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条山战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条山战役 1941年日本侵略军七万余人在空军配合下,为围歼在山西的国民党军主力,控制黄河各渡口,以便相继进攻中原,进窥西北,于5月7日兵分两路向驻守晋南中条山之国民党第一战区所部发动进攻。西线之敌用穿透突破法,自同蒲线向东进攻,次日占领垣曲。战至9日,形成对中国守军的双层包围,并进行篦梳扫荡。东线之敌从阳城、孟县、怀庆出发,向中国军队发动攻击。战至6月15日,中国守军驻防之中条山若干山隘据点及山南黄河各渡口全部被日寇占领,中国军队二万人投降,十万人被俘。一部在八路军接应下,退往东北山区。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1941年5月7日晚,日军集结5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共8万余人,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中国军队共11个军25万人,3倍于日军。东线日第三十五师团主力、第二十一师团一部,约2.5万余人,沿道清路向济源、孟县进犯。西线日第三十七师团主力、第三十六师团一部2.5万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北线日第四十一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共约3万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亘大道西侧猛攻。8日,日军占领垣曲,将中条山中国守军分截为东西两部,随后向东西两面扩张。12日,日军东陷邵源,西陷五福涧,控制了黄河北岸各渡口。中国守军一部与日军苦战,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副师长梁希贤壮烈殉国。中国守军余部化整为零,进入中条山区。14日,日军一面封锁黄河各渡口,一面继续在中条山内围攻中国军队。留在山区的中国军队损失甚重,分散突围,向太岳山区、吕梁山区及黄河南岸转移。在此期间,八路军一部向同蒲路南端、白晋路发起破袭战,配合中条山地区友军作战,但由于国民党军采取避战,致使日军侵占了若干山隘和山南沿黄河的各个渡口,将黄河以北晋南地区全部占领。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1个多月,据日方的统计资料,国民党军队“被俘约3.5万名,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击毙伤敌官兵9900名”,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中条山会战被国民政府视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与日军在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进行的一次战役。1941年5月7日,日军为了截断陇海路,威胁西安,集结了六个师团三个旅团以及第三飞行团共十余万兵力,兵分三路,从中条山外围即运城、沁阳、温县等三个方向,向据守在中条山的7个军25万国民政府军队发起了进攻。8日,日军占领黄河渡口垣曲; 9日完成了对国民政府军队的合围; 12日,黄河各主要渡口都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军队第一战区的部队被分割成为黄河南北两部分,北岸的部队丧失了抵抗能力;27日,平陆、垣曲、高平等地区全部失陷,中条山地区全部被日军占领,国民党政府军被迫全部退出了中条山地区,大部分退往黄河以南,突围的进入吕梁、太岳及太行山区,少数转入敌后。从5月7日到27日,此次战役前后共进行了21天,国民党政府军损失5万人以上,日军伤亡约2万人。 ☚ 中坜事件 中法关于收交广州湾租借地公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