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伪北平“临时政府” 1938年3月10日在北平正式成立的银行。1937年1月伪北平“临时政府”秉承日本旨意, 由财政部长汪时璟等着手筹备。资本金是强迫北平、天津等地的“河北省银行”、“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 、“冀东银行”等八家银行共筹的。按规定先交资本总额的半数2 500万元,由“临时政府”与八行各认1250万元( “八行” 分摊如下: 中国银行450万元; 交通银行350万元; 大陆、金城、中南、盐业、河北省银行各80万元; 冀东银行50万元)。“临时政府” 应交的1250万元由日本银行团提供借款。八家银行先以各种借口作变相抵制, 后以1935年实行法币时宋哲元截留的华北各行缴纳的现金准备白银900万元抵充。“联银”职员工役一千余人, 其中日本顾问达一百余人, 一切大权操诸日本顾问之手, 决策于伪北平“临时政府”最高经济顾问、日本前文相平生三郎。该行是日本华北殖民地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金融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 滥发联银券, 搜刮法币, 套取外汇; 套购中方物资、掠夺华北资源; 支付日军军费和伪华北政权军政费; 建立金融统治网、垄断华北金融。 ☚ 满洲兴业银行 中央储备银行 ☛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抗日战争时期伪华北临时政府在日寇策划下设立的“发行银行”。1937年“7·7”事变后, 日军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 占领了中国华北大部城市。同年12月14日,在北平泡制了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般称“华北临时政府”)。1938年2月11日,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并规定为“华北发行钞票之银行”。资本总额为5000万元,先收半数2500万元。由伪临时政府认缴1250万元,但实际这笔钱是从日本“兴业”、“朝鲜”、“正金”三家银行借来的。另一半1250万元,本来要北平、天津的中国、交通、盐合等银行筹集,后以法币改革时未及南运的白银准备抵充,实际成为遥抵的准备金。总行设在北平,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及天津、青岛两市设有分支行。首任总裁由伪临时政府的财政部长汪时璟兼任。总行和各主要分支行均设立顾问室或顾问分室,派有日籍顾问。该行开业后,便大量发行钞票,称“联银券”(亦称“联准票”)。开始发行时,以1比1收兑法币,后以6角收兑。收进的法币,大部分交正金银行运往上海套购外汇,也有一部分由日本军部领去到内地抢购物资。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持续和搜刮物资的扩大,联银券发行额不断增加,到日伪垮台时已高达1423亿元,为1938年3月发行额的7000倍。抗日战争胜利后, 由国民政府接管、清理。 ☚ 蒙疆银行 金城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