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经济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经济史辞典/中国经济史学要籍介绍/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目录提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朱批奏折财政类目录/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录/当代中国经济学百家/经济学家传奇/南朝鲜经贸手册/南朝鲜外向型经济概览/非洲经济/欧洲市场指南/经互会成员国经济管理手册/苏联经济与对外经济联系手册/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十年/苏联区域规划设计手册/南斯拉夫政治经济词解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词典   中国经济史辞典 ☛

中国经济史

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门经济学科。
其起讫时间是从中国的远古到当代,由于研究对象中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 中国古代经济史——1840年以前的经济史,亦称中国前资本主义诸经济形态发展史; 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949年的经济史,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形成、崩溃史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史; 中国现代经济史——1949年10月以后的经济史,即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以中国原始社会经济形态、奴隶社会经济形态和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崩溃过程为研究对象的。
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历史分期起于原始人群的经济生活,止于中国从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之时(1840年)。它是中国经济史的古代部分,主要叙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在受到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与经济影响以前中国社会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探讨十四世纪以前中国经济发达居于世界前列、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一些国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探寻重新跃居世界经济前列的途径。中国是世界上自身发展而非外族入侵引起变化,顺序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典型国家之一,又是拥有古代经济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对丰富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特点和国情,吸取历代财政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提高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认识中国人民对世界经济进步所作的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以1840~1949年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形成、变化、崩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胜利的过程及其规律。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内容包括: 在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怎样从一个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自然经济是怎样逐步走向瓦解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者三者相互勾结,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崩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此外中国近代经济史还要研究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典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是今天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所以研究和探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对国际工人运动有着重要的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学习中国近代经济史,可以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进程、特点与规律,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各项财经政策的理解,结合中国的实际,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
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中国经济史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1925~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迫切要求正确地认清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寻求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帝国主义欺凌局面的道路,展开了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来龙去脉,必须从历史上阐明经济演变的过程,一些学者便开始了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由于主要目的是要认清当时的社会性质,因此,是以研究鸦片战争以后经济发展过程的占多数,也有追溯到古代经济发展过程的。此时,各种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已相继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已传入中国。学者们用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史,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于是发生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包括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宣传普及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诞生。中国经济史是适应改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在思想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很重视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 《改造我们的学习》 一文中强调了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建国以后,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周恩来同志布置了研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任务。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有一些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在古代史方面,写过一些断代经济史和部门经济史的论著。建国以后,研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北京经济学院有由傅筑夫教授领导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厦门大学有由傅家麟(傅衣凌)教授领导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武汉大学有彭雨新教授领导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云南大学有李埏教授领导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有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组。
在近代经济史方面,有关近代工业、交通发展过程的著作出现较早。如魏声和的《中国实业界进化史》 (上海点石斋,1906年)、沈曾荫的《中国实业史要》 (北京顺天时报社,1909年)等等。1925年出版的漆树芬的《经济侵略下的中国》,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29年李达著的《中国产业革命概观》,具体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地说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同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了侯厚培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在大学开设了“近代中国经济史”课程。钱亦石在上海暨南大学和法政学院讲授近代中国经济史。他编的讲义于1939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建国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这门学科的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设立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组,专门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工作。1953年高等教育部规定,中国近代经济史为高等院校经济系和财经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同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生班,其后又在本科设立中国经济史专业,为高等院校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在五十年代各自编纂辑录了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十多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从国民经济整体上进行研究的,出版了一批国民经济史著作; 有按部门进行研究的,相继出版了《中国农学史》(南京农学院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水利史》(郑肇经编,长沙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中国水利史稿》(上)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财政史》(周伯棣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棉纺织史稿》(严中平著,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陶瓷史》(吴仁敬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中国银行业发展史》(张郁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等;有进行微观研究的,出版了一批企业史、资本家集团史、地区经济史等著作,如《荣家企业史料》、《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山西制铁史》等。此外还出版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经济史资料选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在我国,设有全面研究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和新中国经济史机构的,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史仍然是一门建设中的年轻学科,迄今还没有一部从古到今、比较完整的中国经济通史。
以“中国经济史”命名的著作有:傅筑夫著 《中国经济史论丛》 (上、下册,三联书店1980年版)、傅筑夫、王毓瑚编《中国经济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等。建国前出版的有:马乘风的《中国经济史》(1935年出版) 等。近年来香港和台湾也出版了一些中国经济史书籍,有全汉升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上、中、下三册,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版)、马持盈的《中国经济史》(一、二、三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著作有: 日本加藤繁著的《中国经济史考证》(三卷)、苏联魏特夫(Wittvogel) 著的《中国经济史研究》等。
阅读书目: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 傅筑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傅筑夫主编,(该书分7卷出版,人民出版社于1981~1984年先后出版1—3卷);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汤明燧编著,中洲书画社1982年第1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等编,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讲义》湖北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版;《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代经济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1版;《中国近代经济史》凌耀伦等编,重庆出版社1982年第1版; 《中国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许毅主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近代经济史》于素云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中国近代经济简史》陈绍闻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中国革命根据地经济史 (1927~1937)》赵效民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简明中国经济通史》郑学檬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版; 《清代经济史简编(1644~1840)》郭蕴静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蒋建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➊中国各种经济史的总称。包括国民经济史和专门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时间上起中国的远古,下至中国的今天。
❷中国国民经济史的简称。研究中国从远古到当代国民经济整体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中国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 1 )按社会经济形态分。如:原始社会经济史,奴隶社会经济史,封建社会经济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史,殖民地地区经济史,新民主主义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史。( 2 )按朝代分。如:殷商经济史,西周经济史……清代经济史。( 3 )按时代分。如: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的雏形或萌生状态出现于汉代,后来有所发展。以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经济史,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

☚ 专门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❶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
❷中国各种经济史学科的总称,包括国民经济史和专门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时间上起中国的远古,下至中国的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雏形或萌芽状态出现于汉代,后来有所发展。以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经济史学科,产生于20世纪头30年。
❸中国国民经济史学科的简称。研究中国从远古到当代国民经济整体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中国国民经济史的分期,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1) 按社会经济形态分。如: 原始社会经济史,奴隶社会经济史,封建社会经济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史,殖民地地区经济史,新民主主义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史,(2) 按朝代分。如: 殷商经济史,西周经济史,……清代经济史。(3) 按时代分。如: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是研究中国原始社会经济形态、奴隶占有制社会经济形态、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崩溃过程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起于原始人群的经济生活,止于从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转变之时。它揭示中国在15世纪以前经济发达居于世界前列,16世纪以后经济落后于欧美一些国家的原因,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有利于探求中国经济改变落后面貌并重新跃居于世界经济前列的途径,有利于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丰富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经济史是研究中国从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部分地区变成殖民地经济形态) 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被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逐步取代的过程与规律的经济学科。其中主体部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形成、变化、崩溃。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上限是《中英江宁条约》签订之时即1842年,下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即1949年10月1日。“中国现代经济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经济史学界用于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经济发展过程的称谓,如1927年陈琴编的《现代中国经济史略》,1932年出版的施复亮著《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或用于对中国1949年10月以来经济发展过程的称谓,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其中主体部分是大陆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过程; 或用于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 经济史学科   外国经济史 ☛

  • 人身等级、户籍
  • 农业
  • 商业
  • 手工业、近代工业
☚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   人身等级、户籍 ☛
000105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