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类农业地区Zhongguo sanlei nongyediqu
我国农业按照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和生产现状,大致可分为三类地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
❶东部季风区: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全国人口和耕地的绝大部分都在这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商品棉基地几乎都在本区。然而本区南北自然条件差别很大。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以南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因此一般又把东部季风区再划分为东南水田农业区和华北、东北旱田农业区两大块。东南水田农业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部分。这里是我国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富、农林渔牧业都比较发达、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约占全国60%;耕地占40%左右;稻谷产量占90%以上;棉花产量占45%以上;油菜籽播种面积占70%以上;花生播种面积占50%以上;甘蔗占100%;茶叶占100%;桑蚕茧产量占90%左右;猪存栏头数占60%以上;大牲畜头数占40%以上;淡水养鱼占绝大部分。华北、东北旱田农业区又包括东北农业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农业区和黄土高原农业区。这里大部分属温带,小部分属暖温带和寒温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耕作制度由南到北,从二年三熟到一年一熟。耕地多为旱作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小麦、杂粮、棉花、花生的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用材林、温带水果的基地。
❷西北内陆区:包括青藏高原以北的新疆和甘、宁、蒙三个省区的西部地区。这里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沙漠面积广大,草原辽阔,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区,是以沃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农牧区。本区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高草密生,是优良的天然牧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盆地周围,多呈草原景观,畜牧业也很发达。本区农田全靠灌溉,“以水定地”,耕作业小块零星,分散分布于有灌溉水源的山麓平原及有黄河水灌溉的河套平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谷子、马铃薯、棉花、甜菜、胡麻等,多一年一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是重要商品粮基地。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以产长绒棉著称。河套平原是甜菜产区。
❸青藏高原区:包括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甘肃的小部。本区地势高,海拔多在4 000米以上,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但耕地仅少量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农作物以耐寒的青稞和小麦为主,一年一熟。小麦的生长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高。本区草原辽阔,天然草场约20亿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牧区。主要放养耐寒的牦牛和藏绵羊。青海湖畔和川西阿坝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有良好的草场,可建设成为商品羊和商品牛基地。

我国三类不同情况的地区范围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