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教育机构。1927年3月由国民党中央在武昌组建,邓演达任所长,毛泽东任副所长,并实际负责主办工作。第一期4月4日开学,6月18日结业,共为全国十几个省区培训了800多名农运骨干。大革命失败后停办。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武昌设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武昌创办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后扩大为面向全国招生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邓演达、毛泽东任正副所长,1927年3月开学。学生8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要求学生必须“革命观点明确,无反动思想”,“毕业后,决心回乡村做农民运动无他异想者”。课程设置以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为中心,为重点,配合时事报告、军事训练、实地调查。毛泽东亲自编写了《农民问题丛书》,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课。他的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农讲所第二大教室里首次介绍给学生的。瞿秋白、恽代英、彭湃、张太雷、方志敏、李立三等都在这里讲过课。学员均按军队编制,穿灰军装,配有汉阳造七九式步枪,每天操练两小时,每周进行一次野外战斗练习。学员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训练,于6月18日毕业。毕业后,以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分赴全国各地农村,领导开展农民革命运动,对推动革命深入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农讲所学员中不少人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成为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骨干。 ☚ 中央宣传部关于反敌伪宣传工作的指示 中央政治通讯 ☛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3月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武昌创办,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继续和发展。邓演达、毛泽东担任正副所长,主要由毛泽东负责。第一期学员来自十七个省,共八百一十人,于3月7日先行上课,4月4日补行开学典礼。农讲所的学习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研究农民土地问题、农民政权问题、农民武装问题等。该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马列主义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农民运动骨干。第一期学员于6月18日毕业。第二期学员因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而停招,该所被迫宣告结束。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武汉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领导干部的学校。1927年3月7日开始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所址在武昌黉巷 (今红巷) 。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所长由邓演达、毛泽东担任。课程内容主要是中国农民运动问题,兼学军事和参加实际斗争。来自湖南、湖北的800余名学员在讲习所进行了培训,6月10日结业后即奔赴农村从事农民运动。蒋、汪相继叛变革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成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骨干。 ☚ 中央军校航空队 中央设计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