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领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领军 中领军官名,汉末始置。魏晋至南北朝,常由亲信大臣担任,与中护军同握统率军队的实权。 ☚ 大司农 元、恺辅舜 ☛ 中领军 中领军官名。汉末曹操始于其丞相府置领军,建安中改为中领军,掌亲信之卫兵。后遂为要职。其资历尤深者则为领军将军。至魏晋时不仅掌禁兵,且并统全国的军队,故权臣多居此任。南北朝也或有领军、中领军、领军将军之名。北齐置领军府,隋置左右领军府,炀帝改为左右屯卫,均典禁军。 ☚ 使持节 搜粟都尉 ☛ 中领军 中领军军官名。东汉末置。魏、晋沿置,统兵。(见: 中护军) ☚ 中护军 中县令 ☛ 中领军 中领军中央禁卫军官名。汉末始设。掌禁军,护卫皇宫,扈从皇帝出行。曹操为丞相,自置领军,资重者称为领军将军,资轻者称为中领军,出征则置行领军。中领军多为曹魏宗室、亲信将领担任,曹真、曹休、夏侯尚、史涣都曾任此职。蜀汉亦置中领军,建兴元年 (223),向宠任中领军,典领禁军,为诸葛亮所倚重。晋至南北朝沿置,常以宗室、亲信大臣充任,与中护军同握统军队的实权,武秩三品。西晋 “八王之乱”,河间王司马顒部将张方以骁勇著称,打败司马冏,杀司马乂,受封中领军。南朝宋谢晦跟随刘裕多年,深受信任,刘宋建立,任中领军,典领禁军,总统宿卫 ☚ 武卫营 领军将军 ☛ 中领军古代武官名。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在相府始置中领军,以掌管亲信卫兵。 《晋书·职官志》:“中领军将军,魏官也。”建安四年(199年)魏武丞相府自置,与中护军同握统军实权,权势极大。后期不仅统率禁兵,而且统率全国军队。 中领军zhōng lǐng jūn官名,汉末曹操置,与中护军皆掌禁卫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领军司马贾辅。"三国时蜀也置。 中领军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改领军置,与中护军并掌禁军。三国魏沿置,有营兵,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并统中护军,成为禁军统帅,权任甚重。三品。晋朝省置无常,东晋时无营兵,掌左右卫、骁骑、材官等诸营禁军,不再统中护军,三品。南朝时掌京畿诸军,宋三品,梁十四班,陈三品、秩中二千石。魏、晋以后,资深者称领军将军。北魏时凡侍臣带领军者则称中领军,三品。北齐时为领军府长官,掌禁军将士,侍卫宫廷。初时员一人,三品。但后期授官极滥,同时任此职者达二十人之多。 中领军官名,东汉末设,掌禁兵宿卫。一般由亲信大臣充任。南朝时位次领军,同于吏部尚书。参见“领军”。 中领军武官名。汉末建安中曹操以丞相统兵,相府僚属中有领军及护军,以佐助他监护诸军,最初任此二职者为韩浩、史涣。领军与护军的职掌相同,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改领军为中领军,护军为中护军。魏文帝代汉以后,中领军与中护军成为禁卫军的统领,除各领营兵外,又共典武官选举。中领军的地位尤为重要,秩正三品,比中护军高一级,资重者为领军将军。魏初中领军曾统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至末年且曾总统宿卫诸军。蜀亦置中领军,又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诸官。吴称领军将军,又置左领军、右领军。晋初羊祜以中军将军总领二卫、左、右、前、后、骁骑七军,即中领军之职,祜迁任他职后,中军将军不再典宿卫,复置北军中候以当此任,永嘉中又改称中领军,秩第三品。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复称北军中候,旋又改称领军。成帝时复改为中候,旋又复旧。南朝宋齐梁陈沿置,掌领禁军,宋秩第三品,深秩十四班,陈秩三品。北魏北齐亦置中领军,秩正三品,资深者为领军将军,秩从二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