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粗饲料加工系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粗饲料加工系统forage processing system

用于加工青饲料、青贮饲料、块根(茎)饲料及粗饲料的机械系统。青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或60%以上的青绿饲料。如草地青草、田间杂草、栽培牧草、水生植物、菜叶、树叶等。青贮饲料是指把青饲料加工处理并利用微生物发酵来保存的青饲料。块根(茎)饲料中淀粉含量少的属于青饲料如胡萝卜;淀粉含量高的属于能量饲料如马铃薯。粗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干草、农作物秸秆、秕谷和谷壳等,主要用以饲喂反刍动物。
青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青饲料加工工艺有如下两种,即:切碎——与其他饲料混合,用于饲喂鸡和猪;打浆——与其他饲料混合,用于喂猪。加工设备主要有切菜机和青饲料打浆机等。
青贮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分青贮作物及牧草的收获和青贮饲料的制作以及贮存三个部分。青贮作物和牧草等的收获有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两种方法。分段收获是将割下的青饲料运到青贮地点后再切成碎段。使用的设备主要是高秆作物收割机或割草机,长茎秆运输设备和茎秆切碎机。这种收获方法设备投资少,但收获所用时间长,劳动量大,单位作业成本较高,适用于小规模青贮或收获期为雨季的地区。联合收获是在收割的同时进行切碎,再将碎段运回青贮地点。所用设备是青饲料收获机和饲料碎段运输车。此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投资大,但单位作业成本较低,适于大面积作业。
青贮饲料制作工艺随青贮原料含糖量多少而异,有普通青贮、低水分青贮、黄贮和特种青贮四种。普通青贮是利用嫌气条件下乳酸菌的发酵,使饲料酸度达pH4.2,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繁殖,保存饲料的营养物质。普通青贮的加工工艺是:切碎—→入窖(塔)—→压实—→密闭贮存—→取用。所用原料的含糖量不得低于其鲜重的1~1.5%,含水量不得低于65~75%。常用原料为青绿的玉米、高粱、大麦等禾本科作物。碎段长度:青贮玉米6~12毫米,其余6~25毫米。低水分青贮又名半干青贮,是在含水量为45~50%和嫌气的条件下制作的,使乳酸菌、酪酸菌处于生理干燥状态,繁殖受阻,从而保存饲料的营养物质。低水分青贮的加工工艺是: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4~30小时(使含水量降到45~50%)—→捡拾、切碎—→入窖(塔)—→压实—→密闭贮存—→取用。常用原料是含碳水化合物少的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红豆草等。碎段长6毫米左右。黄贮是利用刚摘完穗后上部叶片尚绿的玉米秸制作的。必要时可添加尿素、玉米面和食盐。特种青贮是在青贮时添加蚁酸、甲醛、尿素或酶,以改善青贮品质。
贮存青贮饲料的方法有:塔贮、窖贮、袋贮及堆贮等四种,所用设备分别是青贮塔、青贮窖、塑料袋和塑料布。青贮塔有普通和密闭两种型式。普通青贮塔由砖石、水泥或预制件砌成。直径3.5~6米,高12~14米,在其一侧每隔2米开一装卸饲料的窗口,可以用手工或机械从上面取料。密闭式青贮塔由玻璃钢板制成,顶部安装一个呼吸袋,呼吸袋随青贮料装卸量的多少而伸缩,只能用机械从塔底取料(见青贮塔装卸机械)。青贮塔坚固耐用、密封性好、青贮质量高、养分损失少、机械化程度高,适合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使用,但投资大,欧美、苏联等国使用较多。青贮窖由砖石、水泥砌成,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以长方形者居多。窖的宽深比为1:1.5~2,长度由贮存量决定,青贮窖投资小、青贮质量较好,但青贮损失较大,取饲机械化程度不高。窖贮时通常由自卸挂车将料卸入窖内,由履带拖拉机压实,青贮窖取饲机取料。青贮窖在中国应用较广。袋贮主要是用塑料袋贮存,也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大型袋贮使用青饲料装填机,将青饲料在一定压力下装入长塑料袋,扎口后原地贮存。或将收获的鲜牧草制成草捆,外套塑料袋密闭贮存。小型袋贮是用人工装贮、压实,每袋30~40千克,扎口后贮存。堆贮是在背风向阳、干燥平坦的地面上铺一层塑料布,堆上青贮料。或者两侧竖立水泥墙,中间堆贮青贮料,再用塑料布盖顶,上压重物、堆泥土或在塑料布两侧挂重物以保持密封。袋贮和堆贮应严防虫、鼠害,以防止塑料布面破损而降低青贮质量。
