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黎族大辞典︱序言 序言 海南岛, 孤悬南海,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终年无霜, 四季常绿,是我国第二个珍贵的热带动植物的宝地。 它资源丰富, 美丽富饶, 像一颗镶嵌在南海上的灿烂明珠。 自古以来, 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就生息、 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他们和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一起, 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富有特色的海岛文化。 黎族,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光荣的一员, 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一个民族。 他们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和史料记载, 至少在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百越的一部分人便从两广 (广东、广西) 大陆上不止一次地横渡琼州海峡, 到达本岛东北部, 然后才逐渐向全岛扩散。 这就是现今黎族的先民。 在东汉时代, 他们被称为 “里”, 隋代则 “俚”、“僚” 并称。 唐德宗年间称为 “黎”, 但普遍以 “黎” 代 “俚”、“僚”则在宋代以后。黎族先民长期在这块孤岛上开拓、 繁衍, 直至今天。 他们在披荆斩棘开拓荒岛的过程中, 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 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物质条件。 据 《汉书·地理志》 记载, 汉人进入海南时, 发现这个 “东西南北方千里” 的“大洲”, “民皆服布如单被, 穿中央为贯头, 男子耕农, 种禾稻,紵麻。 女子桑蚕织绩, 亡马与虎, 民有五畜, 山多麈麖, 兵则矛盾, 木弓驽, 竹矢, 或骨为镞。”可见, 汉以前这里的先民已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是我国纺织业的创始人。黎地盛产的珍珠,吉贝 (黎锦、黎单)、五色藤、沉香、益智子等,历代都是进贡封建朝廷的贡品, 其中黎族纺织品, 曾被诗人誉为 “机抒精工, 百卉千年”。黎族人民在开发海岛、建设海岛的斗争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工具、耕种方法和生活方式。 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神奇的神话故事,有优美的歌谣、 富有海岛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广为流传的舞蹈、音乐。 尽管文化较落后, 他们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使用的结绳、刻木记事法、动物记日法以及度量衡等。 在漫长的黑暗岁月里, 黎族人民受尽了压迫、剥削和欺凌, 过着苦难的生活。 为了自由和解放, 他们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 无数次地举行起义和反抗。著名的“白沙起义”,声势之浩大, 斗争之艰苦, 影响之深远, 在海南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在全国少数民族斗争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民族英雄王国兴领导的“白沙起义”,毛主席曾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在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过程中, 主动去寻找共产党消灭国民党, 建立革命根据地, 只有王国兴一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黎族人民才获得了翻身解放, 过上安居创业的生活。 海南解放后,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 黎族人民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与汉族和睦相处, 团结互助, 艰苦奋斗, 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南疆, 谱写着海南历史的新篇章。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乘着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的强劲东风,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 黎族人民正和全省其他各民族同胞一道, 为大特区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为海南岛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黎族的历史和现状, 促进黎族文化的交流、繁荣和发展, 进一步为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服务,《中国黎族大辞典》编委会的同志, 不辞劳苦, 深入调查研究,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内, 编撰出版了此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黎族的族源、历史、资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知名人士、风俗人情、名胜古迹、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此书的出版, 是我国黎族文化中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尽管书中有些属于学术性的问题仍待深入探讨, 但瑕不掩玉。 我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读者来进一步了解黎族的历史和现状, 更全面地挖掘、研究和整理黎族的文化遗产。 (王越丰系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 原海南省副省长)王越丰 |
☚ 中国黎族大辞典︱凡例 中国黎族大辞典︱编后话 ☛ 00009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