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中国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富农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富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场主。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两部著作中指出:富农是农民中的一个阶层,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但大多数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是,富农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斗争中也可以保持中立。因此,虽然富农这个阶层人数不多,在经济上也不十分重要,但对它采取怎样的政策,却对农民中的其他阶层(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贫农、雇农)、地主阶级以及城市里的资产阶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就提出了把富农与地主区分开来,采取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思想,并与主张消灭富农的“左”倾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断的斗争。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县土地法》和7月制定的闽西第一次党代表会议决议案,都规定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及公共土地,不没收富农的土地。但从1930年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的土地改革,都没能完全贯彻毛泽东关于保存富农经济的思想,实际上都是打击或消灭富农的。新中国成立后,在1949年11月政治局讨论新区农村政策的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江南土改时,要慎重对待富农。1950年初,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期间,就新解放区土改中对待富农政策问题征求斯大林的意见。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转达了斯大林的意见,指出:斯大林的“中心思想是在打倒地主阶级时,中立富农并使生产不受影响。”从苏联回国后,3月12日毛泽东打电报给中南局并华东局、华南分局、西南局、西北局,“征询对待富农策略问题的意见”,提出:“在今冬开始的南方几省及西北某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但不动资本主义富农,而且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之后再去解决半封建富农问题。”并指出这样做的理由是:(1)更有利于孤立地主,团结中农,防止乱打乱杀的“左”倾偏向;(2)减少土改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使党和政策在政治上更有主动权;(3)可以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巩固同他们的统一战线。195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法大纲中若干问题征询各中央局的意见》,就中立富农等问题,征求各地意见。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广泛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全国第二次会议讨论后,由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党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形成法律。土改中保存富农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2)富农所有之出租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3)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的,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1950年6月4日,刘少奇在向政协全国委员会作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所采取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当然不是一种暂时的政策,而是一种长期的政策。这就是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党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妥善解决了中国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保障了新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一贯政策思想的体现。这一政策思想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实际转变。

☚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一面负担粮税和两面负担粮税的地区 ☛
000002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