块根(茎)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块根(茎)饲料加工工艺有四种:洗涤:洗涤→切碎;洗涤→切碎→与青贮饲料或精饲料混合;洗涤→蒸煮→搅碎→与其他饲料混合。最后一种工艺只适用于马铃薯。常用的设备见块根(茎)加工机械。
干草粉加工工艺与设备 干草粉是用自然或人工干燥方法将青饲料脱水制成干草后,再用粉碎机粉碎而成。干草粉可用作配合饲料的原料,也可制成草颗粒和混合饲料饼。采用自然干燥方法时,制作干草的工艺和设备见牧草收获机械化,制作干草粉和草颗粒的设备有饲料粉碎机和饲料制粒机等。采用人工干燥方法时,可分别使用干燥机、粉碎机和制粒机,也可使用组合而成的干草粉加工机组和松针粉加工设备。
秸秆加工工艺与设备 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能被消化液所消化,但能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所分解。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或分解,也不溶于酸,但能溶于碱。常用的处理秸秆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微生物三类。物理处理是通过切短、撕裂、粉碎等手段增加秸秆表面积,扩大瘤胃液与秸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秸秆养分的利用率。化学处理是通过碱化或氨化,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对碱不稳定的脂键,溶解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使之膨胀,容易渗入瘤胃液,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改进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是生产中较实用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处理正处于研究阶段。
碱化处理分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碱处理工艺是: 秸秆在稀NaOH溶液中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漂洗去除余碱。此工艺劳动强度大、耗水量多、腐蚀性强、干物质约损失20%。干法碱处理工艺是: 切碎秸秆→与NaOH溶液均匀混合→堆垛贮存→取用。NaOH用量为秸秆重的4~5%。处理前秸秆含水率应高于17%,处理后不得高于25%。垛高应在3米以上,垛重3~6吨,使垛内秸秆温度能达到80~90℃。处理后秸秆的消化率可增加15%左右。干法碱处理的主要设备是秸秆调质机。
氨化处理有垛法和炉法两种。垛法的处理工艺是: 草垛—→塑料薄膜密封—→插管通入液氨或尿素→拔管并再次密封—→开垛通风,排除残余氨气。密封时间视气温而异,通常为1~4周。氨化处理时,气温应在17℃以上,氨化处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且能提高秸秆的蛋白质含量1~2倍,消化率可达12%左右。在没有氨源的地区,可用尿素代替,它能在自然尿酶作用下分解出氨。常用设备有:液氨罐、液氨计量装置、秸秆调质机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使用捡拾打捆机,在捡拾时施入液氨。炉法氨处理工艺是:将秸秆放入氨化炉→关闭炉门通入氨气—→加热到95℃—→启动风机,运转15小时—→关闭风机和加热器,继续密闭4小时—→开门,通风4小时—→取出,半小时后饲喂。用氨化炉处理,设备投资高、耗电多、生产率较低。
蒸气裂解处理工艺是:将稻秸、蔗渣、木片等原料置于高压蒸气中,加入尿素,使其连续裂解以破坏木质素纤维结构,便于反刍家畜吸收。生产线中有:原料预处理、蒸气裂解、混合(加尿素)、脱水干燥、制粒、包装等六个设备系统,宜用于大规模生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