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界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临界态 临界态linjietai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强下,物质的气、液两相成为性质完全相同,不能区分的一相的状态。它是物质的气、液两相能平衡共存的一个边缘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液体和它的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因而气、液两相的分界面消失,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等于零,气化热也等于零。在以压强P和温度T为坐标的平面上,相平衡曲线可能终止于某一点C,如图所示。 C点表示的状态就是临界态,因此临界态又称为临界点。临界点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Tc)。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不能单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因此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临界点的压强称为临界压强pc,它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临界点的体积称为临界体积Vc,它是一定质量液体所能占有的最大体积。通常以单位质量物质在临界态时所占有的体积(即临界比容)来表示临界体积。临界温度、临界压强和临界体积这些临界态下的态参量,统称为临界参量。不同物质有不同的临界参量。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临界参量。
T.安德鲁斯作了二氧化碳气液相变的实验,他用一个下端开口的玻璃管把二氧化碳限制在水银面上,调节管中的水银量以改变玻璃管上半部的容积。用这种方法他得到了第一张等温线图(参见等温过程),并于1869年在皇家学会作了《论物质液态和气态的连续性》的报告,明确地回答了气液线有无终点的问题。他在测量液态和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差时,发现在31℃附近液态和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差消失,水平线缩为一点C。这表明气液相界线有一个明确的终点。他还发现这个点潜热为零。因为超过这个点后,气液的差别不再存在,所以T·安德鲁斯称这个点为临界点。由于这个命名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因而沿用至今。由于临界点的存在,就有可能从液相连续地变为气相,或者从气相连续地变为液相,而在转变过程中始终是单相存在。只要绕过临界点,就可能实现这种连续地转变。 对临界态的研究,除气—液两相外,还扩展到铁磁体、铁电体、液态氦和二元合金等领域。在临界点附近,物质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原来透明的气体或液体,在接近临界点时变得浑浊而呈现一片乳白色,这称为临界乳光现象。在不透明介质的临界点(如合金的有序—无序相变、铁磁相变)也发现X射线和中子散射的反常增大,其规律与临界乳光相同;热膨胀系数变得很大,定压比热迅速趋向无穷大,而定体比热发散较慢。近代对临界态的研究在实验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课题。 ☚ 挥发 临界点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