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史研究中国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科学。 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货币及货币理论、货币制度的历史。可分为中国古代货币史、中国近代货币史、中国现代货币史等部分。 中国货币史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 中国货币的起源,最早的货币的产生、形状、质地、产生的原因及作用等; (2)中国货币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状况,发行准备制度;(3)货币政策与货币理论;(4)信用关系及信用机构,等等。 中国货币史最早萌芽于先秦时期。中国关于货币的论著以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为最早,其后又有《汉书》中的《食货志》,继之历代史书中的《食货志》大都有专卷记载货币问题。在中国货币历史中,唐代杜佑《通典》的《食货》,南宋郑樵《通志》的《食货略》,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的《钱币考》 占有重要地位。清末的货币史专著有刘映岚的《中国货币沿革史》,梁启超的《各有滥铸铜元小史》。 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中国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政策、货币理论及信用关系的产生、演变过程。 最早的中国货币起源商代,先于西方最早的钱币,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商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货币有布币、刀币、圜钱、楚币。秦统一货币之后,把各种形状的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铜钱,从此,圆形方孔钱流通两千多年。中国古代货币史把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它们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以及它们的形状、重量、质地、发展变化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是中国古代货币史所要研究的又一基本内容。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货币金属长期以铜为主,但各朝代屡铸货币,货币单位名称、重量、形状不断变化,货币购买力也在不断变化。西汉时期。中国古代货币的铸造与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但从西汉到清朝的货币制度仍紊乱而多变。从货币材料来看,中国古代货币全以铜为主,但黄金、白银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殷商后期已开始用金,秦始皇时期就规定金为上币,铜为下币。元朝确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朝银钱并用,清朝仍实行银钱平行本位。此外,谷帛在中国古代也长期具有一定货币性质。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之一。北宋的“交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以后各朝代都发行过各种纸币。中国古代货币史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紊乱而多变的货币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货币政策、货币理论及信用关系、信用机构的产生与发展也属于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近代货币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1840年以来一百多年间的货币本位、货币单位、货币购买力、货币发行程序、发行保证,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理论、货币政策、信用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研究货币信用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银两与银元曾为货币主体,铜元为清末民初主要辅币。后因国内外政局动荡,铜元严重贬值,被淘汰出流通界。十九世纪末到1934年,旧中国有多家公私银行发行各种钞票,还有外商银行发行的各种钞票。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废两改元”这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一次较大改革。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又宣布实行“法币政策”,1937年,废止无限制买卖外汇办法,旧中国开始实行完全的纸币制度。从此,通货膨胀大门打开,法币急剧贬值。国民党政府1948年发行的“金元券”与1949年发行的“银元券”,急速贬值而成废纸。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世界罕见的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置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 存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中的货币制度复杂而混乱。它的发展变化与旧中国近百年来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这一历史情况的研究便是中国近代货币史的主要任务。 阅读书目: 《中国币制史》张家骧著,北京民国大学1926年版;《中国货币史》戴铭礼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群联出版社1954年第1版,1958年再版; 《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王毓铨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郑家相著,三联书店1958年版;《清代货币金融史稿》杨端六著,三联书店1962年版; 《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 (第1辑清政府统治时期1840~1911)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著,齐鲁书店1979年版;《中国古代货币史》萧清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货币史》黄万里著,台北市河洛图书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中国近代货币金融类著作之一。著者戴铭礼。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发行。原为其在中央大学主讲中国经济问题之讲义。用文言文写,故篇幅仅183页。第一章概论货币演进之过程及中国货币进步濡滞之原因,第二至五章分别四个时期阐明中国自先秦以迄民国货币之沿革,第五章为近年币政之设施。选材较精,编撰得法,虽非系统,然亦能反映中国货币历史之纲要。 ☚ 中国的银行 银行学 ☛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史》书名。彭信威著。1954年群众出版社出版。该书广泛利用了前人的著述, 当代中外学者的著作, 从经济和文化两方面来研究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按朝代分八章, 亦即八个阶段。阶段中又分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货币理论、信用和信用机关四个部门。重点放在历代货币对于国民经济以及一般人民生活的影响上面。 ☚ 赫德与中国海关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 00005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