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Zhongguo gongchandang dishiyijie sanzhong quanhui这是一次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的会议。经过36天工作会议后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12月13日邓小平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全会根据工作会议讨论的问题及邓小平讲话,确定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重大决策。 ❶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为端正思想路线是个重大政治问题, “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解放思想是解决思想路线问题的前提。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着重指出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他的卓越领导,没有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 那样中国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 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要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❷全会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 及时地、果断地宣布结束全国范围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从1979年1月起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就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和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同阶级斗争的关系。对于还存在的阶级斗争, 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法去解决, 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决不允许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❸全会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决策。 ❹全会认真讨论了 “文化大革命” 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 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所作出的错误结论。会议指出,要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 纠正错案, 昭雪冤案,才能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 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望。会议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建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 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 ❺全会讨论了民主和法制问题,提出了健全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会议认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 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 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❻全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为副书记。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决定采取临时措施,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将来提请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对这一增补手续予以追认。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决定:中央设秘书长、副秘书长,处理中央日常工作。胡耀邦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胡乔木、姚依林为副秘书长。宋任穷任组织部长。汪东兴不再兼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党委书记,中央警卫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毛泽东著作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央专案组组长等职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和一系列决定,表明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了出来,不但结束了1976年以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将中国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引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Zhongguogongchandangdishiyijiesanzhongquanhui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及时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全会增选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当选为第一书记。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地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确立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方针的开端。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国两制 ☛ 00003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