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吕] 山坡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吕] 山坡羊

 

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 “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作美? 呸,却是你!
 
 此曲题名 “闺思”,实写 “闺情”,寥寥数语,将少妇心中与夫婿好合之情,刻摹得逼真活脱,而闺中形象更通过曲意波折,宕出神韵。
 开篇状少妇睡态,寓春闺伤春之情。“云松螺髻”,形容其蓬松云乱的发髻,揭开帷帐,露出美人,使其疏慵之姿约略可见。“香温鸳被”,又将视觉引向嗅觉,鸳被的锦绣之美浸润于馥郁的香气之中,已臻极丽之景; 而透过锦绣鸳被,浓睡的女主人身上溢香于外,尤增美感与魅力。“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承上结住,“掩”字妙绝。在这里,主人公陶醉于温暖馨香氛围中,虽有伤春之情,却未解浓睡之意,浓睡之沉,正是伤春梦深; 这殊异于 “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 (钱起 《长信怨》 ) 的怨思和 “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 (杜牧 《为人题赠》 ) 的悲痛,而表现出一种缠绵的温情。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 ‘雪下呈祥瑞’ ,团圆梦儿生唤起” ,突转笔锋,以小丫头报知下雪,唤醒 “团圆梦”,来表现女主人公对离别情人的深沉思念,构思十分巧妙。这里词语通晓明畅,但意境却曲折深婉。“柳花飞”一句,本身就暗含别离情伤的意象。昔人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 《章台柳》 ) 的眷情,“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金陵图》 ) 的哀怨,“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 《劳劳亭》 ) 的别意,“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五代·佚名 《送别诗》 ) 的企冀,均汇聚于作者笔下,益增感情的复杂性。而正是这最能引发离愁别绪,最能唤起女性柔情相思的柳花,却被小琼姬误认为下雪,并视作祥瑞之兆,唤醒主人,这一差错构成了既幽默、又惊心的场面。试想,美丽的小丫头以欢快心情向主人报之以祥瑞,正是这一声祥瑞之报却惊醒了主人的团圆美梦,而当主人醒来所见并非祥瑞的雪花,却是惹人兴起别愁的柳花,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真可谓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谁,不作美?呸,却是你! ” 自问自答,活画出这位少妇娇嗔怨恼的姿态。这里含有双关意,提问之 “谁”与回答之 “你”,既可指 “小琼姬”,又可指 “柳花”。因为,琼姬唤醒 “团圆梦”,是少妇心里惆怅的第一层意蕴,假如小琼姬所报属实,天呈祥瑞将带来的现实希冀会冲淡团圆梦被惊醒的迷惘; 而少妇惊醒所见柳花,这种因小琼姬的天真幼稚造成的错觉,才是主人心理惆怅的第二层意蕴,从而将整个情感意境引向曲折深入。
 这篇散曲小令,从少妇的睡中朦胧的意态到小琼姬的插曲和少妇的娇嗔,通过三个层次描绘出女主人公的优美动人的神姿,演解出女性心理中怀人的细密婉曲的情意。对女性美的描绘,自齐、梁宫体诗始盛,经唐诗到五代词、宋词,尤为 “艳科”之具体内容; 但其刻画美人,多细腻其形,匮乏其神,而此曲以侧写传神取胜,突出爱情主题,实为佳构。

古诗《[中吕] 山坡羊》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中吕] 山坡羊

 嫩绿芭蕉庭院,新绣鸳鸯罗扇。天时乍暖,乍暖浑身倦。整金莲。秋千画板前。几回欲上,欲上羞见人间。走入纱厨假欲眠。芳年,芳年正可怜。其间,其间不敢言。
 
 唐寅,字伯虎,作为文学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属风流才子一类。历史上的唐寅虽非完全如戏曲电影所述,但其诗画词曲确有其风流不羁的才致。当时大文人王世贞评之曰: “伯虎小词,翩翩有致。”而其词曲中最善写的,莫过于妇女情态。
 这首小令就是描写一个闺中少女于春暖时节,触物华之盛,青心萌动,却欲言又止,羞于表露的矛盾心理。
 小令共分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嫩绿芭蕉庭院,新绣鸯鸳罗扇”。点明时间为春时,地点为闺中的庭院。二句突出 “嫩绿”、“鸳鸯”二词。芭蕉嫩绿,出于闺中少女眼中,是其感叹身世的出发点。此时,万物葱茏,百花俱放,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候,少女心目中理应充满憧憬与欢乐,但是,少女只是手执新绣的罗扇,安坐于庭院之中。但罗扇上的 “鸳鸯”却暗示少女心中并不安,萌动了春情。这二句为写实,然实中有虚。后二句写主观感受,持扇坐于芭蕉浓影之下,正是“天时乍暖”的暗示,乍暖时,心里有情却无法直言,于是春困愈浓,只能是 “乍暖浑身倦”。这实在是传神之笔。少女心烦意乱,百无聊赖的形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第二层为第五至第八句。“整金莲”,突兀一转,暗示少女欲有行动。“秋千画板前”,说明目的是要打秋千。预示少女企图从无聊与烦乱中寻求解脱,然而伫立于画板之前,“几回欲上”,竟是终于上不去,原因在于羞于被墙外世人看见。此时,不难见出,这个怀春少女心里矛盾重重,既希望与外人交往,获取赏识,却又害怕被人看见。然而,世外的神秘和鼓动的春心都诱惑着她,另一方面,长期的闺房教育,又严密地束缚她。这正是封建社会深闺秀女的共同特征。
 第三层为最后五句。既然羞与外人相见,还是回到闺房中去吧。却又睡不着,只能是 “假欲眠”,这里又一转,仍然是百无聊赖。这是一种无端无终的少男少女们的冲动,无休无止的人生烦恼,集中于一点,只缘 “芳年正可怜”,芳年如花,惹人喜爱,但是,闺中少女却是寂寞无赏,自我感叹而已。想到这里,便不敢再往下想了,更羞于对外人讲。是的,其间的痛苦,世代少女都尝尽了。这忍着泪水的缄默中,蕴含着对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对饱受压抑的少女的同情,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