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
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施雅风、崔之久、李吉均(兰大)、邓养鑫、周尚哲承担,与协作单位: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理所、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杭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共同完成,完成时间1988年,获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对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和多方面的研究, 详细阐述了中国东部古冰川问题的争论历史, 古冰川地貌和沉积物判别标志及个别山地存在的古冰川遗迹和证据。对庐山及其它若干有争议地区疑问的古冰川遗迹逐一展开剖析和否定。从黄土、古土壤、动植物、洞穴堆积、海平面变化、古冰缘现象、古雪线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以期恢复中国东部第四纪古环境, 确定中国东部冰川作用范围。该成果代表了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新认识, 认为中国东部只有少数高山存在鲜明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绝大多数海拔2 000米以下中低山地依多指标综合判别及成因一环境综合分析的原则判别,多数实际是泥石流堆积等。部分是冲击,重力堆积及融冻泥流堆积等, 庐山地区的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可用新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下的多循环地貌发育和亚热带深化学风化和泥石流模式作出合理解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波动是频繁的、剧烈的,但冰期气候以干冷为特征,不利于古雪线大幅度下降和冰川发育。该成果立论确切、论据充足、方法新颖、内容丰富,代表了我国关于东部古冰川与古环境的一种新理论,已为国内外研究工作广泛引用,许多学者评价很高。是我国关于东部古冰川研究的最重要的权威性著作之一,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