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盆地zhongguo de pendi
我国盆地数量多,分布广。其中面积大于10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合称我国的四大盆地,它们均属于地质构造上的断陷区域。除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之上外,其余三大盆地都分布在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以气候而言,四川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其他盆地均处于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北、西、东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及帕米尔等高山高原环绕,东部为甘肃、新疆交界的剥蚀戈壁和宽约70公里的疏勒谷地。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550公里,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地势由南向北缓斜并由西往东稍倾,昆仑山北麓地带海拔在1400~1500米,至天山南麓降低到1000米左右;东部罗布泊则更低,海拔约780米。该盆地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台块,四周受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深大断裂所控制,平面大体呈菱形,四周高山海拔达4000~6000米。盆地内部地形平坦,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边缘是连接周围山地的环形砾石戈壁,中心是面积辽阔的沙漠与盐湖,其间则是洪积冲积平原和绿洲。山麓环形戈壁滩宽窄不一,多数地方在30~40公里,昆仑山麓的戈壁滩宽达80公里;戈壁滩从地面到几十米深处,全由粗砂和砾石组成,河流由此经过则多为伏流,表面景色极其荒凉。出戈壁滩便是地势较低平的洪积冲积平原带,地面上粗砂和砾石减少,细砂和泥土增多,河流出露地表,滋润着干旱的土地,形成一片片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烟稠密的绿洲。绿洲的面积大小不等,多在高大山脉的山前地带沿河流分布。塔里木盆地共有绿洲100多个,大多集中分布在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的西部地区。绿洲分布形态大致可分三类:盆地西南部喀什—莎车三角洲上的绿洲,呈片状分布;在盆地北部呈梳状分布,梳齿向北;盆地南部则作葡萄串状分布。阿克苏、莎车、和田、疏勒和库车等五个绿洲面积都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为南疆五大绿洲,是盆地的精华所在。出绿洲带,再向盆地中心便是闻名中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是一片由沙丘、沙垅等各种风沙地貌构成的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但在一些低洼地方有盐湖和沼泽分布。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都发源于周围的山地,较大的河流在西、南部有克孜勒、盖孜、叶尔羌、和田、克里雅、车尔臣等河,北部有阿克苏河、木扎提河、库车河、孔雀河等,各河均汇流于塔里木河。径流量共约370亿立方米,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西部数倍于东部。占土地面积55%的西部地区,年径流量占整个盆地的82%。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是由一个东西延伸的大型拗陷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80米,历来是塔里木盆地的积盐中心,湖盆大部由盐壳组成,经1959年的实地考察并通过卫星相片解译,罗布泊并非过去所说的“游移湖”,湖区只是在罗布泊洼地范围内有所变迁,并未有过大规模的迁移。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极为干燥,荒漠广布。其农业开发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营造防护林带,控制沙漠的南移与扩散。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在塔里木盆地发展农、林、牧业还有一定的潜力,盆地内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总之,此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水果和石油基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四周为天山、阿尔泰山、萨吾尔山、塔尔巴哈台山等山脉所环抱,东西长1120公里,南北最宽有800公里,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形如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为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内部海拔500~1000米,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的奇台海拔在1000米左右,而西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89米。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属地台区,经过喜马拉雅运动,四周的天山、阿尔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急剧抬升,盆地本身却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比较微弱。同塔里木盆地相比,准噶尔盆地的四周不是那么封闭,西北边缘的山体较低,间有阿拉山口、额尔齐斯河谷地等缺口。但准噶尔盆地的自然景观亦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由四周向中心依次是高山带、山麓戈壁带、绿洲带、沙漠带,只是绿洲面积较塔里木盆地为小,且主要分布在天山的北侧。盆地中央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6平方公里,沙丘多为沙生植物所固定,流沙仅占3%左右。准噶尔盆地的水资源较我国其他干旱地区丰富,大西洋及北冰洋上空的湿润空气可通过盆地西部的低山和缺口侵入,因而,盆地内部的降水比较多。一般年份,中、高山区年降水量可达400~600毫米。高山区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是许多大小河流的发源地。河流的地表径流总量约400亿立方米,水量变率较小,年变差多数为0.1~0.2,保证率较高。同时,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部均有茂密的天然森林,对水资源具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准噶尔盆地草原广布,牧草丰富,农业发达,牛羊成群,是我国有名的棉花、小麦和畜牧基地。本区河流除额尔齐斯河等外,大部为消失在低洼地区的内陆河。一年内仅春季融雪期间能形成少量的径流。额尔齐斯河源自阿尔泰山南坡,各支流呈梳状排列,其主要支流有哈巴河、布尔津河、克兰河等,年总径流量为108亿立方米,其中流出国境的水量约100亿立方米。准噶尔盆地的内陆河可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即乌伦古湖水系、艾比湖水系、玛纳斯湖水系和天山北坡独立水系。在地貌形态上,盆地可基本上分为两大片,即北部的风蚀洼地区和南部平原区。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北带的沙漠、南带的戈壁以及两者之间的土质平地和绿洲。