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法实业银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法实业银行

中法实业银行

法资与中资在华合办的银行。成立于1913年1月11日,由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向北洋政府财政部建议合作创办。北洋政府则是想利用法国资金解决财政危机。资本金额定为4500万法郎,实收一半,中国政府认购1/3,但实际上无力支付,由法方垫借抵充,故权力全由法为掌握。总行设于巴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有分行。成立后,取得发行纸币以及在华吸收储蓄存款等特权,还承办了法国对华的铁路借款和实业借款。最大的是钦渝铁路借款,金额为6亿法郎。1921年因投机失败而停业,其发行的钞票,由各地银行公会代理收兑。1925年7月经改组后复业,改名中法工商银行,实收资本1000万法郎,法方出资80%,中方出资20%。在香港、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分行。上海解放前夕实际已停业清理。

☚ 美国商业银行   中法工商银行 ☛
中法实业银行

中法实业银行

旧中国中外合资银行之一,由中法两方筹组,成立于1913年7月,依据法国法律办理注册,并经北洋政府之特许。资本初为4500万法郎,1920年额定资本增为15000万法郎,实收7500万法郎。中国政府认购股份1/3,计3万股,其中普通股为29000股,创办股为1000股。按照规定,以后增加股本时,可享受加缴1/3之权利;但在开业25年内,不得以创办股与普通股作抵押或出让。该行股本以法资占多数。中国政府虽有一定股份,但无实际权力。经营期限订为90年,业务范围甚广,名为银行,实际上是法国企图在中国扩展各种经济权利。
该行成立后,即取得发行纸币权,其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分行均发行过银元兑换券,并开办储蓄存款业务。该行贷给北洋政府的借款笔数甚多,主要的为1913年的“中法实业借款”,合同订借额为1.5亿法郎,实借额为1亿法郎,折扣八四,实收额为7794万法郎,以兴办实业收入作抵,不足之数以酒税抵补,其次为1917年以钦渝铁路库券为担保的借款1125万法郎。该行初期业务发展甚速,还在汉口、云南、广州、福州、汕头、香港、奉天等地开设分行,在中国以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有西贡、海防、海参威、横滨、新加坡、伦敦、马赛、里昂等地。
1921年该行因巴黎总行营业损失甚巨而告停业,上海等分行亦奉总行命令同时停止营业。自7月停业后,迄无明确整理办法。旅沪法商为维护其利益,曾组织债权人会。中国商界对于该行之债权数亦不少,由沪埠银行公会及钱业公会发起,组织中国债权团,公举宋汉章、钱新之等为债权团干事,并请英国律师和法国律师为代表,进行交涉。上海银行公会鉴于该行发行的钞票较多,一旦停兑,影响甚大。且该行发行钞票经过中国政府的特许,与一般外国在华银行任意发行钞票的性质有所不同,故决定于7月13日起代为兑换,至23日止共兑换597600元,约为其在沪发行钞票数的83%。该行停业后,几经曲折,至1925年7月才改组为中法工商银行,在华各分行亦多相继复业。

☚ 北洋保商银行   小四行 ☛
000007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