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军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军事

001

中国军事 中国历史悠久,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史不绝书 (仅自夏朝至五代止即作战2021次),军事实践的频繁,使中国成为军事科学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明中叶前,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最早的战争是夏启讨有扈氏的甘之战。自此,新旧王朝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统治阶级内部,革命战争与反侵略战争等,以不同类型与规模连绵不绝。
自远古至五代为冷兵器时代。自夏至春秋末年止,是金属冷兵器时代的青铜兵器阶段。夏时已造出刀、戈、戚、镞、矛、匕首等青铜兵器;商时造了青铜钺及战车部件;西周时造出了合戈矛为一体的戟和铠甲;春秋时,吴、越造出精致的剑、青铜弩机、炮(发石机)等。此时,因重装甲士,步战困难,于是战车、车战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夏朝已出现了由六“卿”统领的军队;商朝军队的最大单位为师,由贵族与自由民充当士卒,战时应召出征;西周时严格实行“国人”从军,已有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春秋末年,自晋国开始易车战为步战,改变以车兵为主的军队体制,也逐渐打破了国人从军的旧制,常备军逐渐扩大。在作战方式上,车步骑及舟师并用,还出现了城寨攻防战。军队出现后,都重视谋略运用。如:战前动员;重视探测对方虚实等情报,用间瓦解敌方等;春秋时重视审时度势,因利乘便;注意军事与外交的结合。战法方面,采取了: 两翼突破,再捣中坚(鄢陵之战);设伏诱敌,乘势歼灭(鸡父之战);疲敌而击,后发制人(长勺之战)等。阵法方面,产生了鱼丽之阵。军事理论方面,自夏至春秋末,散见于国家的典章法等文献中;《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所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作战原则、军事理论和哲学思想,不仅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它陆续传入日、法、俄、英、德等国,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思想源泉。这一时期,还开创了非兵家论兵的传统,同时还创立了军事历史学与军事地理学。迨自战国至五代时期(前475—960),因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以致战争频繁,规模大,时间加长。特别是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阶段,武器装备、军队组训、作战行动、军事技术及军事理论都有巨大的发展。战国晚期,由于炼钢及淬火技术的进步,先后用钢铁制出了矛、剑、戟、杖、锥、兜鍪、铠甲等;还造出了强弩、劲弩,成为战场决胜的重要武器。筑城与攻城技术也已相当进步。骑兵已是独立兵种。实行郡国征兵制或募兵制,考选招募武士充武卒、锐士、技击;三晋、齐、燕有带甲数十万,秦楚则逾百万,从而出现了专职将帅。作战方式以步战为主,也有车、步、骑配合、水陆并用。军事学术方面,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示弱、诱敌就范等谋略,在古代军事史上有重要学术价值;战国时,《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军事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它们对孙子的军事思想,除继承外还有发展创新。自秦统一至五代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汉、唐则为其高峰时期,也是军事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这时以骑兵为主要兵种,担负有决定意义的任务。因而,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军制、谋略、军事学术等,都有较大的进步。西晋时有了马镫,南北朝时有了马用防护铁甲;擘张弩、蹶张弩及钢铁箭镞,汉代已在军中普及。诸葛亮创制了元戎连弩和木牛流马;袁绍军在官渡之战中以高橹攻城,曹操军则以霹雳车击破之;汉代造出了楼船,孙吴建成五层战船,唐代创造了人力驱动的车轮船;这时已能在江河连舟为桥;秦筑长城5000余公里,筑有城门楼及谯门,汉在城墙外埋设尖桩——虎落,汉至五代筑马面墙及瓮城等,使城防能力提高; 已能挖地道作战; 特别是火药于唐元和三年(808) 前研制成功,并于开运元年 (944),郑璠攻豫章(今南昌),发机飞火烧毁龙沙门,首次用于战争。在军制方面:秦汉时实行京师兵、地方兵制;西汉至三国设军屯制;南北朝时创府兵制,至唐代成为兵农合一的形式。在秦、汉、晋、隋、唐各朝的大规模统一战争中,分别运用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水陆并进、分进合击、先疲后打、奇兵突击、骑兵奔袭、步骑奇袭等谋略和战法。农民军,尤其是瓦岗军、黄巢军,在战略战术上均卓有建树。军事学术方面:秦时毁禁兵书;西汉时两次整理兵书并予分类,出现了 《三略》、《淮南子兵略训》等传世之作,但汉武帝时兵书由国家收藏,影响撰写流传,加以兵燹和散佚,致由汉至唐史籍著录之兵书呈递减趋势。汉代之谶纬数术,使兵书中也夹杂了一些不科学的内容;同时伪托前人著作之风不绝,为后世留下了辨伪的难题。曹操注《孙子》,开注先秦兵书之先河;非兵家论兵又兴,《史记》等非兵书文献中,汇集了众多的军事论述及历史和历史地理资料。
自北宋咸平三年(1000),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早期火器阶段。该年神卫水师队长唐福献火箭。《武经总要》中也载有竹火鹞、霹雳火球等十余种燃烧火器。靖康元年(1126),李纲在东京保卫战中下令发霹雳炮,这是初始的爆炸性火器。约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铁壳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后南宋也大量仿制。自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入了火铳的发明和发展阶段,该年陈规守德安,发明了长竹杆火枪,为管形火器的鼻祖;后寿春府人创制了突火枪,系射击性管形火器。元人制成了铜火铳,为近代枪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3世纪末,火药及火器的制造技术传入欧洲。自明正德年间进入了枪炮在外来技术影响下的发展阶段。这时对输入的佛朗机炮和乌咀铳,进行仿造和改良,在管形火器上装上了照门、准星,提高了管形火器精度。与此同时,还相应改进了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洪武年间,我国最先创造了一窝蜂火箭,后经改进,创制了单级与多级,单发与多发火箭。由于清朝对内禁锢思想,对外不重视吸收外国的技术经验,致使我国兵器的研制,由停滞而衰落。冷兵器于明代虽仍有改进和创制,但19世纪中叶则基本消亡。舰船自北宋起即用指南针导航;明代建造了宝船、福船巨舰,用于江海及远洋作战。中国的建舰及军事航海技术,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军事筑城学也有很大发展,如把长城建成为点线结合的坚固防御筑城体系。火器的逐步广泛使用,宋明清等代在军队组训、谋略运用、作战方法和军事学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自宋熙宁五年开始兴办武学;元丰年间,规定《武经七书》为武学必修课程;还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在《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中,专列了军事学的内容。明后期,因整军经武和充实边防海防之需要,《纪效新书》等各色军事著作纷纷问世。清时出现了军事地理学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在《古今图书集成》中有汇集了历代军事资料的《戎政典》。鸦片战争前夕,还出现了《洋防辑要》、《筹海初探》等。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战争实践及经验十分丰富,因而军事及军事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自明中叶后,封建专制及闭关自守,使中国贫穷落后,终于招致鸦片战争之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赴广州禁烟。他深知此举必引起英军入侵,因此,他一面下令销毁鸦片,一面了解敌情,整顿海防,编练水勇,添建炮台,并奏请道光帝敕沿海严防。但此议未被采纳,以致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我国军事也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战后,林则徐、魏源等主张了解敌情、发动民众、固守藩篱、使敌坐困、师夷长技以制夷等先进的军事思想,为我国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向现代化衍变,起了催化作用。