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文法通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文法通论》语法学著作。刘复著。群益书社1920年出版。全书共分三讲,采用先秦语文中的语言材料,试图对《马氏文通》作全面修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此书打破了字与词、词与句的界限,将文法与理论结合起来,又分别从文法的状况和理论的状况进行说明。作者本想在此书中建造一个研究汉语文法的“革新的骨骼”,但这一汉语语法体系并不是从汉语本身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当然不可能符合汉语语法实际情况。 中国文法通论语法书。刘复著。共分三讲。第一讲重点阐述文法的研究法,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法、比较的研究法和普通的研究法,并强调了归纳法和重视实证。第二讲重点论述词法和句法。词法分为“理论的状况”和“文法的状况”,前者指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后者指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句法讲了普通句、特别句(指熟语)、独字句(独词句)、子句(主谓词组)、复句及句式。并把句式分为直示句(直陈句)、感叹句、询问句和命令句(祈使句)四种类型。第三讲说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最后论及汉语特点,批评当时模仿西方语法的倾向。此书使用的语言资料以先秦古文为主,将文法与理论结合起来,阐述也颇多新意,在语法史上有一定地位。有1920年群益书社再版本。 中国文法通论 中国文法通论刘复著。系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文法的讲义的基础上,以先秦文言文为研究资料,并借鉴参照英国人斯威特(H.Sweet)的《新英语语法》整理而成。全书共分三讲。第一讲讨论文法的研究法; 第二讲讨论词法和句法; 第三讲说明语言的历史,总结汉语的特点。第一讲,作者首先阐明了文法的定义和范围,认为“所谓某种语言的文法”,就是根据某种语言的历史或习惯,寻出一个条理来,使大家可以知道,怎样地采用这种语言的材料,怎样地把这些材料配合起来,使它可以说成要说的话”; 接着提出“理论的文法”和“实际的文法”两个不同的概念,明确文法的研究范围。比较科学地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种方法: 历史的研究法、比较的研究法和普通的研究法,并且特别强调了研究文法要运用归纳法,不能运用演绎法;要重视实际,不能依凭主观臆测。第二讲,讨论了词的分类、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句子的结构与分类,而重点是讨论词的分类。作者先从“理论的状况”和“文法的状况”两个方面讨论了词法,然后讨论句法。在理论的状况中,分别讨论了实体词、品态词、标词、加词、主词、表词、先词各类;在文法的状况中,把汉语的词分为实体词、品态词、指明词、形式词、感词五类,并对其中的形式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作者把形容词和动词归为一大类,看出汉语与印欧语的不同,即汉语形容词的性质和功能接近于动词。从词类系统看,本书显然打破了 《马氏文通》以来的的传统格局,遗憾的是缺乏系统的论述。在讨论句法时,书中按说话的语气把句子分直示句、感叹句、询问句和命令句四类;认为独字句也是一种句型,这显然是一种新的见解;此外,书中还讨论了普通句、特别句、子句、复句等。第三讲,叙述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并总结汉语的特点,说明汉语语法不能盲目地模仿西方。总之,本书在文法的研究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进步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文法革新派”的重要著作,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论述较抽象,内容不够充实,个别地方不太符合汉语的实际。1920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 ☚ 中等国文典 中国国文法 ☛ 中国文法通论近代刘复(1891—1934)撰。刘复原名寿彭,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早年参加新文化革命运动。创立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提倡实验语音学。主要著作有《半农杂文》、《扬鞭集》、《瓦釜集》,语言学方面著有《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国语运动史》、《四声实验录》等。是书共分三讲。第一讲重点阐述文法的研究法,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法、比较的研究法和普通的研究法,并强调了归纳法和重视实证。第二讲重点论述词法和句法。词法分为“理论的状况”和“文法的状况”,前者指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后者指从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句法讲了普通句、特别句、独字句、子句、复句及句式,并把句式分为直示句、感叹句、询问句和命令句四种类型。第三讲说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最后论及汉语特点,批评当时模仿西方语法的倾向。此书使用的语言资料以先秦古文为主,将文法与理论结合起来,阐述颇多新意,在汉语语法研究上有一定地位。是书成于1920年,有群益书局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