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1月19日起施行。分8章共33条。对文物保护对象即单位、考古发掘、馆藏文物、私人收藏文物、文物出境等作了明确规定。未列法律责任专章,而以 “奖励与惩罚”代替,这是立法时考虑到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的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共计8章33条。第1章总则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令第11号公布施行。1991年6月29日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对本法第30条、第31条修正,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第47号重新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33条,分为8章:一、总则;二、文物保护单位;三、考古发掘;四、馆藏文物;五、私人收藏文物;六、文物出境;七、奖励与惩罚;八、附则。自本法施行之日起,1961年国务院颁发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即行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同日生效。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共8章33条。为加强国家对文物的保护,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继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制定。主要对文物保护的范围、文物的所有权、文物保护单位、考占发掘、馆藏文物、私人收藏文物、文物出境、奖励与惩罚等作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节录;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议会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11号公布。该法共六章33条。主要内容包括: 1.文物的范围: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 (5) 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2.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分为: 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考古发掘: 一切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出土文物由当地行政部门指定单位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在进行基本建设或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应立即报告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遇有重要发现,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及时报请上级文化行政部门处理。非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务院特许,任何外国人或外国团体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4.馆藏文物和私人收藏文物: 禁止出卖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位的文物藏品。这些单位进行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必须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一级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调取文物。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外国人。私人收藏文物可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5.文物出境: 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6.其他规定: 对执行该法和保护文物的奖励; 对违反该法的处分和违反该法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 ☚ 不得调解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