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机构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中国生物科学研究机构institutes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生物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单位。中国第一个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社委托秉志、胡先骕、杨铨(杏佛)等人1922年在南京创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秉志。分设动物部和植物部,秉志任动物部主任,胡先骕任植物部主任(后由钱崇澍继任)。1925年该所开始出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报告》,刊登了大量动植物研究论文,是中国当时少数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1928年,尚志学会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支持,在北京范静生故居建立了静生生物调查所。秉志首任所长,并由他和胡先骕分别主持动物部和植物部的工作,该所以调查中国北方的动植物为主,采集动物标本11万5千多件,植物标本4万多件。出版物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4年,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改为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分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由王家楫担任,植物研究所所长是罗宗洛。刊物有《Sinensia》、《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专刊》及《中央研究院植物汇报》。1929年,北平研究院在北平建立了动物学研究所和植物学研究所。动物学研究所主要调查北方沿海动物并进行分类研究,所长是陆鼎恒; 植物学研究所偏重于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植物的调查和分类的研究,由刘慎愕主持工作。1932年北平研究院又在北平建立了生理学研究所,由经利彬主持工作。1931年,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重庆成立了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合作,调查西南地区的动植物。 农、林院校的生物学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1958年成立,原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1978年改为现名。从事发掘生物资源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包括生物能源、发酵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环境微生物、两栖爬行及动物分类区系学、地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化学、植物组织培养、稻麦育种和生物化学等研究工作。 属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还有: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脑研究所、上海生物工程实验基地筹备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学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南洋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昆明生态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土壤沙漠研究所等。 国家教育委员会或农业部、林业部批准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986年由院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1984年建立)和蔬菜研究所的植物原生质体组、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组合并而成。主要研究:植物基因工程(农作物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植物品质改良、植物抗病和抗虫基因工程等);杀虫微生物基因工程; 植物原生质体和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系统;单克隆抗体在农业和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等。 农、林院校的有关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见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