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行政诉讼问题的基本法律。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分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等11章共75条。主要内容: (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法独立审判、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3) 人民法院受理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范围主要有: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措施不服的;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拒绝颁发许可证的;拒绝履行保护人身权的法定职责等。同时规定不予受理的4种情况,即:国防、外交行为;抽象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对有关管辖的范围和原则、诉讼参加人的要件和诉讼程序、证据的种类和原则、起诉和审理的具体程序、涉外行政诉讼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本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有关行政诉讼的完备的法律,总结了中国行政诉讼的实践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本法的制定和颁布对于协调公民权利与行政权的关系,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将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共11章75条。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第二章受案范围。第三章管辖。第四章诉讼参加人。规定依照本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原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五章证据。规定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与现场笔录等七种。第六章起诉和受理。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七章审理和判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判决:判决维持原判,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原判,判决变更原判决,判决履行等。第八章执行。规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九章侵权赔偿责任。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第十章涉外行政诉讼。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第十一章附则。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法典。1989年4月4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是以宪法为根据,在总结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经验,参考、借鉴国外行政诉讼制度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共11章,75条。其内容是: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行政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第二章:受案范围。主要规定人民法院受理一定范围内行政案件的权限;第三章:管辖。主要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同级的各个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第四章:诉讼参加人。主要规定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和制度;第五章:证据。主要规定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证据的提供和保全;第六章:起诉与受理。主要规定起诉和受理的条件;第七章:审理和判决。规定了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第八章:执行。主要规定了执行的申请、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已生效法律文书时人民法院所应采取的强制措施等;第九章:侵权赔偿责任。主要规定请求赔偿的条件、程序、赔偿诉讼的审理方式、赔偿责任的主体、赔偿费用的来源和分担等;第十章:涉外行政诉讼。主要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行政案件的一般原则;第十一章:附则。规定了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负担原则,以及行政诉讼法的生效日期等。《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人民法院审理“民告官”的行政案件所依据的一个基本法律,它是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非法侵犯,并促进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所必须遵守的准绳。因此,《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公布,于1990年10月1日施行。以宪法为根据,在总结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经验,参考、借鉴国外行政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共11章,75条。主要内容:行政诉讼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和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同级的各个人民法院之间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及诉讼代理人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和制度;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和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制度; 行政案件的受理、审判、执行的制度;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 规定涉外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及其行政诉讼费用、诉讼费用负担原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第7届全国人大第2次会议通过,同日,由国家主席杨尚昆签署主席令第16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共75条,分为11章:一、总则;二、受案范围;三、管辖;四、诉讼参加人;五、证据;六、起诉和受理;七、审理和判决;八、执行;九、侵权赔偿责任;十、涉外行政诉讼;十一、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国第一部规定行政诉讼程序的专门法律。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4月4日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16号令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内容共分为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侵权赔偿责任、涉外行政诉讼、附则等11章,75条。主要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原则、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及具体行政诉讼的程序。该法的制定实施,使行政案件的诉讼开始有法可依,对加强法律建设、完善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   人物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节录;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八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五十二条 ……。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全文共75条,分为总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执行、侵权赔偿责任、涉外行政诉讼、附则等11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该法于1989年4月4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90年10月1日起实行。共十一章75条。其主要内容有: (1)关于受案范围。规定了哪些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具体受理或不予受理; (2) 关于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规定了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人民检查院有权对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3) 关于管辖。该法根据便利诉讼、便利审理和判决的执行、有利于公正审判原则,对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指定管辖等作了具体规定; (4) 关于受理和审判。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后应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应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判决; (5) 关于执行。当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时,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执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或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此外,该法还对侵权赔偿责任、诉讼参加人、涉外行政诉讼、诉讼费用承担等作了具体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000031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