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都金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都金陵

中都金陵

北京 (金中都) 附近第一座大规模帝王陵墓群,位于今房山县西南猫耳山东北方第一座大山,即 《大金国志》、《图经》 中所记 “大红谷”,亦称“大洪谷” 之处。陵区周128里,域内散布着17座皇陵,金朝十主,除海陵王被黜降后将其陵迁到陵域西南40里处,金宣宗葬河南大梁,金卫绍王及哀帝、末帝葬处不详外,其余五帝及追尊始祖均葬此处。始祖部分为景元帝光陵、德帝昭陵、安帝建陵、献祖辉陵、昭祖安陵、景祖定陵、世祖永陵、肃宗泰陵、穆宗献陵、康宗乔陵、金开国后诸帝陵为太祖睿陵、太宗恭陵、熙宗思陵、世宗兴陵、显宗 (世宗子,未即位时卒,追谥) 裕陵、章宗道陵、睿宗 (世宗父、追谥) 景陵。据 《日下旧闻考》卷132引 《金虏图经》载: “金之先世卜葬于护国林之南。迨亮徙燕,始置陵寝。令司天台于良乡县西五十余里大红山西大洪谷,曰龙衔寺 (亦称云峰寺、龙城寺),峰峦秀拔,林木森密。亮寻毁其寺,遂迁祖父改葬于寺基之上。又将正殿元位佛像凿穴,以奉安太祖、太宗、德宗 (完颜亮之父),其余各随昭穆序焉。” 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1153) 迁都中都,贞元三年即决定将原在上京 (黑龙江省阿城县) 的先祖陵墓全部南迁,在中都附近建立新的陵墓。当年八月动工兴造,十月太祖、太宗梓宫至中都,暂以大安殿为丕丞殿安置,十一月葬入地宫。翌年十月又迁葬始祖以下十帝于大房山。陵城周长128里,四周建有围墙,称为 “封堠”,围墙上每隔一定距离建有一土堡,故称为“堠”、“其封域之内,禁无得采樵弋猎” (《金史·礼志》)。各帝陵前享殿巍峨,楼堂栉比,陵冢高大,石碑耸立,石人、石马星罗棋布,还建有行宫及坤宁宫、盘宁宫等,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置万宁县以奉山陵。明昌二年,更奉先县 (即后来的房山县)” ( 《金史·地理志》)。又在陵区建立 “山神庙”,并 “敕封山陵地大房山神为保陵公”,要 “岁时奉祀”。明末,中都金陵即遭严重焚毁,康熙皇帝在重修金太祖、金世宗陵殿时曾勒石立碑,记其被毁原因: “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胡明 (即明廷) 惑形象之说 (阴阳家),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 (清自称为金人后裔)。天启元年 (明熹宗年号,1621),罢金陵祭祀, 二年折毁山陵, 㔉断地脉。 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从来国运兴衰,关乎主德之善否,上帝降鉴,惟德是与。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有明未造,政乱国危,天命已去。其时之君臣昏庸迷谬,罔知改图,不思修德勤民挽回天意,乃轻信虚诞之言,移咎于异代陵寝,肆行摧毁,迨其后人心叛离,国祚以倾,既与风水无与,而前此之厌胜摧毁又何救于乱之乎。”清初稍加整葺,已无先前规模。此后又屡遭盗掘,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只余破砖碎瓦、断碑残刻散遗各处。不过,据1949年后初步整理勘探情况来看,中都金陵很可能是一座规模巨大的文物宝库。

☚ 辽太祖祖陵   金太祖睿陵 ☛
000043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