之后,有些军事人员开始探索西方的长技,主张造战舰、制枪炮、练精兵,翻译并编写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设防备战的论著。清朝自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起,不惜以出卖领土主权为条件,换取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联合一切封建势力,对国内各族人民的反抗实行残酷的镇压。此后,又进行了收复新疆的战争,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战争。清朝在战争中,为维护其统治,大量购买西方枪炮,并对清军旧式编制作了初步改造。洋务运动兴起后,开始组织学习和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学,设厂仿制西方枪炮弹药、蒸汽舰船,初步建立了近代海军及新式陆军。还先后兴办了各种类型的军事学校,聘用外国军事教官,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军事,初步形成了近代军事教育系统。又翻译编著了多种军事书籍,在近代军事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清军爱国官兵,特别是左宗棠,能勤习经史,尤其是汉、唐和清初用兵西域的历史,又深受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的影响,注意研究外国,拟定了用兵新疆的正确方略,引进外国武器和技术,使收复新疆之战取得胜利。其他爱国官兵,在镇南关之役、摩天岭阻击战、黄海海战、天津保卫战中,都给侵略者以一定的打击。然而,由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和清朝腐朽落后的政治、军事思想,以及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终于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清王朝也在坐困中走向末日。另一方面,太平军在农民战争中,也注重用先进枪炮装备自己,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战法打击清军,使农民运动的军事制度有了新的发展。孙中山与黄兴等在辛亥革命前后,曾组织多次武装起义,领导同盟会同清王朝斗争,领导国民党同封建军阀斗争,发表了许多关于军事问题的精辟见解,指导革命战争和军事建设,组建了广东舰队和中山舰舰队,开办了广东海军学校和空军学校。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并以毕业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在军中还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严格军纪、提高了战斗力。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到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影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此时,北洋军阀扩建陆、海、空军,建立了一些军事学校,其中以保定军官学校影响最大,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参加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有些人成为领导和骨干。此外,还有云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陆军大学等。但当时所授课程,都还是以日俄战争、普法战争等为模式的。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以武装斗争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工农红军 (后改称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长期战争实践,研究总结了历史上的战争经验,探索了中国革命战争所特有的规律,创立了进行人民战争的一整套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毛泽东军事思想。通过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还揭示了战争和战争指导方面的普遍性原理,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国民党在此期间进行了抗日战争,建立了军事统帅机构,陆、海、空三军及炮兵、装甲兵等特种兵部队。还开办军官学校,但并未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思想。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和军事理论家,如蒋百里在《国防论》中、杨杰在《国防新论》中,都传播了加强国防建设,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对军事理论有所建树。
1949年10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不久,把全国统一划分为6个战略区,即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等六个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完成统一大陆,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自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西南、中南、海南岛等战役,进行了战略追击和围歼战,仅西南战役即歼灭国民党军90余万人。1950年5月,解放了海南岛、舟山群岛。至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宣告结束。1951年5月,和平解放了西藏。自1950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至1953年,共歼灭土匪、特务武装240余万人,基本上平息了全国匪患,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至1953年7月27日,共歼敌70余万人,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于1953—1955年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东山岛的窜犯,并解放了一江山岛、大陈岛、渔山岛、披山岛等。1958—1978年,对骚扰大陆的金门岛国民党军进行了惩罚性炮击。1962年,全歼了窜犯东南沿海的九股国民党武装特务。1950—1965年,人民海军先后击沉进犯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海军“太平号”、“剑门号”、“章江号”、“永昌号”等舰艇。至1974年,共作战1263次,击沉、击伤、俘获敌舰船404艘。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作战两年零八个月,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人民空军、人民海军航空兵、高射炮兵先后击落对中国大陆窜扰、侦察的美国和国民党空军的F—86、F—104、RF—101、P—2V、RB—57D、U—2、F—4B等型飞机170架。1959年3月,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武装叛乱。1962年10月至11月,对入侵中国边境的印度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战。自1965年10月,人民解放军受命派出地空导弹、高射炮兵、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1969年3月,东北边防部队进行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击退了进犯的苏军。1974年1月,人民海军及陆军,进行了西沙自卫还击战,严惩了入侵的南越侵略军。1979年2—3月,广西、云南边防部队进行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严惩了越南侵略者。后又对入侵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的越南军队进行了多次自卫还击作战。人民解放军自1949年11月起,进入建军的新阶段,即加速进行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阶段。相继组建和加强了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军、兵种。