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西部和北部,自公元前859年齐国的献公起,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为都时间长达630余年。城建于淄河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残存的城垣主要是战国时修筑的。大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约4000米,南北约4500米。其中东墙因沿淄河而筑,故曲折,蜿蜒(一说这种不规整的设计是出于当时军事上的需要而有意为之的),南、北墙外有宽25—30米、深3余米的城壕。据史载,两城辟有13门,现已探明11个(大城6个,小城5个)。城内主要遗迹有7条与城门相接的街道,官署所在地(城南部),冶铁(六处)、冶铜(两处)、铸钱(两处)和制骨(两处)等四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城的东北部),大石块垒砌的排水道——涵洞(城的西北)及20余座墓葬。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有一部分嵌入大城的西南角,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400米,南北宽2200米,墙基宽20—30余米,城门外的两侧土墙凸出,具后世瓮城的雏形。城内主要遗迹有3条街道、排水道、宫殿群基址、以及铁器作坊遗址(城的东、西部)、铸铜遗址(城的南部)等。宫殿群基址在小城的北部,中心建筑是一高14米,南北长86米,平面呈椭圆形的夯土台基,今称“桓公台”,传说为齐桓公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是全城最高的地方。围绕着桓公台的宫殿基址分两层,上层属西汉,下层属战国。两城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有陶器、铜器、建筑材料、封泥、货币(以齐刀币为主),及铁渣、铜渣、炉渣、钱范和制作相当精致的装饰性骨制品。陶器以灰陶为主,器身常带戳印陶文,内容为纪年、制器者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制作者姓名以及器物名称。建筑材料多为瓦当。战国时的瓦当以半瓦当居多,素面为主,少数带纹饰和文字。有纹饰的为树木双兽纹、兽面纹、卷云纹和树木卷云纹等几种,以树木卷云纹居多,文字瓦当上书有“天齐”字样。临淄齐国故城的发掘,为研究战国古代城市建制史、手工业发展史及齐国的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在故城遗址区建立了博物馆,展出故城出土文物,供人们参观游览。 ☚ 城子崖遗址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