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中起步较晚,方兴未艾的子市场。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1981年前后,为了搞活经济,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减轻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高度依赖,一些城乡企业开始通过直接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集资方式筹集资金。虽然当时发行股票多为集体所有制内部集资,股票实行保息分红、到期偿还、不担风险,还不完全具备股票的基本特征,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萌芽状态。
1984年9月北京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较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定期3年的股票,随后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了部分股票。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公司成立,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城市也相继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发展了社会性较强的募股集资活动。1986年我国开始在一些大中型国营企业中进行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沈阳市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都相继面向社会发行股票筹资。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股票融资尝试促进了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和规范。截止到1991年底,全国股票发行额达75亿元。中国目前发行的股票大部分是记名式和有面额的股票,按股东承担的风险和享受的权益大小分,有普通股票、优先股票和普通股优先股混合型股票;按持股主体不同分,有国家股、企业单位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随着股票发行市场的发展,股票交易市场也逐步建立起来。1986年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办了股票的交易转让业务。为保证股票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两地进行规范化的股票转让交易试点,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从此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法人股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正在北京、深圳等地进行。据统计,1987年股票交易额只有800万元,1991年达到了45亿元。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股票发行主体的性质和构成复杂、多样。目前发行股票的不仅有集体企业和个体合伙型企业,还有大中型国营企业;不仅有生产型的工业企业,而且有非生产型的商业、房地产企业,还有少数金融机构。
❷股票发行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类似集资性质的内部发行方式,也有向社会公众招股募集的公开发行方式,既有资产折价入股的资产折股方式,也有扩股增资的有偿方式和无偿增资方式。
❸股票市场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并进行股票交易的试点暂只限于上海和深圳两地,公开发行股票的试点限于福建(含厦门)、广东(含广州)和海南等省市。
❹股份制及股票本身远不规范,与国际惯例和规范化股份制作法相去甚远,有待进一步规范。大多数股票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而向企业内部职工发行,多数为自由退股、定期偿还的债券型股票,发行单位多,但股票发行范围、发行金额都比较小。而且在股权收益上分配政策不平等,一般个人股的收益率高于单位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