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暍古病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❶即中暑、中热。《六气感证要义》:“伤寒论,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故中热即中暍,中暍即中暑,暑热暍三字,并无二义。”参见中热、中暑条。 ❷指阴寒之暑证。 《证治准绳·诸中门》:“中暍者,乃阴寒之证,法当补阳气为主,少佐以解暑,故先哲多用姜桂附子之类,此推《内经》舍脉从证之良法也。” 中暍zhòng yē《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暑(6)。病名。即中暑。 ❶指夏季炎热,感于暑邪而发生的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中暑论》。症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或昏迷不醒,四肢抽搐。治宜急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之处,给服清暑、解热、开窍药剂,并可配合针灸、刮痧等疗法。 ❷指暑风。《医碥》:“中暑,或名暑风,以与中风相似也。” ❸指阴暑。《时病论》:“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避暑乘凉得之者,名曰中暑。其实二说皆是阴暑之证。” 中暍zhōngyē病症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即中暑。详该条。 中暍zhòng yēsun-stroke; heat-stro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