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文法要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文法要略》语法学著作。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42~1944初版,1942年出版上卷,1944年出版中、下卷。1956年修订,合并为1册,分上、下卷。1982年校订重印。本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索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卷“词句论”,分析了词、句子类型、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重在分析现成的文章,帮助理解和阅读。下卷“表达论”,对于事物的范畴与关系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加以说明,重在表达思想,帮助写作。此书对当时和以后的语法研究、语法教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是《马氏文通》以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书。吕叔湘著。写作目的是供中学教师参考,所引例证材料大多根据抗战时期通用的中学语文课本。分为“词句论”和“表达论”上下两卷。“词句论”分析了词、句子类型、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重在分析现成的文章,帮助理解和阅读。“表达论”说明事物的范畴与关系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重在表达思想,帮助写作。并将白话文和文言文进行比较,说明两者语法现象的异同,从这方面看,也可以把它看成古今比较语法。此书从大量的语言材料出发来研究汉语语法,探索其特点和规律,不拘泥现有的概念和定义,在建立能够较好地体现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表明了语法研究取得的新的进步。今有1982年商务印书馆版本。 中国文法要略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成书于1942年。系作者的成名之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是“词句论”,分析了词和句子的类别,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集中地体现了本书的语法体系,内容上重在分析现成的文章,帮助理解和阅读;下卷是“表达论”,下卷之上的“范畴部分”介绍了各种观念,如数量、指称、方所、时间、语气等等的表达方式,下卷之下的“关系部分”介绍了各种关系的异同、高下、同时、先后,假设、推论,擒纵、衬托等等的表达方式。“表达论”对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范畴与关系进行说明,打破句子类别的界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揭示了汉语的特点,重在表达思想,帮助写作。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比较新的方法” (王力语); 其 “以语义为纲描写汉语语法,许多见解富有启发性”(朱德熙语)。“词句论”以词和句子的类别和结构为纲,“表达论”以观念的表达为纲,互为补充,互相映照,两者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这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又一大特色。本书对词类的划分标准是 “按意义和作用相近的归为一类”,先把词分为实义词和辅助词两大类。实义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辅助词有限制词 (副词),指称词 (称代词)、关系词和语气词。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语气词除了一般人称之为语气词的 “乎、也、耳、了、呢、啰”等和语气副词 “岂、宁、难道”等以外,还包括叹词如 “噫、呜、呼、哎、哟”等。对于词的组合,作者分为联合关系 (如 “姐妹”)、组合关系 (如 “参差”) 和结合关系 (如 “水落”) 三种。讨论词类,初版本中,作者受叶斯伯森的三品说理论的影响,对词和词相连的关系上把词分为甲级(通常是名词),乙级(通常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丙级 (通常是形容词)三级。其实词级说不能解决汉语的词类问题,因此,在修订本中删去了词级说。讨论句法把句子分为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和有无句四种。在析句上的特点是以动词为中心,以起词、止词位置来确定句型,基本句式是起词——动词——止词,另外,还有起词——止词——动词、止词——起词——动词等句式。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分析叙事句时创立了“补词”说。所谓补词,指起词止词之外与动词、与此事有关的人或物。作者认为 “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称为“补词”。这种理论,强调了动词与补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汉语叙事句的本质规律,并且与后来美国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非常接近。在叙事句中还特别说明了“把”字式和被动式的句式和条件,认为汉语的这种特殊句式有很强的表现力,因而分析得尤为细致精练,对后世颇有影响。在句法变化中还说明了“者”“所”的作用。总之,本书“从内到外”的描写方法和句法结构转换变化的分析方法,与“补词”说具有同样的价值,为汉语语法的研究开辟了新路。此外,授引例证,白话、文言对举,以文白对照来研究汉语语法,材料丰富而翔实,方法新颖而独特,也可以说是一部古今比较语法书。但是,在文白比较上存在着一个问题,把文言和白话放在同一框架下来解析,这就影响了对某些语言现象的精确分析。另外,区分词类主要根据意义,论述词组采用叶斯柏森词组、词结说,分类较为简略等,都是难令人满意的。然而,瑕不掩瑜,本书在语法学史上有重大意义,它不拘泥于现有的概念和定义,从大量的语言材料出发来研究汉语语法,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从比较口语与文言,并论及其历史演变,以及搜集了丰富的资料几点来看,可以称得起是一部研究明白汉语本质的重要著作” (王立达编译《汉语研究小史》)。朱德熙《汉语语法丛书·序》称其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驱,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1942年出版上卷,1944年出版下卷,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6年修订重版,合并为一册,分上、下两卷;1982年再次重版,并列入 《汉语语法丛书》。 ☚ 中国文法论 中国现代语法 ☛ 中国文法要略 248 中国文法要略语法著作。吕叔湘著。上下卷。上卷1942年初版,下卷1944年初版。该书力图摆脱印欧语的羁绊,从丰富的汉语材料出发,布局自创体系,体例新颖。上卷《词句论》说明词和句子的类别和结构。下卷《表达论》以语法意义(各种范畴、各种关系)为纲,说明所赖以表达的语法形式。书中举例与论述并重,例句白话与文言并列,比勘异同,叙述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许多内容富有开创性。《词句论》讨论到句子和词组的变换关系,观察深入而细致,“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躯。”(朱德熙:《汉语语法丛书》序),《表达论》第一次对汉语作了从内(意义内容)到外(表达形式)的描写。将“范畴”、“关系”两部又各分细目,如正反,虚实、传信,传疑、行动,感情、离合,向背、异同,高下、同时,先后、释因,纪效等等。一一描写它们的句法形式,许多见解富有启发性。《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反映了20世纪前半个世纪中国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是我国语法学史上有影响的著作。1956年的修订本,删去了书中关于 “词级”的内容,并对某些理论作了修改。 ☚ 中国现代语法 汉语语法论 ☛ 中国文法要略书名。吕叔湘著。1942年至1944年分三册出版,1956年修订重印,合为一册。分上下两卷。上卷“词句论”,说明词句的类别和结构;下卷“表达论”,以语义为纲描写汉语句法。注重语法现象的描写,通过文言与白话的比较,阐述词语和句式古今用法的异同,建立了新的语法体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