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医药学术团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医药学术团体

中医药学术团体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术团体可追溯到十六世纪中期,明代著名医家徐春甫等于隆庆2年(1568年)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 发起组织了“宅仁医会”。该会以探讨钻研《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切磋提高医药学术,讲求医德修养为宗旨,在当时医学界中颇有盛名。清代末年,中医学术团体陆续在江南出现,如1860年(光绪32年)上海医界李平书、顾宾秋、周雪樵等发起组织的“上海医务总会”,1911年(宣统3年)成立的“湖州医学会”(1927年改组为“吴兴中医协会”)等,都是在西方医学大量传入后,我国医界为整顿发展中医而较早兴办的中医学会。民国以来,中医学会和团体如雨后春笋相继在全国各地出现,据所见资料粗略统计,大体上有中医学会、中医研究会、中医协会、中医公会、医药学会以及中西医研究会等百余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神州国医学会:它的前身“神州医药总会”系1912年由上海医药界名流颜伯卿、葛吉卿等发起组织,是规模较大的学会。该会以研究医药原理、交换同道知识为职责,1928年上海市卫生局成立后呈请注册,成为正式的中医学术团体。1931年8月改组为神州国医学会时,分会和支会遍及四川、陕西、广西、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在厦门、九江、温州、绍兴、嵊县、崑山、溧阳、无长、景镇、巢县、浦东、高桥、吴淞等地。该会出版有《神州医药学报》、《神州医药半月刊》(1931年)、《神州国医学报》(1932年)等医药刊物,并创办神州医药专门学校,设立神州医院,为发展中医学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上海中医学会:中医学会是上海三大医会之一,1921年由名医丁甘仁、夏应堂创立,会员达千余人。学会成立后,由丁甘仁、丁仲英、谢利恒、恽铁樵等医家倡议定期组织讨论会,互相切磋医理,解决疑难病症,以促进中医学术的进展。王一仁、秦伯未等编辑发行的《中医杂志》(1921年)风行全国,对医界颇多贡献。
山西省太原市中医改进研究会:1919年1月成立,是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医学术团体之一。该会以改进和提高中医中药学术为宗旨,研究内容分医学、药学、方剂学三大类,注重医理、药理、方理等研究和实践。如医学类,基础医学研究以《素问》、《灵枢》、《脉经》等古医籍为主,应用医学以伤寒、温病、瘟疫、杂症和眼、妇、儿、外、针灸等为主要科目,并结合实地练习。1921年附设医校,学制四年,学习内容以中医为主,兼授西医课程,以期发明中国医理,改进中医学术。中医改进研究会在省内有浮山、翼城、介休、沁源、夏县等分会。研究会的办会经验和出版的《医学杂志》(1921年)在国内影响较大,丁福保、张锡纯、恽铁樵、冉雪峰、何廉臣等医家被聘为该会名誉理事。
中医科学研究社:1936年由上海医界徐恺、谢利恒等发起组织。谢利恒任社长,盛心如、朱松、蒋文芳、秦伯未、陈存仁、朱鹤皋等名医家是研究社的核心成员。该社主张研究医药不分中外古今,提倡中西医合作,冶新旧医于一炉,促成中医科学化,反映当时在中医药研究工作中的一种倾向。
重庆市国医学术研究会:1936年由谢全安、吴仲国等发起组织。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成员陆续转移西南,1939年第三届改选大会时已有会员500多人; 沙坪坝、龙门浩、香国寺、蔡家场、悦来场先后设立了分会。该会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中医研究》等刊物,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大后方的中医学术团体。
山东医药总会:它的前身是1912年在济南成立的“医学研究会”,原为学术研究机构,鉴于医药需要联合,1928年11月改组为山东医药总会。该会附设药业公会医学研究所,进行药物改良等研究工作。
全国医药总会:1929年3月,为抗议国民党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余云岫等废止旧医提案,全国15省132个医药团体代表在上海集会,议决成立“全国医药总会”,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在溧水、溧阳、汉口、厦门、吴兴、嘉兴、武进、当涂等地相继建立分会和支会。这些组织在争取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开展医药学术研究,培养中医药人才,筹办药物研究会及药物陈列馆等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上海中医协会:1928年12月由夏应堂、丁仲英、蔡济平等人集合神州医药总会、中医学会、中华医药联合会三大医会委员共同组成,是上海市中医职业团体。当时上海有中医二千多人,为全国之冠,为谋业务上的发展,该会以登记医士自然人资格发起组织协会,呈报卫生局备案,并通告全市中医一律参加,以保障从业中医的合法权利。出版刊物有《上海特别市中医协会会刊》(1928年)。
南京中医公会:1929年初正式成立。南京、上海一向多名医,公会成立初期曾与上海中医协会联合组织活动,形成较大的声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出版有《南京市国医公会杂志》(1931年)。
除上所述,为了交流中西医学知识,共谋振兴我国医学,自清末以来还出现一些研究中西医药的学术团体。如1910年(宣统2年)留学日本习医归国的丁福保在上海首创“中西医学研究会”;1913年戴慰侬、程可均等在江苏泰兴发起组织的“江北医学研究会”;1925年梅光羲、释静应等在北京组织的“华夏医学会”;四川“万县中西医药研究会”;1928年湖南“常德中西医学协会”等。其中尤以1935年丁福保等在上海发起组织的“中西医药研究社”,在医药学术界威望较高,除传播西医知识以外,成为当时研究历代本草验方以及整理中医文献的学术机构 (参见附录六:“主要中医(包括中西医合作)学术团体”)。

☚ 中医院校   中国红十字会 ☛
000133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8:39