全军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教育运动,至1953年,创办了各类院校107所。人民解放军实行了精简整编,一批干部、战士复员转业,许多建制部队转为经济建设或屯垦戍边的队伍。从1951年起,中央军委先后颁发了各种条令、条例;先后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军衔制;又相继成立了50余所院校,建立了军事科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工业委员会等军事学术、军事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研制机构。同时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学习雷锋及其他英雄模范人物及先进集体的活动。但,自50年代后期开始,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开展了反“教条主义”斗争和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使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受到重大损失,但由于一些领导者、干部和战士的抵制和斗争,使军事工作仍取得了成绩。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及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发射中程地地导弹和导弹核武器取得成功。1967年,爆炸了氢弹。1969年,远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同时还组建了第二炮兵和基本建设工程兵等新兵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1年6月,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委制订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的方针,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全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开展了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的,以合同战术为中心的军事训练,进行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在华北地区举行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全军还开展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1985年5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并作出:裁减百万解放军的决定,同时进行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1988年实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军衔条例》、《文职干部暂行条例》等。这一系列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国防科技战线也取得了新的成绩。1979年设计制造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测量船队,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1年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上述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武器装备的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系列化水平大大提高。陆军:建成了摩托化步兵、战役战术导弹装备的第二炮兵、基建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新兵种。其他兵种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使陆军部队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快速反应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增强。海军: 80年代后,为保障海上科学实验,远航南太平洋甚至南极洲,训练培养了远洋航海能力;用导弹装备护卫舰、驱逐舰、导弹艇,建造了核动力潜艇等;使海军已成为包含多种技术兵种的合成军队,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攻防能力的海上战斗力量。空军: 用国产飞机装备了歼击、轰炸、强击、侦察、反潜、运输等航空兵师、团,发展成为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多兵种合成军种;除作战外,还承担了科研试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飞播造林等任务,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了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以及工程部队、各专业保障部队,并发展了航天技术;装备了多种型号的中程或远程核导弹,已形成一定的核反击作战能力的部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军事科学有了新的进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国防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实现战略性转变和进一步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现代军事科学体系也日益完善,建立了军事理论科学、军事技术科学,另外,军事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也有很大发展;建国后几十年来,军事著述卷帙浩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注意了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兵书不断重版、再版,外军论著也大量传入国内,国内军内军事论著不断涌现,重要的有:《毛泽东军事文选》、《刘伯承军事文选》、《中国军事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辩证法研究》、《历代兵书目录》、《中国兵书集成》、《苏美军战役理论的新发展》等;为人民军队指战员从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探索致胜之道,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仅1956—1959年就参加修水利工程2.6万余项,1978—1984年参加大中型重点工程建设达8200余项,修建铁路52条,1.2万余公里;还参加了抗震、抗洪、灭火等抢险救灾活动达37万余次,充分说明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子弟兵。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截至1990年,三军人数达50万,居全球第8位,占台湾总人口的2.9%,占总生产人口的25%。当前台湾的陆军兵力35万,步兵师22个,装甲师4个;海军兵力7.8万,驱逐舰26艘,巡防舰9艘,导弹快艇57艘,潜艇4艘; 空军兵力7.7万,战机562架。如此庞大的军队需要庞大的开支,1989年台湾的“国防预算”已达2558亿台币。台湾总人口为1950万人,每一四口之家平均每年即需负担46297元台币的“国防预算”。当前台湾的防务政策是:“防空、制海、反登陆”的海岛防御战略。由于长期接受美援及庞大的军费开支,台湾三军已有相当高的机械化水平,但还落后于电子战的需要。台湾面临提高现有武器性能以确保优势的难题:老式的F—104战机需换装火控雷达、AIM—9p型导弹需改采被动导引全方位发射方式、响尾蛇导弹需换装新式导引、军舰太小无法汰换标准一型导弹、二代舰的建造又需庞大经费、改装雄蜂二型导弹友机友舰缺乏电子系统协助导引、S—2E反潜机的改装既需庞大开支又未必提高性能、M—41战车需改装引擎及射控系统……等。上述改装除需要庞大的经费外,更需要有足够的科技人才。台湾从事研制导弹、核弹、飞机、军舰、电子系统的是中山科学研究院,尽管该院集中了400名博士、2800名硕士、7000名大学生,在质与量方面,都超过台湾所有高等院校的总和,但发展精密科技的技术仍嫌薄弱。当前两岸黄埔校友,正积极奔走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和祖国和平统一,为振兴中华民族,建立一个统一、文明、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而完成其神圣的历史使命。

