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政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政治

001 中国政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政治产生较早,经历过4种不同的发展形态,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世界各国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政治萌芽于氏族社会,产生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大约在4—5万年以前,中华民族已进入氏族社会。氏族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比较固定和持久的组织。几个血缘最近的氏族构成胞族,若干个有婚姻联系的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部落联盟是氏族社会的最高组织。氏族组织规模虽很小,但仍有很多公共事务需要处理。因而就开始产生最初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氏族的共同祖先往往就是自然的首领,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为“伯”或“大人”。氏族社会的管理制度被称为“原始民主制”。它的管理形式主要有召开民众大会、选举首领、舆论监督、采集歌谣以观民风、长老辅佐和遵守与维护习惯。这已标志着政治制度的萌芽。氏族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私有财产的出现,阶级的形成,到前21世纪的夏初,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世袭制代替了民主选举制,神权与政权相结合,强制机关、官吏、赋税和法律出现,政治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中国政治已经出现。中国政治的发展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首先是奴隶制政治,经过夏、商两代约1000余年。在奴隶制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国王和世袭诸侯手中,王族和管理王家事务的臣、宰等也掌握部分权力。国家机构较简单,尚无明确的职权划分。在政治生活中,祭祀和战争是最重要的大事,神权占支配地位,政事通过巫史用占卜决定。其次是封建制政治,自前11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经历了贵族制和君主制两个阶段约3000年,出现早,历史长,发展充分完备。封建社会初期的西周,神权被动摇和削弱,有较高的文化,原始民主制保留较多,重民思想和德治观念浓厚,因而实行贵族制政体。在这种政体中,在名义上一切政治权力均渊源于国王,土地财产与政治权力主要根据血统分配,封土与授民同时进行。天子、诸侯、大夫是3个等级贵族领主,也是3级政权的核心人物,其权位是宗法世袭的。中央权力以国王为中心,分设三公六卿掌政务。地方行政分诸侯国和大夫邑两级。礼乐制度在政治中占极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家族土地所有制代替宗族土地所有制,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君主集权下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官僚制代替了世卿制,标志着贵族制政治已经衰亡。秦始皇统一中国,确定“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是封建君主制政治最终形成的标志。秦以后2000多年的政治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政治权力的是皇帝和各级官吏。但农民有长期斗争的传统,不断给地主阶级专政以强烈打击,迫使封建君主不得不注意调整和改革某些政治制度。这导致了社会和政治周期性发展,动乱和稳定,腐败与清明,凋敝和繁荣间期出现。既有秦末的残暴导致的战乱,汉末的党锢之祸导致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割据对峙,隋末的荒淫残虐导致的争战,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兵连祸接,两宋的农民起义和民族战争,明末的大混乱和清初的三藩之乱,也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乾嘉盛世”等。不过,其基本的政治制度仍体现为君主集权制、郡县制、官僚制、御史监察制、宰相行政制、学士制、将军制等。秦汉时期,君主绝对专权,中央由宰相总理政务,三公九卿分理政务,御史主监察,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官僚通过征辟和察举选拔。东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儒家学说和官僚政权相结合,形成一批士族地主。从三国到隋,士族控制朝政,国家分裂动乱,政权不稳定,是这一时期政治的基本特点。同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有皇权削弱,三省制形成,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州郡县3级,官僚的主要来源是士族子弟等。隋唐五代,封建君主制政治日趋成熟,门阀士族势力遭到根本性打击和削弱,政治权力进一步集中于中央与皇帝。中央管理体制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监察机构更为庞大和完备,创立科举制选拔官僚,地方行政仍分州县两级。但其后期军阀割据势力和宦官频繁干政出现。宋辽金元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门阀士族和军阀藩镇势力被削除,皇权得到加强,广开科举选仕之路,多民族统一国家最终形成。明清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巩固,皇权得到畸形加强,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科举制度更完备,但宦官干政剧烈。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启蒙民主思潮的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标志着封建政治已逐渐衰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适应这种变化,清统治者拟仿行宪政,实行新政,改革封建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同时又产生过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标志着新的民主政治开始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最后结束了封建政治的历史。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直至1949年,共存在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广州、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其政治制度属于旧民主政治制度,但因受到军阀势力的破坏和封建势力的抵制而未能充分展开。与此同时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出现有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和各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等新民主主义政权,实行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进入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时期。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必要的地区设特别行政区。国家结构为单一制共和国,地方行政划分为省(直辖市)、县两级。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以法律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等作为补充。台湾现行政治制度基于三民主义,实行“民有民治民享”;国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分立的总统制;1972年第4次修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实行政治革新。中国政治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中国政治形成早,历史悠久,在4000余年里陈陈相因,从未中断,但封建政治时间最长,发展最充分完备;其次,中国政治较早摆脱宗教神权的支配,但宗法、宗族制度对政治的发展影响较深;再次,中国政治一直是独立发展的,虽在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入侵,但基本未受外来影响;复次,中国政治的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自然经济结构的演进密切相关,但在近代随着工业的出现与发展,形成新的政治制度; 最后,中国政治受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近代才逐渐受西方思想影响。中国政治的独特特色使之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古代曾经对其周围各民族和国家产生强烈影响,形成以中国政治为核心的一个重要系统,从而使之占有重要地位。

☚ 概观   氏族时期 ☛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国家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
  • 政治运动
  • 政治制度史
  • 各国政治
  • 外交、国际关系
☚ 时务通考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国家行政管理 ☛

国情教育大辞典/中国国情大辞典/中国国情教育辞典/国情教育简明词典/国情知识辞典/中国国情概览/中国国情大全/中国国情/国情教育手册/国情教育手册/国情知识手册/国情知识手册/国情教育指南/中国概览/当代中国政治大事典/1976-1986十年政治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军群领导/中国当代社会活动家辞典/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治国古鉴

☚ 中外女王列传   国情教育大辞典 ☛
000010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