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法学概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法学概况

006 中国法学概况

中国历史上的法学大体可以分为:
❶夏、商、西周的法学思想;
❷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学;
❸从汉到清的法学;
❹近代法学。夏、商、西周时代有不少关于法的论述,出现了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尚书》记载了周公姬旦的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策。春秋战国是法律思想非常繁荣的时期。当时各种学说纷纷兴起,儒家的主要代表孔丘、孟轲和荀况,强调圣人、贤人,特别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圣君、贤相的个人统治力量,重视道德礼教的作用,要求实行“礼治”、“德治”和“人治”。荀况的学说,开创了其后主张礼刑合一、儒法合流的汉儒学派。以墨翟为主要代表的墨家,提出以“天的意志”为法的根源,主张以天为法,循法而行; 认为饥寒是犯罪的原因。主张执法要严明公平。老聃、庄周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反对制定各种礼法制度,主张一切顺乎自然,强调“无为而治”,趋向于法律虚无主义。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学说主要由法家提出。法家论证了法的性质和作用,从而排除了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提出“不务德而务法”、“任法而弗躬”的法治主张。子产将成文法律公布于众; 李悝编纂的 《法经》6篇,初步列出了法的体系和篇章。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比较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法的理论。韩非对法作了大量的论述,集法家学说的大成。《商君书》、《韩非子》以及托名管仲所写的《管子》里的一些篇章,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迄今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法学著作。法家学说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例如,他们指出,法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他们认为法作为一种权衡、尺度,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准则,区别罪与非罪和处刑的根据。他们主张法应公开,并求其统一稳定,其适用应该平等。韩非把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用术(君主用人之术)、势加强法的施行力量。后秦始皇令民之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法学的研究窒息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的“经学”成为汉以后的正统学术,儒家学说垄断了中国2000多年的法学领域。儒家主张礼治、德治、人治,但从不否认法及其强制作用。汉以后的儒家是在“德主刑辅”、“明刑弼教”、“出礼入刑”的原则下实行“礼刑合一”,在以儒为主的条件下实行儒法合流,法学已成为儒学的附庸。“引经断狱”也自汉代开始。从汉代起,在法学领域中出现了通常所说的“律学”,即依据儒家学说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讲习、注解的法学。它不仅从文字上、逻辑上对律文进行解释,也阐述了某些法理,如关于礼和法的关系。对刑罚的宽与严,肉刑的存与废,“律”、“令”、“例”等的运用,刑名的变迁以及听讼、理狱等。西汉的于定国、杜延年,东汉的郭躬、陈宠等世代传习法令,收徒讲学。晋代张斐和杜预等也曾对晋律作注解。东晋以后,私家注释逐渐由官方注解所取代。公元652年的《唐律疏议》是这种官方注释的蓝本。《唐律疏议》传世以后,宋、明、清各代都有类似的著述。三国魏明帝时曾设律博士,专门传授律学,有助于法学的昌明。律博士官制一直延续到宋。宋曾设律学校,立明法科,提倡律学。中国古代在法制史和法医学方面也有很大成就。自 《汉书》开始,历代纪传体史书中大多有《刑法志》,其中不仅记载了刑法概况,旁及其他部门法,并引述前代史实,论列法制演变,法理异同,是很有特色的法制史料。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法医学最早的著作之一。明丘浚的《大学衍义补》,评注古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对古代法作了比较研究。清薛允升著《唐明律合编》,分析唐明两代律文的源流、异同、得失,这二书开创古代法律的比较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爱国人士都有变法图强的要求。康有为、梁启超等模仿英国和日本的制度,要求实现君主立宪。孙中山、章太炎等主张采取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共和国方案,梁启超、章太炎都曾研究中国古代法学,宣传西方法律思想。孙中山吸收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出了民权学说。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第一次成立法律学堂,从而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当时严复翻译的许多外国名著,其中就有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和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这两本著名的政治学、法学著作。清末法学家沈家本在传播西方法律思想和改革中国封建法律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在其著作《沈寄簃先生遗书》中既论述中国古代法律,也介绍西方法律思想。国民政府从法律思想上沿袭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学,制订许多法律,编成了《六法全书》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主义法学。

☚ 中华法系   法律制度 ☛
000030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