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三國、晋、十六國 > 豐貨 豐貨 fēnghuò 亦稱“富錢”。錢名。十六國時後趙石勒始稱趙王時(公元319年)於其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始鑄。錢文“豐貨”二字横書,分篆、隸二體,篆書者面背内外均有周廓,隸書者内廓僅見於錢背。一般徑二·四厘米,重二至三克。因“豐貨”含“致富”之意,後世遂有“富錢”之稱。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録·石勒》:“〔石勒趙王元年夏四月〕鑄豐貨錢。”《晉書·石勒載記》:“〔石勒〕鑄豐貨錢。”《通典·食貨九》:“豐貨錢徑一寸,重四銖,代人謂之‘富錢’,藏之令人富也。” 丰货 丰货十六国后赵钱币名。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 ), 石勒建立后赵, 铸此钱。面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面有内郭, 隶书者无。 ☚ 沈郎钱 汉兴 ☛ 00001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