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民国公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民国公报

054 中华民国公报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后创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1911年10月16日在武昌创刊,为湖北军政府机关报,经费由军政府津贴。起初不收费,全部赠阅或散发,向全国发行,主要流传于南方各省。社长先后为张樾、牟鸿勋、蔡良村等人。撰稿人大多为共进会会员。首义期间,刊期和张数不固定,每日出一至二次,每次一至三大张,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形势。新闻和副刊无消闲性内容,全部服务于夺取起义胜利的需要。广泛报道起义军浴血奋战和全国响应起义的消息。言论痛快淋漓,富于战斗性。1912年后,由胡捷主编。1913年停刊。

☚ 自由谈   民权报 ☛
中华民国公报

《中华民国公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正式言论机关。1911年10月16日在武昌创刊。中华民国军政府主办,经黎元洪批准,由官库拨付经费。日报。初为赠阅,后渐收费。自称“以颠覆现今之异族恶劣政府,改建简单社会主义之民国”和“说明现今世界之大势,陈述精密之学理,内以指导民族之进行,外以联合世界之情感”为宗旨。设有社论、要件、专电、译电、西报译要、东报译要、特别记事、紧要新闻、外省新闻、武昌新闻、神州月旦、江汉阳秋、文苑、谐谈、插画等栏目,主要刊登武汉军政府各部门各团体的公告,报道武昌起义进展情况和各省光复情况及清廷动态等,宣传革命形势和军政府内外政策。牟鸿勋等原两湖师范学生主持和编撰,言论上受共进会指挥。

☚ 中华民报   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 ☛

中华民国公报

❶辛亥革命中,湖北军政府机关报。清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1911年10月15日),由张樾创办于武昌。张芸天、牟鸿勋、蔡良村先后担任社长,严山谦、朱峙三、蔡寄鸿、韩玉辰等分任编辑和撰述。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公文、附录等项,主要刊登湖北军政府的文告、命令,兼及新闻等。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政权的正式机关报。该报在鼓吹革命方面,起过很好的作用,但具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报社成员多为共进会员,隶属孙武一系,在政治上拥护黎元洪。1912年初民社成立后,该报成为民社的舆论阵地。5月,民社改组为共和党,又成为共和党的机关报。次年“二次革命”后,黎元洪北上,孙武势力渐衰,该报遂告结束。
❷1912年,旧金山《大同日报》改组后采用此名。

中华民国公报

《中华民国公报》

辛亥革命时期创建的湖北军政府的机关报。1911年10月16日在武昌发刊。主要批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派,尤其支持孙中山从事的革命事业,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1913年以后开始走向反动,反对共和。年底停刊。

☚ 中华民国反共爱国阵线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
000004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