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为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所环抱。盆地西宽东窄,类似不等边的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公里,南北最宽约350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盆地属于藏北高原的范围,海拔2600~300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深陷盆地。这里由于深处内陆,气候极为干旱,气温变化剧烈,盆地东部为荒漠草原,中西部为荒漠。盆地全属内陆流域,水系稀疏,河流短小,多为间歇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盆地内蒸发强烈,河流水量往往是上游丰沛,而下游则越来越少,大部分流出山口后便消失在山前砾石带中,仅少数较大河流如柴达木河、格尔木河等能够流经盆地中部,汇入湖泊。盆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据估计达40~50亿立方米,开采利用价值较大。从边缘至中心,自然景观依次是戈壁、丘陵、平原、湖泊,环形结构明显。盆地东南部是广大平坦的湖积平原和盐湖沼泽区,西北部则是由机械风化作用所形成的干燥剥蚀丘陵与平原,相对高度100米左右。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矿产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铅、锌、铬等金属矿及石棉等,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北缘山地;二是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石油和煤炭资源,石油蕴藏量大,以盆地西部最丰富;三是因湖水长期的蒸发浓缩所沉积的、分布极为广泛的盐类以及硼、钾、镁、锂、铷、溴、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储量十分丰富,仅食盐就达600多亿吨。在地史上柴达木盆地曾是一个广阔的盐湖,后因气候变干,湖水大量蒸发、浓缩,致使湖底沉积了丰富的矿物质。盆地中目前还分布有大小咸水湖5000多个,盐湖100多个。据估计,仅察尔汗盐湖储盐量就达250亿吨。柴达木盆地地处高原内陆,气温较低,但光照却十分充足,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草场辽阔,宜农荒地面积大,是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发潜力很大。但由于盆地内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在土地的利用改造上,必须注意防风固沙及整治土壤的盐渍化问题。
四川盆地地处四川省的东部,介于邛崃山、龙门山、大娄山、巫山、大巴山之间,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完整盆地。它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最大的盆地。盆地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顶点,形似梯形,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盆地海拔为300~60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在我国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纬度最南,海拔最低,开发最早,物产最富饶,人口最稠密,有“天府之国”之称。在地质构造上,四川盆地是我国扬子地台的一部分,从震旦纪以来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到中生代经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扬子地台边缘不断隆起成山;至第三纪,整个盆地开始大面积抬升,盆地内水系不断发育,地表经受剥蚀作用,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地貌轮廓。盆地底部广泛分布着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紫红色砂页岩,故四川盆地又有“红色盆地”之称。由于受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的长期切割,盆地内部支离破碎,起伏不平,实际上是一个丘陵式盆地,丘陵和低山面积甚广,约占盆地总面积的92%,平原面积很小,约占8%。四川盆地内部的地形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岩性、构造及地貌形态的不同,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地貌单元:盆东平行岭谷区,分布在隆昌—渠江以东,由大小20余条北东向的平行褶皱背斜山岭组成,海拔在700~1000米,以华蓥山最高,主峰1580米;背斜之间为向斜谷,背斜窄而陡,向斜宽而平,两者相对高差在600米上下。盆中方山丘陵区,界于华蓥山以西,龙泉山以东,北至米仓山、大巴山,南抵长宁山,约占整个盆地面积的50%以上;区内大河蜿蜒,丘陵起伏,水平岩层因长期受到流水的侵蚀,形成了许多桌子般的平顶方山,海拔多在350米左右,相对高度仅100米;在盆地边缘高山山前地带,多单斜山组成的丘陵,海拔700~800米,相对高度在150~200米。盆西成都平原区,分布在龙泉山与龙门山之间,北起德阳县黄许镇,南迄乐山五通桥,长约200公里,宽40~70公里,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成都平原属地堑型平原,由岷江冲积扇构成,海拔在扇形地顶点为750米,前缘地为520米,倾向东南;平原上沃野千里,河川密布,灌溉十分便利,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和油菜基地;早在公元前250年,这里便兴建了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水利工程。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中国的盆地Zhongguo de pendi
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近似盆形的地区。我国盆地海拔高度相差很大,有的底部高达两三公里(如柴达木盆地的底部海拔达2 600米),有的底部都低于海平面(如吐鲁番盆地的底部海拔为—155米)。盆地的面积大小不等,如塔里木盆地的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而小的盆地只有几平方公里。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交错,在网状山脉之间,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在我国西部高山之间,错杂着四个巨大的盆地,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省的四川盆地。盆地的分布地区不同,地貌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分布在我国西部内流区域的盆地分割轻微,大部分显示平原的特征,成为剥蚀平原或堆积平原,在风沙强烈作用的地区,广泛分布沙丘和砾漠。而分布在我国东部外流区域的盆地,受流水切割较强,显示出丘陵或高原的特征。我国盆地形成的原因多样,形态各异,主要有构造盆地和侵蚀盆地两类。我国面积较大的盆地多属构造盆地。盆地的底部多为稳定的地块,周围多为褶皱带或褶皱断块山(如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西部山区因断陷作用形成的盆地也不少,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状。东部受各种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盆地,一般面积较小,低平宽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