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潢府辽代区划名。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建城,曰皇都。太宗会同元年(938),改称上京临潢府(以临潢县得名)。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古城。亦为辽前期都城所在地。隶上京道,下领10县。城内建有孔庙、佛寺、道观,置国子监。在此先后创制并颁行契丹大、小字,文化教育得以繁荣。上京西楼有邑屋市肆,繁华异常。金初沿辽名,后改为总管府,隶北京路,下领5县。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曾侨置于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元废。 临潢府 临潢府金国设置的行政区。《金史·地理志》:“临潢府:下,总管府。地名西楼,辽为上京,国初因称之,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为北京。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改北京为临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转运司为临潢府路转运司,天德三年罢。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以大定府为北京后,但置北京临潢路提刑司。大定后罢路,并入大定府路。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户67907。县5〔临潢、长泰、卢川、宁塞、长宁〕、堡37。” ☚ 临屯郡 临河郡 ☛ 临潢府 ☚ 辽上京 辽东京 ☛ 临潢府辽代地方建置。契丹以五京所在置五府。上京置府曰临潢,以地临潢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而得名。天显十三年(938)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辖军、府、州、城25 (一说35),统临潢、长泰、定霸、保和、潞县、易俗、迁辽、渤海、兴仁、宣化等10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