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当代小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当代小说 014 中国当代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原在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相对分离的两部分作家走到了一起,又涌现出一批新作家,特别是工农出身的作家,给小说创作开拓了广阔道路。但在建国初期,人们对新生活还不够熟悉,有影响的小说大都是回顾革命斗争历程以及紧密配合现实斗争中心任务的作品,前者如孙犁的《山地回忆》、《风云初记》、刘白羽的《火光在前》、柳青的《铜墙铁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后者如赵树理的《登记》、马烽的《一架弹花机》等。在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中,巴金的 《黄文元同志》、和谷岩的《枫》、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较有影响。随后,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兴起,促使一大批较有份量的作品出现,反映工业战线的长篇小说便有 《铁水奔流》 (周立波)、《风雨的黎明》 (罗丹)、《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百炼成钢》(艾芜)、《乘风破浪》(草明)等。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呈繁盛状况。虽然有不少崭露头角的作家在反右斗争中受到打击,一些作品也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还是涌现出许多新作家和好作品。就短篇小说来说,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的李准、王汶石、刘绍棠、浩然等,以反映革命历史题材见长的竣青、王愿坚、刘真、茹志鹃等,以反映工人生活见长的陆文夫、胡万春、唐克新等,以及在爱情、家庭生活的描写上有所突破的宗璞、邓友梅,敢于揭露生活真实的王蒙等,都曾写下许多深受读者喜爱以至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作品。就中长篇小说来说,也出现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作品,如反映农村巨变的 《三里湾》 (赵树理)、《山乡巨变》(周立波)、《创业史》(柳青); 反映革命战争的《红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青春之歌》(杨沫)、《小城春秋》(高云览); 反映地下斗争和革命历史的 《铁道游击队》 (知侠)、《战斗的青春》 (雪克)、《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三家巷》 (欧阳山)、《苦菜花》 (冯德英)、《红旗谱》(梁斌)、《红岩》(罗广斌、杨益言),以及反映社会主义改造的 《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表现历史题材的《李自成(第一部)》(姚雪垠)。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家作品,如玛拉沁夫 (蒙族) 的《茫茫的草原》、李乔(彝族)的《欢笑的金沙江》、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等。文化大革命前夕,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使首当其冲的文艺界深受影响,小说创作日趋萧条,至十年浩劫时,更冷落到极点。一些优秀作品,如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只能以手抄本形式流传;《李自成(第二部)》写成了也难以出版。在文革后期,才偶有较好的作品冲破重重文网问世,如《万山红遍》(黎汝清)、《闪闪的红星》等。粉碎“四人帮”后,文艺呈现全面繁荣,小说创作也空前活跃。“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张弦的《记忆》、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等短篇小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贤亮的《土牢情话》、莫应丰的《将军吟》等中长篇小说,都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十年浩劫给人间造成的不幸和给心灵留下的创痛。随后,“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以及对现代派、象征派的艺术追求等相继兴起,作品在思想内容、题材、风格、技法上日趋多样化,不拘一格,力求创新的创作气氛,孕育了一大批优秀作品;80年代前期,经常有轰动文坛乃至社会的小说问世。以后这种轰动效应消退了,但作品流派纷呈,题材广阔,质量之高、数量之多,仍是建国以来最繁盛的时期。《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文摘性小说刊物的创办,《十月》、《当代》、《昆仑》等10余种大型文学刊物的问世,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年度评选,以及专为优秀长篇小说设的茅盾文学奖金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小说创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在新时期,主要的小说作家一是经过浩劫后复出的中年作家,如王蒙、邓友梅、陆文夫、高晓声、张贤亮、宗璞、徐怀中、刘绍棠、从维熙等,二是新涌现的青年作家,如刘心武、蒋子龙、张洁、古华、莫应丰、张承志、邓刚、莫言、张抗抗、王安忆、贾平凹、陈建功、李存葆、梁晓声、阿城、铁凝、韩少功、郑义、路遥等。台湾、香港和海外华人的小说作品,包括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在新时期开始大量进入大陆文坛,不仅繁荣了小说创作,而且加强了全球华人文学的交流,为扩大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影响也大有益处。近几年,许多创作于清末民国年间的旧派、新派小说,纷纷整理出版,使许多久已湮没的作品重新问世,有些作品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还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这充分体现出新时期文坛的宽容和开放,反映出小说界繁荣缤纷的景象。 ☚ 中国当代散文 文学历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