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临淄lín zī〖名词〗 临淄 临淄周代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镇。其地古有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故称临淄,亦称营丘。周武王克商,封太公望吕尚于齐,筑此城。至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氏代齐,其为姜氏齐国之都,凡历十九世、三十君,时在六百年以上。后为田氏齐国之都,至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灭齐,凡历七世、七君,一百六十六年。秦汉时期或为齐郡治,或为齐国治。晋时为青州治。南北朝时废入益都。隋唐以后复置临淄县。今存临淄城址分为大、小二城,小城在大城西南隅,两城衔接,总周长约二万一千四百三十三米。其大城西垣长二千八百一十二米、北垣长三千三百一十六米,东垣长五千二百零九米、南垣长二千八百二十一米、周长一万四千一百五十八米。小城西垣长二千二百七十四米、南垣长一千四百零二米、东垣长二千一百九十五米、北垣长一千四百零四米、周长七千二百七十五米。发现城门十一座,城内交通大道十一条、排水河道四条。为了对建都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丰镐村一带)的周王表示尊敬,临淄城的面向略向西斜。原宫城位于大城中央。宫城之北“庄、岳之间”设国市。后田氏代齐,另在大城西南修筑宫城,并筑稷下学宫以居文学游说之士。临淄城门见于记载者有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广门、雍门、龙门、稷门、鹿门、阳门、申门、平门、訚门、杏唐之门及高闾等。临淄城在城居民战国时期达七万户,至西汉时期更达十万户。东汉以后逐渐衰落。 山东淄博 ☚ 吴城 鲁城 ☛ 临淄 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辛店镇北。春秋战国时齐国都城。周厉王时,齐献公自薄姑迁都于此。原名营丘,因其地东临淄水,献公时遂改为临淄。齐桓公时,齐称霸业,齐都成为战国时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大小二城,大城西北长4. 5公里,东西宽3. 5公里,为平民生活区。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东西近1. 5公里,南北2公里,为齐宫城。两城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据考查,大城的修筑年代早于小城,城墙因地势而筑,目前残存的夯土城垣高者达5米。史载齐王好筑台、修宫室,宫城内有以 “桓公台”、“金銮殿” 为主的宫殿群落。“醒公台”位于小城北部,为一椭圆形高台,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周围还有传说中的梧台、檀台、雪宫台、遗台等高台建筑基址。“金銮殿”位于宫城东北,在此发现了铺花地砖、屋脊花纹砖、瓦当等遗迹,说明齐国的建筑业已颇具规模。齐都建设规划严整,街道纵横交错,呈井字形。现已探明10条主要交通干道,一般宽6—8米,最宽达17米,可容纳10辆车并行。依据城池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城内修挖了若干排水管道及两条明渠,通过城墙下的水道口与城外濠沟相连,沟通淄、系二河,雨季可供排洪,旱季又可引系、淄河水入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在同时代的世界城市建设中绝无仅有。齐都临淄人口稠密,大约在7万以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城内有众多作坊,现已发现冶铜、炼铁、制骨、铸币等遗址多处,内有大量铁渣、铜渣、齐刀币、刀币钱范等,出土的还有精美的骨制品,足见齐国手工业的发达。临淄有城门13座,现已勘测出11座,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著名的稷下学宫便因建于稷门外而得名。稷下学宫是当时绝无仅有的 “官办” 学府,四方贤士纷纷在此讲学。荀子、孟子、邹衍、淳于髡、鲁仲连等都到过稷下,荀子还长期主持学宫的讨论。稷下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临淄由此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现齐故城内仍有许多齐国遗迹,150多座千年古冢形成了庞大的 “临淄墓群”,著名的有管仲墓、晏婴墓、田齐六陵等。东周殉马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及280匹战马,依据排列密度推算,殉马约600匹,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实为罕见。殉马坑的发现,不仅展现了齐国的大国风范,也为研究齐国的军事及东周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楚丘 栎 ☛ 临淄lín zī《本草纲目》金石部第9卷长石(1)。地名。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 临淄 临淄区名,为淄博市所辖。原为古邑名,亦作临甾、临菑。因东城临菑水得名。故址在今淄博市东北。周初封吕尚于齐国,建都于此,名营丘。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先后达800余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达60余平方里。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临清 界湖 ☛ 临淄❶邑名。一作临甾邑、临菑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西周至战国齐国建都于此。秦置为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