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序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禅诗鉴赏辞典

 本辞典主编王洪同志约我写一篇序。 这就说明,他对我了解不够。我虽写过一些浅显的有关佛教的文章,都是关于佛寺建筑、图像和僧人生活的,对于禅诗,读过几首,并无研究。 力辞不获,只好尽自己所知,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了。
 首先要说的是,佛学界尽人皆知:“禅”是梵文Dhyana的对音“禅那”之略,意译有“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丛林”等,它是个佛教专名词,按其初始的意义,大约就是指的寂静地专心考虑佛教的基本问题。 后来,在佛教传流过程中把它分析得越来越细,例如,分为四种修习层次,称为“四禅”就是;同时,开掘得越来越深,联系面愈来愈广,逐渐向其它领域渗透,如与文学相结合,即是。 汉化佛教又把它和 “定” 联系起来。 “定”, 梵文Samadhi的意译,亦译为“等持”,音译“三摩地”、 “三昧”。 谓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之认识、作出确定之判断的心理条件。汉化佛教说的“禅”,常和“定”联系起来,并称“禅定”。它的涵义非常广泛,一般指通过精神集中,凝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的一种思惟活动。
 汉化佛教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特有的佛教宗派——禅宗。 它以“禅”命宗,进一步扩大了禅定的观念,用它来概括本宗派的修习内容,重在“修心”“见性”,而不再限于静坐凝心专注思惟的形式。 把修习禅、 理解禅所得的体会表现在诗歌里,这就成为所谓“禅诗”。对于禅诗及其与佛学、禅宗的关系,挚友袁行霈教授有一篇精彩的指引初学入门的文章《诗与禅》(载于《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说明,实应作为本辞典的序言来读。 因为袁教授已对这个问题发挥得题无剩义,笔者也不必辞费,先节引有关诗与禅和禅诗两大类别的论述如下: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 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 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 《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 这部诗话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 这桩公案真可谓久远而又复杂了。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工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 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 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 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
 禅对诗的渗透, 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 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 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 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 南北宗、 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 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 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
 补充一点:袁教授说的是“诗与禅”,而我们专讲“禅诗”。因此,“以禅喻诗”,如果是用诗的形式来表达“以禅喻诗”的内涵,便可归入“禅诗”的范畴。散文体的则是诗评、诗话一类,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从历史上看,禅诗的真正产生和成熟显然是在禅宗建立以后相当久的事。 具体地说,大约在宋代。 它的标志是:一方面,“禅言诗”,特别是和尚、 居士“说偈”中可称为“禅言诗”的“诗”,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如袁教授所分析的,“以禅喻诗”的三种形式在诗坛和诗评坛上以成熟的面貌出现。 可要是宽泛地说,恐怕从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个高潮期——南北朝起,诗中带点儿禅意的“禅诗”就出现了。后来绵延不绝。正如袁教授所说的: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这种诗恐怕更受读者欢迎。因为它一方面富含哲理,另一方面又是真正的诗。 早期的作者, 自己未必认识到所写的就是“禅诗”,只不过把自己学习佛教理论的点滴体会,或多或少地从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罢了。 自发的成份较多,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火花不少。到了唐代,号称“诗佛”的王维等人,开始自觉地写这样的诗。可真正自觉地大量地写这样的诗,使之由量变产生质变,恐怕就是宋代人的事了。 宋诗和唐诗比较,有明显区别的一个特点似乎就表现在这里。我们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有时也欣赏某些诗意很浓的禅诗,但对这些诗中包含的禅意未必完全理解。至于那些“禅言诗”和“以禅喻诗”的诗,要想读懂它们,就更困难了。这就需要引导。这本鉴赏辞典就是为此准备的。禅诗是中国汉诗(“汉诗”这个词,用在这里的意思是,指任何民族的诗人用汉字写的中国旧体诗)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它好比菊花,凄清冷峻,但是耐看。在繁忙热闹之余来欣赏它,也可收清心涤虑之效呢。

白化文
 1991年5月

☚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凡例   中国禅诗鉴赏辞典︱附录1 山西五台山 ☛
000091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