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乐教学
中国打击乐器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容易掌握的乐器,利用其进行节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热爱和继承我国民族、民间的音乐遗产。我国的打击乐器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种类、特有的性能和动人的表现力,并富有民族特色,不仅每种乐器的音色不同,而且演奏方法也很多样。其中锣、鼓、钹是最主要的乐器,还有板、梆子、木鱼、星等。主要乐器演奏法:
❶鼓。大鼓(大堂鼓),鼓槌用木制。鼓槌拿法,将五指一把握住,不宜过紧,以免影响鼓槌击鼓后的自然弹跳,敲击时小臂和鼓槌向上竖起,约与鼓面成45°角,然后借助小臂挥动的力量用鼓槌头部击中鼓心。小堂鼓(战鼓或高音鼓),鼓槌拿法与大鼓稍有不同,主要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鼓槌全长的1/6处。击鼓时,小臂挥动的幅度比大鼓演奏时要小些,更需要发挥手腕扣击的暴发力,同时,运用中指上抬和拇指下压的小动作以加强鼓槌扣击的力量和灵活性。
❷小锣。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执锣片(又叫锣板),左手提锣方法有两种,一是左手食指指端上侧托住小锣边缘的里面,用拇指在锣外面轻轻贴住以防脱落;二是在锣边钻两小孔,用细绳穿过成环形,用左手食指或中指勾住绳环,让小锣自然斜悬在胸前。锣片执法: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夹住锣片两边,同时以弯屈的无名指背面顶住锣片,锣片的打击动作全凭腕关节的活动,用锣片下端侧面正击锣心才能发音正确。
❸钹。钹的种类很多,在民间锣鼓队中常用小钹、铙钹、川钹和大钹等。铙钹又称京钹。执钹的姿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将两面钹片合拢在一起。钹的打法是抬起右手用力向下击,同时左手也稍许向上托,敲击得声后迅速分开,要求击出“才”的声音。闷击时,将钹片合拢靠紧腹部或胸部,固定在一点,然后双手将钹片似蚌壳开合那样敲击得“扑”声。如需将钹声全音煞住,敲击得声后将两个钹片迅速分开贴在身上即可。
❹大锣。通常使用的有高音大锣和苏锣两种。演奏时,左手拿锣,右手拿槌。拿锣的方法:左手拇指托住竹管并勾住系锣的牛筋,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排列在下方托住竹管,小指拉住左边牛筋,锣斜对胸前,便于右手敲击。锣槌的拿法:右手小指穿在槌杆的绳套里,用手握住槌杆,演奏时手臂要松动,用手腕之力将槌头部正击锣心。演奏煞音则在敲击发音后,用右手掌捂住锣面,同时左手肘部贴住锣背面。演奏闷音时,先将锣边贴住腹部,敲击得闷音。常用锣鼓谱写法。目前主要有以下3种:以“×”为节奏符号的总谱写法;以“七、仓……”等形声字为节奏符号的总谱写法;以“七、仓……”等形声字记写的锣鼓字谱,民间称为“锣鼓经”。完整的锣鼓谱写法,应用“×”为节奏记号的总谱写法,并在上方记上汉字读法(即锣鼓经),如:

(第1小节处


为无限反复,当大鼓在第2小节击出嘟——拉大后,即转入第3小节。☓⫻为滚奏)。锣鼓经中常用形声字的敲击法:台,小锣单击;令,小锣轻击;才,铙钹、小锣同击;仓,大锣、小锣、铙钹同击;顷,大锣、小锣、铙钹同轻击;乙个,休止;嘟,鼓双楗滚奏;拉,鼓双楗滚奏后的落音;大,鼓右单楗击;八,鼓单楗击,或双楗同击;冬,大、小堂鼓单击;龙,鼓单楗轻击。学习过程。
❶学习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❷读谱阶段,每人熟悉打击乐谱后,可集体读谱和背谱,使学生了解每件乐器的基本节奏、整体音响效果、每件乐器和整体的关系。
❸初练阶段,不急于要求表情处理,只要求每个学生能熟练自己的声部并和全体合拍就行了。
❹熟练阶段,教师说明演奏速度、强弱变化、感情处理,然后排练,比较纯熟后,互相交换乐器学习,可培养多面手,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