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丹溪心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医统正脉全书》、《丛书集成初编·应用科学类》等收有元朱震亨撰的《丹溪先生心法五卷附录》一卷。例同上。

☚ 丹溪纂要   便毒鱼口清吴谦等编 ☛

丹溪心法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述,明程充校订。五卷 (一作三卷)。震亨有 《格致余论》 已著录。程充字用光,自号复春居士,休宁(今属安徽) 人。是书系朱氏弟子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初刊于明景泰中后世医家对其内容有所增附。程氏为恢复原书之貌,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予以校订刊行。卷首载《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亢则害承乃制》、《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治病必求于本》等六篇医论。全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等科病证一百种。末附明代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及《丹溪翁传》两篇。书中论证皆首引朱氏原论,继之为其门人戴元礼有关论述,并列常用治疗方剂。另有附录,对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论述,较为系统地反映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以及气、血、痰、郁的治疗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有明成化十八年程充校刊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丹溪心法

书名。5卷 (一作3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初的两种刻本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予以删订校正,亦即当前的流传本。卷首有十二经见证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其他各科。论述病证,先引朱氏原论,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各病证的附录部分,对于病名解释,因、证、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丹溪翁传”两篇。解放后有排印本。此外又有《丹溪心法附录》27卷,共七种 (除《丹溪心法》外,尚合刊有朱震亨《医学发明》、《脉诀指掌》、《金匮钩玄》、《活法机要》及戴思恭《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六种)。

丹溪心法

五卷。元朱震亨 (详见 《格致余论》)撰,明程充(生卒年不详)校订。程充,字用光,号复春居士,明成化间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实为朱震亨弟子戴原礼根据朱氏所述及其有关学术观点编辑而成。明成化中又经程充参考诸本删汰繁冗,增所遗缺,重校刊行。此书首卷为十二经见证及总论五篇,证分九十五门,末卷复有论五篇,全书共为百篇。内容以内科杂证为主,兼及外科、妇科、儿科诸证。此书系统地反映了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主张,是研究朱氏学说的一部重要资料。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程氏校刻本,医统正脉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丹溪心法dānxīxīnfǎ

医书。5 卷(一作3卷)。元·朱震亨著述, 朱氏门人整理纂辑成书。明初刻本增附有后世医家著述内容,后经程充(用光) 删订校正, 复刊于1481年, 亦即当前的流通本。卷首有医论6 篇,全书分列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各科病症100 篇。每一病症先引朱氏原论, 次记其学生戴元礼有关辨证的论述, 并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各病症的附录部分对病名的解释和因、证、治疗等, 均有扼要的分析。全书比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作者“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的学术思想以及他对气、血、痰、郁诸病治疗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系综合性医书。5卷(一作3卷)。题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成化17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朱氏学术经验和平素讲述的内容纂辑而成。但当时并无刊本问世,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先由杨林玉收集本书流传的遗稿予以刊行;成化初、王季献增加了附方,重刊于西蜀。这些刊本在篇目、编次以及所增附的内容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而较突出的是朱氏和后世增附的内容混淆难别,并有取材于其他医著的治疗方剂和药物,或有与朱氏主病的宗旨不符的情况。有鉴于此,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的面貌,程充参阅有关著述及朱氏曾孙朱贤的家传本、结合己见予以删订校正,亦即后世的通行本。
本书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5卷共一百篇。1~95篇为临床各科病证,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科等,论述病证包括中风、中寒、中暑、中湿、瘟疫、痢、泄泻、痰、咳血、消渴、六郁、眼目、口齿、耳聋、鼻病、痈疽、妇人、小儿等病证。第95~100篇分述倒仓法、吐法、救急诸方、秘方等。在介绍每一病证时,程氏以朱氏原论录于前,次或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各病证的附录部分,对于病名的解释、病因证侯、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原附录中的方剂作为附加予以保存。书中外科病证及倒仓法等内容,系程氏所补订。《丹溪心法》比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他对气、血、痰、郁诸病的临床见解和丰富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理论、治法和朱氏学说的重要著作。程充称誉朱氏的学术经验“集先贤之大成”,其临床治疗虽重视补阴,但不泥执专方,治法也比较灵活可取,而对气、血、痰、郁、泄泻等病的辨证,治法及其立方遣药,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丹溪心法》较突出地反映了朱氏在内科杂病方面的精深造诣,自明、清迄今所编的大量内科著述均较多地引录《丹溪心法》的有关内容。此编书末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和戴九灵所撰“丹溪翁传”。自本书刊印后,风行甚广,刻本颇多,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又明·嘉靖年间,方广鉴于程充所校订的《丹溪心法》,没有削去附录部分,其中或有与朱氏学术观点相矛盾的论述和治法,遂删去附录部分,只以丹溪正法、正方具录于前,其后补入能切合病情的有关著述内容和方剂,使证方进一步契合,又取《本草衍义补遗》、《崔氏脉诀》、《明医杂著》等书论述附载于中,使药性、脉理、病机、治法、经络、运气六方面的内容趋于齐备。方广将自己这部以《丹溪心法》内容为主的编著,称之为《丹溪心法附余》。亦曾多次刊印。此外,还有《丹溪心法附录》刻本,明·吴勉学校,共27卷,其中除有《丹溪心法》外,另辑入《金匮钩玄》、《活法机要》、《脉诀指掌》、《医学发明》、《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共七种。另有《丹溪心法治要》一书,题名朱震亨述,明·高叔宗校正。重点介绍朱氏治法,取材以《丹溪心法》为主,选方颇精,附有医案。此书初刊于明·嘉靖年间,清末萧树霖曾予以重校刊行。

☚ 金匮钩玄   医经溯洄集 ☛
000136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