☚ 概观   古代中国军事 ☛

指挥员军事知识手册/步兵侦探学指南/政治指导员工作指南/增订军队内务大全/防空手册/防空手册/现行兵役要览/步兵教练手册/民兵手册/民兵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战时民训手册/军民手册/民众组训手册/中国童子军战时手册/童子军全书/海军大事记/海军大事记/中日战争大事记/粤系军事史大事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序列/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索引/百将传/古今将略/广名将传/中国名将传/中国远征英雄传/中国名将录/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略/古代名将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评传/解放军将领传/朱德 彭德怀 贺龙 陈毅 罗荣桓军事活动大事记/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将帅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英雄传/解放军英雄传/红军女英雄传/巾帼列传/中共六将星/八路军总部大事纪略/八路军将领列传/八路军七将领/新四军人物志/山西民兵英雄传

☚ 十九颗星——对美国四位名将之研究   指挥员军事知识手册 ☛

武警辞典/军人手册/当代军人知识手册/战士小百科/士兵手册/新战士国防知识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手册/基层军官在职培训实用手册/军校学员手册/政治指导员工作指南/政治指导员手册/军队组织工作业务实用手册/连队文化工作管理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群众工作大事记/仓库管理手册/公民国防义务手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手册/军人实用法律手册/军人法律手册/中国军人法律手册/人民武装工作民兵知识手册/民兵工作手册/大学生军训手册/中国军史之最简说/中国古代战争通览/中国现代战争战例解析辞典/中国军事人物辞典/中国军事人物辞典/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中国历代军事名人/中国一百个军事家/中国历代名将/中国古代名将传/中国古代军事家列传/十大名将/河北革命将领传/江苏历代军事人物/安徽军事人物/四川历代名将/湘军人物年谱/黄埔军校名人传略/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传/黄埔军校同学录/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辞典/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最/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词典/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的33位军事家/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人名录/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红军人物志/魂系中华/长征女战士/红军女英雄传/八路军事件人物录/新四军事件人物录/新四军研究资料索引/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件人物录/解放军将领传/将帅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谱/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鲁将军传/两岳军魂/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籍将军/一代英豪/巴蜀将帅传/广西将军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将领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江将军传/解放军英雄连队/解放军烈士传/解放军英雄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人物志/国防巾帼英模颂/女兵列传/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志/民兵英雄传/新中国军事活动纪实

☚ 外国海军名将   武警辞典 ☛
000017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