成,凡文十五卷,诗七卷,诗余一卷,另附录行状、谥仪等一卷,仅得原集四分之一而已。胜仲曾续修《太常因革礼》三百卷,又曾考论诸史为评古篇,又曾尽阅《大藏经》,故其文虽表、书、启、论、记、项、跋等诸体均备,惟娴于典制、史事记述和佛理阐发。其诗四、五、七言俱有,古体、律诗、绝句诸诗有可读者。其间也有沿袭宋人陋例之作。有《四库全书》本,《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本。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诗八首,文六篇(段),乐语八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丹阳集二十四卷。宋葛胜仲(1072—1144)撰。葛胜仲,字鲁卿,丹阳 (今属江苏) 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杭州司理参军。又试学官及词科皆第一,除兖州教授。入为太学正,累迁太常卿。此期间曾续欧阳欧所辑《太常因革礼》三百卷。又采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太子善恶成败之迹,日进数事,诏嘉之,除国子祭酒,寻知湖州,徙邓州。绍兴元年 (1131)乞祠归。卒谥文康。胜仲气节甚伟,历典诸州皆有建树。曾尽阅释氏大藏经,故其著作往往阐明佛理。所著《丹阳集》二十四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文十五卷、诗七卷、诗余一卷、附行状谥议一卷,共二十四卷。有 《四库全书》和 《常州先哲遗书》丛书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