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阳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丹阳之战 丹阳之战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间的战争。公元前314年,秦攻取魏国的焦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和曲沃 (今三门峡市西南),又打败韩军于岸门(今河南许昌西北),韩、魏两国被迫服从于秦,于是秦、韩、魏与齐、楚形成两大对立集团。为破坏齐楚联盟,秦派张仪入楚,游说怀王绝齐从秦。张仪劝诱怀王说,如果楚国与齐断交,他能够请秦王将商于之地600里让给楚国,这样楚国便可 “北弱齐 (削弱齐国)、西德于秦 (施德于秦)、而私 (得到) 商于之地以为利也” ( 《战国策·秦策二》)。昏聩贪婪的楚怀王信以为真,当即答应,群臣皆贺,只有大夫陈殄劝谏说: 秦与楚结交,是因为齐楚联盟。如果楚与齐断交、楚国就会孤立 秦国怎么会向孤立无援的楚国奉送六百里土地呢? 张仪回国,必定负约,这样,楚国就陷于与秦、齐皆为敌的境地。楚怀王不听,并当即派使者与齐绝交,然后便派一名将军一同与张仪赴秦。张仪一入秦便装作从车上掉下摔伤了胳膊,三个月不露面。楚怀王闻报,认为是与齐绝交不够的缘故。又派勇士到齐国大骂齐王。齐湣王受辱,当即与楚绝交而与秦沟通。张仪得知齐楚绝交,便对楚使者说: 从某至某,广纵6里,让给楚国,一口否认曾答应将商于之地600里割予楚国。楚怀王大怒,决定发兵攻秦。陈珍认为,此战楚必大伤,不如割地赂秦,与秦一同伐齐。这样,楚国 “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怀王不听,于公元前312年,派屈匄(一说屈丐) 率军袭击秦国。楚秦战于丹阳 (今河南西峡县以西、丹水以南) 秦齐联军一同攻楚,楚军大败,8万楚军士兵被斩杀,屈匄等70余名将领被俘。楚国不仅没有得到商于之地600里,而且失去了汉中郡。秦国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免除了楚对秦本土的威胁,从此更加强大。 ☚ 夫椒之战 槜李之战 ☛ 丹阳之战唐代唐军平定南方辅公祏割据势力的战役。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原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降唐,留部下辅公祏守丹阳(今江苏南京),后唐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仆射,掌管江、淮间广大地区。六年八月,辅公祏起事反唐,在丹阳自立为帝,国号宋。七年三月,李孝恭、李靖奉唐高祖李渊诏谕,率军自舒州进军;李世勣领军1万渡淮河,攻寿阳,进击辅公祏,辅公祏遣将冯慧亮、陈至通等拒唐军。李孝恭军到硖石,派遣奇兵断其粮道,冯慧亮粮尽,只得夜袭李孝恭。李孝恭坚守不动,并派老弱军卒进攻诱敌出击,而已自率精兵, 以待敌军。唐军老弱军卒攻营不胜,冯慧亮挥兵追杀,进入唐军埋伏圈,被击败。李孝恭乘胜前进,转战百余里,击溃博望、青林守军,杀伤及溺死辅军万余人,冯慧亮、陈至通等人逃跑。李靖领兵来丹阳。辅公祏见唐军至,大为惊恐,弃城东逃会稽,李世勣领兵追杀。辅公祏逃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被乡民捉住,执送丹阳,被杀。丹阳战后,唐消灭辅公祏的割据势力,平定南方。 丹阳之战战国时秦败楚之役。战国初期,为破坏齐、楚联盟,秦派张仪入楚,诈许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代价,劝楚绝齐从秦。楚怀王撕毁与齐国盟约后方知受骗。楚怀王十七年(前312)楚发兵攻秦。两军战于丹阳(河南丹水北岸),楚大败,死甲士八万,主将屈丐等七十余人被俘。秦国进而夺取楚之汉中。从此排除了楚对秦本上的威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